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外卖服刷屏!百万骑手零佣VS免罚,资本绞杀还是在创造价值

华商有精英 2025-04-25 09:12:48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一张刘强东身着红色外卖员制服的照片毫无征兆地在网络上掀起惊涛骇浪,瞬间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照片里,刘强东化身平凡骑手,手捧外卖餐箱,眼神专注地核对订单。这一看似亲民的举动,实则是一颗投入商业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大众对资本扩张、劳动者权益以及行业生态的深度思考。

京东与美团在外卖领域的激烈交锋,早已突破了单纯商业竞争的边界,成为了洞察中国经济转型期复杂矛盾的一扇窗口。

人们不禁叩问:资本,究竟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还是在无情地吞噬普通人的生存空间 ?

刘强东的“火锅讲话”:福利承诺还是商业阳谋?

4月21日的火锅宴,刘强东一番言辞激昂的承诺,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舆论场炸响。“京东全职外卖员未来将超百万,退休金不低于5000元,五险一金全覆盖。”

此言论迅速点燃大众热情,让无数外卖骑手看到了职业保障的曙光,同时也将外卖行业长期被掩盖的结构性矛盾暴露在聚光灯下。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京东以缴纳社保为先锋,打破行业长期存在的潜规则,形成强大的倒逼效应,美团也不得不加速推进骑手社保计划。

仅2025年一季度,两大平台新增社保覆盖骑手超50万人,这无疑是骑手群体权益保障的一大进步,让他们在奔波送餐的路上多了一份安心与保障。

然而,硬币总有两面。百万骑手计划在带来新岗位的同时,也伴随着隐忧。日均新增近700个岗位的背后,是传统餐饮店、夫妻生鲜店在平台低价补贴的冲击下加速走向衰败。

北京一位经营炸鸡店多年的老板无奈叹息:“30元的订单,到我手里就剩8元,不加入平台,生意冷冷清清,只能等死;加入平台,又被平台抽成压榨,还是找死。”

在这场资本的博弈中,刘强东的“三毛五理论”(限制平台净利润率不超过5%)看似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赢得了大众的赞誉,但仔细剖析,其中也暗藏商业野心。

通过极具吸引力的社保承诺,京东试图争夺更多优质骑手资源,借舆论之力瓦解对手的竞争优势,巩固自身在外卖市场的地位。

外卖行业的“囚徒困境”:从千团大战到算法牢笼

回顾中国外卖市场的发展历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传奇,历经三次重大变革。

2010 - 2015年,千团大战激烈上演,众多外卖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资本的狂热追捧下,展开了一场烧钱大战。

然而,这场激烈竞争的最终结局是残酷的,90%的企业在烧钱的漩涡中黯然倒下,成为商业发展史上的匆匆过客。

2016 - 2020年,市场格局逐渐尘埃落定,美团和饿了么脱颖而出,形成双雄争霸的局面。这一时期,两家平台凭借先进的算法重塑配送体系,提高配送效率,

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逐渐培养起用户的消费习惯,让外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2025年,京东以“品质外卖”强势入局,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平衡,形成三国杀的局面。然而,京东在入局后也面临诸多困境,技术故障频发,

配送成本居高不下,让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不小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卖行业的诸多痼疾也逐渐浮出水面。

对于骑手而言,他们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美团骑手日均送单量从35单增至45单,工作量大幅增加,而超时罚款率更是上升23%,

骑手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订单的难度越来越大。京东推出的“超时20分钟免单”政策,本意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却导致午高峰配送系统多次崩溃,骑手们苦不堪言,投诉量急剧增加。

商家同样陷入两难境地。虽然平台的佣金率从6%降至0%,看似减轻了负担,但隐性成本却大幅增加。流量购买、包装升级等费用让商家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北京某连锁餐饮品牌经过仔细测算发现,平台每增加1元补贴,他们就需要压缩0.8元的食材成本,才能维持收支平衡,这无疑对餐品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消费者看似享受着低价外卖带来的实惠,但实际上,20元的外卖背后,隐藏着诸多成本分配问题。骑手配送费5元、平台抽成3元、包装2元,

真正留给餐品的费用仅10元,如此低的成本下,餐品的品质和安全着实令人担忧。

资本与民生的天平:抢饭碗还是造饭碗?

