锦鲤光影诱食术,黄昏投喂,拱桥造景池,抢食速度倍增
在众多水产养殖品种中,锦鲤无疑是备受青睐的一种。锦鲤色彩斑斓,姿态优雅,不仅极具观赏价值,而且在一些特定的养殖模式下,还可能有不错的经济收益。锦鲤有多种颜色和图案的组合,红白、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热门品种。像红白锦鲤,红色部分鲜艳夺目,白色部分纯净洁白,界限分明,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其观赏价值极高,很多人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品质优良的锦鲤。
说回养殖,锦鲤养殖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就拿食量控制来说吧,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痛点。如果投喂多了,水质容易变差,锦鲤也可能会生病;投喂少了呢,锦鲤又可能长不好,影响观赏效果。尤其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养殖场景下,这问题更复杂。
就拿南方来说,很多地方气候湿热。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在广东养锦鲤。广东这地方夏天热得很,水温也高。他家有个小池塘养了几条锦鲤,在夏天高温的时候,水里的细菌繁殖得特别快。他发现只要稍微投喂量没把控好,锦鲤就容易生病,死鱼的几率很大。而且湿热的气候还容易让水质变得浑浊发臭,他得经常换水、消毒,麻烦得很。可是在北方,情况又不一样了。有个北方的朋友跟我说,他在东北那旮旯养锦鲤。东北冬天冷啊,那池塘的水经常会结冰,这锦鲤冬天可不能冻着,他得想办法给池塘保温,可又不能把水抽得太干净,怕伤到锦鲤。这南北差异在锦鲤养殖上体现得太明显了。
在养殖场景方面,家庭小池塘和养殖场大池塘也有很大差别。有家养的我认识,福建有个朋友,在自家院子里弄了个小池塘养锦鲤。他养锦鲤就是图个乐子,看着那些锦鲤在水里游来游去,心情特别好。可是在小池塘养锦鲤也有烦恼,空间有限,锦鲤数量不能太多。而且他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傍晚的时候,锦鲤的抢食速度要比白天快很多。他就想,这是为啥呢?
其实啊,这在养殖行业里还有个专门的“黄昏投喂法”呢。很多成功的养殖户和养殖场都在用这种方法。为啥黄昏的时候投喂效果好呢?这是因为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水里的溶氧量在傍晚的时候比较充足。而且这个时候水温开始下降,锦鲤的新陈代谢开始变缓,它们的活动量减少,需要为第二天储备能量,所以这时候喂食,它们会抢食得特别快。就像我在江苏见过一个养殖户,他家的养殖场规模还不小,他告诉我在他家养殖场,采用黄昏投喂法之后,锦鲤的生长速度比以前快了不少。以前同等大小的锦鲤大概需要3 个月才能有比较明显的体型变化,采用这种方法后,1 个半月左右就能看到效果了。
除了黄昏投喂这个技巧,池塘造景也能影响锦鲤的抢食行为。比如说在池塘里设置拱桥。在江西的一个朋友,他在自己的锦鲤养殖池里建了很多造型独特的拱桥。他说啊,这些拱桥不仅让池塘看起来更美观,而且对锦鲤的行为影响很大。当拱桥处在投食区域时,锦鲤会围绕拱桥游动,抢食的时候就会聚集在这个区域,抢食速度明显变快。而且不同品种的锦鲤在这个拱桥区域的表现还略有不同。像那些比较活跃的品种,比如红白锦鲤,抢食的时候会冲得很猛,而一些性格相对温和的品种可能会稍微靠后一点。
那在池塘里种些绿植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呢?这里我就植入3 - 5 种绿植对比。先说说芦苇吧,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在南方的养殖池里比较常见,因为它比较耐热。芦苇的根系比较发达,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它也有缺点,就是到了一定季节会掉落大量的枯枝败叶,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水质。在北方的养殖池里就很少种芦苇,因为北方冬天干冷,芦苇容易被冻死。
再来说说菖蒲,菖蒲在南北方的养殖池里都有养殖。它的叶子比较细长,有淡淡的清香。菖蒲在除虫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能有效防止一些害虫侵害锦鲤。但是菖蒲的生长速度比较慢,如果是新挖的池塘,短期内看不到它对水质的明显改善效果。
还有菱角这种绿植。菱角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福建、广东等地的一些锦鲤养殖池边缘会种植一些。菱角的果实可以吃,也算是一种小收获。不过菱角的植株比较高,如果长得太茂盛,会影响池塘里的水体交换,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水质。而且菱角树的叶子比较大,遮光性强,种植太多会减少水池接受阳光的时间。
和菱角类似,荷花也是常见的水生绿植。荷花不仅好看,而且荷叶可以为水下的锦鲤遮挡部分阳光,在天气炎热的时候,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但荷花生长需要比较大的水域面积,而且池塘底部需要有比较深的淤泥层才能让它生长得好。如果是在浅水的养殖池里种荷花,可能会影响锦鲤的活动空间。
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这些因素的影响也不同。养殖场规模大,统一管理相对容易一些,所以一些养殖场会大规模种植芦苇,统一清理枯枝败叶也比较方便。而家庭小池塘养殖的话,种植菖蒲或者菱角可能更适合,因为这两种绿植不需要太多的照顾,家庭养殖的人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打理一下就行。
那不同地域的锦鲤养殖,除了前面说的南北差异,东西部有没有区别呢?当然有。比如说在云南,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区的野生溪流式养殖,也有平坝地区的池塘养殖。在山区,水源比较清澈,但是水温变化大。而在平坝地区,温度相对稳定,适合大规模的锦鲤养殖。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养殖户利用当地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在锦鲤养殖池周边种植了很多热带绿植,像棕榈类植物,为锦鲤养殖营造了独特的热带景观,也让锦鲤的生长环境更加多样化。
还有一些地方,会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来发展特色锦鲤养殖。在浙江的乌镇,有不少民宿养殖锦鲤,游客在游玩乌镇的时候,会被这些美丽的锦鲤吸引,很多人会在民宿的小池塘边停留,观看锦鲤在黄昏时分抢食的场景,这不仅增加了民宿的吸引力,也让当地的文化旅游更加丰富。
那在长期养殖锦鲤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发现什么问题或者小秘密呢?比如在养殖3 年后,有些养殖户发现,持续采用黄昏投喂法和合理造景,不仅锦鲤的抢食速度快,而且锦鲤的繁殖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些锦鲤生出来的小鱼体质也比较好,很少出现畸形的情况。这不禁让我思考,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是水质的改善使得锦鲤的生殖系统更加健康,还是投喂量恰到好处影响了鱼卵的质量呢?这个问题就很值得我们养殖户和养殖爱好者一起去探讨。
再想想,如果我们把不同品种的锦鲤放在不同的造景区域,比如把色彩最鲜艳的红白锦鲤放在拱桥附近的区域,把颜色相对素雅的清道夫鱼锦鲤放在种满菖蒲的区域,会不会对它们的生长和抢食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呢?而且不同品种的锦鲤,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太一样,我们又该如何根据品种和地域的特点,制定出最适合的养殖方案呢?这些问题都很有趣,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