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这个人我们都认识,当初秦国之所以那么快覆灭,跟他脱不了干系,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在他进入皇宫之前,他只是一个小官员,虽然因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深得陛下的喜爱,但最终还是被提升到了自己的贴身太监。
直到秦始皇驾崩,赵高还在都督的位子上,算不上什么九卿,也算不上什么大员。那么他又是如何在胡亥时期,代替了李斯,登上了秦国的宰相宝座,掌握了整个大秦的大权?
这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赵高是秦二世胡亥的心腹。秦始皇时期,因为赵高在律法和刑罚上的造诣很高,所以秦始皇就把他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胡亥,让他来教这些东西,再加上赵高善于观察,善于拍马屁,对自己的主人百般奉承,所以,他很容易就得到了自己最小的主人胡亥的信任。这也是秦始皇对赵高能的欣赏和升迁,并对他的罪行大加特赦,并将他处以极刑的一个重要因素。
秦始皇死后,赵高一手策划了“沙丘之变”,扶持了二皇子胡亥登上了皇位,这让赵高和秦二世的交情更上一层楼,成了二皇子最得力的助手。
自从胡亥登基之后,每一件事都要请教自己的师父赵高,相比于李斯,秦二世对自己的师父赵高更有信心,所以赵高虽然只是一个太监,但是却掌握了整个秦廷朝中的权力。
其次,赵高也是一个老奸巨猾之辈,因为秦二皇胡亥对自己的绝对信任,所以在胡亥登基之后,赵高就向秦二皇提议,要“远走高飞,斩其弟兄,改其律法,用严厉的惩罚将胡亥登基后不满的王公贵族全部处死,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取代空缺的重要职位”,所以赵高才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也有了升迁任免的权力。
接下来,赵高又对蒙恬、蒙毅等秦始皇时代的老臣,以及秦始皇的嫡系子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大扫除”,使秦廷的统治阶级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化。因为这场大清洗而受到惩罚的人很多,包括秦始皇的子嗣几乎都被杀了个干干净净,那些与秦皇帝胡亥作对的官员也被赶尽杀绝,而赵高则被一群心腹取代,这让赵高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最终,赵高得到了秦二世的支持,掌握了朝中的一切权力。因为赵高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拉帮结派,杀人和诬陷的人不计其数,可以说是无恶不作,罪孽深重,赵高生怕自己的罪孽被其他官员揭发到秦皇帝那里去。
赵高借口胡亥还小,怕被其他官员看出破绽,劝秦二世留在皇宫里,让他带着几个对朝规比较了解的官员去传递消息,从那以后,赵高就代替了皇上,主持政务,掌握了更多的权力。赵高的实力越来越强,他的野心越来越大,最后更是处心积虑的想要杀死李斯,取而代之。
此时赵高已成了真正的实权人物,朝廷上的大事小事,都要由他来决定。而赵高则借着“指鹿为马”的机会,对满朝文武进行了第二次大扫荡,事实上,所有的大臣都被赵高以各种理由开除或者开除了。
赵高也一直在委派自己的心腹在朝中举足轻重的职位,例如把自己以前所任的太傅之位交给了自己的兄弟赵成,把自己原来所任的太傅之位交给了自己的姑爷阎乐,把自己原来所任的咸阳官,也就是蒙恬以前所任的大内大臣,负责管理秦都咸阳和京城周围的几个王畿,管辖范围就是关中、商山、洛水一带。也就是这些心腹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赵高这才有了引发王夷之乱,将秦皇帝的儿子胡亥硬生生的推上了绝路。
赵高之所以能在朝中站稳脚跟,就是靠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绝对信任,在大秦王朝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胡亥对赵高过于相信,最后还是被他的师父在皇宫里挑起了叛乱,害得他身陨道消。
赵高当家作主,一锤定音
按照《史记》上的说法,赵高的家世很好,也不是一般人,他曾经是赵国王的皇族,但是却比不上平原君赵胜,赵豹这样的皇族,他只是赵国宗室的一个普通亲戚,但是却受到了很大的排挤,所以赵高他们一出生,就被送进了皇宫,成为了一个太监。
“赵高者,是赵疏远的部下,也就是他的部下。《史记》
秦灭赵之后,赵高等被挑选出来的太监,连同赵国王身边的一群美人,都被派到了秦都咸阳,为了这个目的,秦始皇还特地把咸阳建造成了关东六国的行宫,以供六国官员居住。
秦始皇册封赵高为中车郡守
赵高一进皇宫,就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不但有一手好字,而且对律法和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秦国对天才的看重,所以皇帝陛下将赵高提升到了都督的位置,并且让他指点自己的小儿子胡亥,让他处理各种案件。
“秦国皇帝,听说他武功高强,精通典籍,便推选他为中车都督。高祖因与胡亥有私情,故称其为‘断狱’。”《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
赵高不仅有自己的天赋和优势,更有一种看人下菜的本领,看人的表情,就是最好的拍马屁对象,所以,他很快就深得年轻的王爷胡亥的信任。这也是为什么赵高能够被陛下看重的原因,因为赵高虽然进了皇宫,但是却是一个小太监,若是和上面的人交情不深,就别想见到陛下了,就算他有才能,也不可能被陛下知道。
“高犯下滔天大错,命蒙毅主持公道。高罪已亡,革职而去。皇帝大赦,恢复原职。”——《史记》
但是赵高这种看人下菜碟,拍马屁的功夫,对蒙氏两人却是没有任何用处。后来赵高又干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被皇帝陛下送到蒙毅那里,蒙毅因为对皇帝陛下忠诚,就按照皇帝陛下的旨意,将赵高革除了官衔,处以极刑。秦王念赵高才华横溢,忠心耿耿,便将他的死刑免除,并将他的功名重新封赏。
这件事情让赵高和蒙氏结下了梁子,这才有了后来蒙氏两人被杀的前兆。
——秦二世在沙丘之乱后,将赵高提升为侍郎
赵高成被任命为中车郡守后,在秦始皇的一次远征中,他的地位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但在他的劝说下,李斯支持胡亥称帝,登基为秦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后,他的位置就变得不一样了。赵高是胡亥的恩师,所以赵高才会支持胡亥登上皇帝宝座,他们的恩情甚至超过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
“任命赵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史记》
而赵高虽然是这次行动的幕后黑手,但他也有自己的功劳,甚至不惜将整个家族都搭进去。胡亥成为秦二世后,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师父赵高提升到了九卿之中,并且让他时常进宫伺候,赵高就是从这个时候才慢慢掌控了秦廷朝政的。
赵高因受到二王的亲信,逐步获得了大秦的权力
当上了太守之后,赵高却是忧心忡忡,如果他的计划被人知道,那就是死路一条。登基之后,秦二世一心想要享受一切可以享受的东西,将自己的皇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所以有一天他找来了自己的导师赵高,让他和自己一起商量这件事情。
赵高见此,连忙转移话题,对秦二世解释道:“很多权贵和你的兄弟都对这件事产生了质疑,而且他们都是皇帝钦点的人,如果他们联手造反,我担心......”