面对巨头在外卖市场的激烈竞争,网友们的焦虑和担忧日益加剧,他们的质疑直指核心:“巨头们用短期补贴培养消费习惯,最终垄断市场收割韭菜。”

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有着现实的数据支撑。从就业替代效应来看,每新增1个外卖骑手岗位,就会导致0.7个传统服务业岗位消失。

北京某社区食堂,曾经是周边居民的重要就餐场所,但由于周边外卖渗透率超70%,食堂的生意一落千丈,最终被迫转型为自提点,这只是传统服务业受外卖冲击的一个缩影。

在算法统治的时代,骑手们在算法系统中逐渐沦为“人形传感器”。美团2024年的数据显示,骑手日均决策次数从120次激增至300次,

他们在送餐过程中需要时刻根据系统的指令做出决策,精神高度紧张,而失误率却上升了40%。同时,平台还将骑手社保、车辆损耗等成本外部化,

据学者测算,若全面推行五险一金,每单配送成本将增加4.2元,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最终会通过涨价等方式,转嫁给消费者和商家。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资本扩张带来的积极影响。京东外卖上线后,北京朝阳区夜间餐饮订单量增长38%,这一增长带动了凌晨配送、食品加工等相关衍生岗位的出现,新增岗位数量达到1.2万个。

这表明资本扩张在对传统行业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推动着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破局之道:从“内卷式竞争”到“价值共生体”

外卖行业要想摆脱当前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超越简单的非黑即白的批判思维,积极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

监管创新是破局的关键一环。我们可以参考欧盟《数字市场法案》,将外卖平台纳入“看门人”监管范畴,通过强制数据共享、禁止“二选一”等措施,打破平台之间的垄断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北京已经开始试点骑手接单跨平台互通,这一举措为骑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有助于提高配送效率,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

技术向善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美团研发的“智能餐箱”,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将配送损耗率从8%降至2%,有效减少了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的损耗。

京东的“无人配送车”也在不断发展,投入使用后,减少了骑手在高危路段的作业,降低了骑手的工作风险,同时也提高了配送的智能化水平。

利益重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深圳试点的“骑手合作社”模式,让骑手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利润分配,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骑手的积极性。

订单单价提升15%,且投诉率下降60%,骑手们的收入增加了,工作满意度也提高了,实现了骑手与平台的双赢。

社会企业的探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成都“熊猫食堂”联合30家小微餐饮店打造非营利外卖联盟,通过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了食材成本占比,

从35%提至50%,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餐品。同时,复购率达82%,证明了这种模式在市场中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终极叩问:商业向善的边界在哪里?

刘强东送外卖这一事件,就像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撕开了资本与民生关系的复杂切口。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张,影响力足以波及千万人的生活和生计之时,

商业决策就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而上升为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命题。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深刻指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顾客,而非利润。”

对于外卖行业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绝非是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垄断市场,而是谁能够成功重构“平台 - 骑手 - 商家 - 消费者”的价值链,实现各方的互利共赢。

那些真正将员工福祉融入企业发展基因,让技术进步的成果普惠大众,用良性竞争激发行业创新活力的企业,才是引领外卖行业走向光明未来的真正破局者。

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纯粹中立的技术,也不存在绝对自由的市场。

当资本的巨轮滚滚而过时,我们既要时刻警惕其可能对弱势群体造成的碾压风险,也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其创造新机遇、开拓新领域的巨大能量。

这,或许才是我们在面对时代焦虑时应持有的理性姿态和正确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资本与民生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0 阅读:1

华商有精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