秦二世年纪还小,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赵高继续道:“唯一能做的就是修订律法,以严厉的律法处死犯法之人,以绝后患,以断其后路,以绝后患,如此才能安居乐业。”所以秦二世才会给赵高生杀戮的权力,让他来决定这件事,所以赵高就成了秦二世最信任的人。
赵高手握生死之权,对那些被他封为秦始皇的王公贵族、皇亲国戚进行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其中包括蒙恬、蒙毅在内的所有官员,还有将闾、高等二十二个皇子、十个皇女,全部被杀害。
新的律法,新的惩罚,让官员们人心惶惶,很多人都有造反的念头,没过多久,大泽乡就爆发了一场叛乱。宰相李斯几次三番的劝说,都被秦二世给否决了,秦二世早就被赵高的话给骗得团团转,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叛乱。
——诬陷李斯,晋升为宰相,朝中权力完全被赵高所掌控
赵高的势力越来越大,为了一己之私,便和其他势力勾结在一起,做出了许多危害大秦的恶行,例如增加了民脂民膏,增加了兵员,增加了兵员,增加了兵员等等。再加上赵高杀了那么多人,或者是被诬陷了那么多人,赵高怕自己的所作所为被其他官员发现。秦二世是皇上,他一句话,就能决定赵高的命运。
他转头对秦二世解释道:“陛下如此高贵,就是因为陛下的声音,陛下看不见陛下的脸,陛下才自称陛下。如今女帝还小,如果在朝堂上做了什么错事,很可能会让群臣知道他的弱点。不如你留在皇宫深处,让我转交给你的文书,大家共同商议,免得你被群臣的难题所困扰。”
“陛下之策,是不在朝中,不在朝中,不在朝中,不在朝中。赵高有权决定于赵高的一切事务。”《史记》上说。
所以秦二世在赵高的提议下,躲进了皇宫,再也没有上过朝,而是让赵高伺候秦二世,让赵高在朝中拥有了真正的权力,这才有了后来推翻李斯的机会。因为秦始皇对赵高非常的信任,再加上他不能见到宰相李斯,所以李斯就被赵高处心积虑的陷害,打入了大牢,受到了惩罚。
“李斯去世后,皇帝册封赵高为宰相,一切都是他说了算。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大,就把一只鹿送到了他的面前,这只鹿就是他的马匹。”《史记》
李斯去世之后,秦二世便任命自己的心腹赵高为宰相,将所有的朝政都托付给了赵高。后来赵高当上宰相后,他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便向秦二世进贡一头小鹿子,想要看看满朝文武有没有意见,但没过多久,那些小鹿子就被赵高强以各种理由罢免或者处死。
从那以后,赵高就完全掌控了整个朝,成为了整个秦国的统治者。这也意味着,大秦王朝的覆灭,是不可救药的,因为“指鹿为马”的事情,证明了大秦王朝的掌控者们,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腐败的,他们的臣子们,都是畏首畏尾,畏首畏尾,连真相都不会说,这样的大秦王朝,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
没过多久,秦都咸阳的风暴就传到了秦二世的耳朵里,赵高想要和平的美梦被打破了,秦二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怀疑自己最信任的导师赵高,“这就是所谓的关东土匪?”
赵高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秦二世的不满,他对自己的忠心已经荡然无存,他害怕自己会被处决,所以他决定主动出击,联合他的兄长、侍中大夫赵成,以及他的女婿咸阳大夫阎乐,挑起内乱,逼迫秦二世在王义宫自杀。但是没过多久,赵高就被秦王子婴给杀了,满门抄斩。一个多月后,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结尾:
赵高能从一个小太监,一跃成为仅次于皇帝陛下的宰相,执掌秦廷朝政,可以说是一方霸主,说到底,也是因为秦二世对他的恩宠,曾经把这个奸猾的师父,当做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可秦二世太过相信赵高了,结果反而毁了他父亲秦始皇的统治,让他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