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见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但不能出现“牛”字,结果流传千古

沉着的阳光 2025-02-21 10:36:29

当我们说起曹丕和曹植这两兄弟,那可真是一对冤家呢。好多人只要一提到他们,估计脑海里立马就会浮现出那首特别有名的《七步诗》哦。想当年在那个情境之下,曹丕是打心底里对自己这个弟弟的才华羡慕得很呢。

大家都知道曹植作过著名的《七步诗》吧,其实啊,曹丕还曾给曹植出过另外一个难题呢。他让曹植以两头牛为题材来作诗,不过这里面可有个苛刻的要求,那就是所作的诗里不能出现“牛”字。面对这样的要求,曹植会作出什么样的诗呢?这首诗又是否会如《七步诗》一般惊世骇俗呢?这还真挺让人好奇的。

机遇

在曹操的诸多儿子当中,曹植的文采那可是相当出众的,可以说在这方面是最为厉害的一个啦。也正因如此,这便成了当年曹操极为喜欢他的一个主要缘由。

曹丕在文采方面确实比不上曹植,不过呢,曹丕可是个能文能武的人,这一点是相当出众的。而且,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本事,那就是特别善于去揣摩别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是凭借着自身能文能武的优势,再加上他很会通过努力向曹操示好,去迎合曹操的心思,慢慢地在曹操心里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最终呢,曹操就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曹丕啦。

在最开始的时候,曹操对于继承人的选择,压根就没把曹丕和曹植纳入考虑范围呢。当时他首先考虑的,是长子曹昂,还有那被众人称作“神童”的曹冲。

曹昂啊,确实没太多可说的。要知道,在古代那种嫡长子继承制的情况下,他身为嫡长子,身份地位摆在那儿呢。按照常理来讲,将来把家族的位置或者说相关的重要地位传给他,那是很顺理成章的事儿,确实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呢。

曹昂乃是曹操的长子,在那样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他很早就投身到军队当中去了。要知道,那时候四处战火纷飞,局势动荡不安,而曹昂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在军中着实帮了曹操诸多的忙呢。也正因如此,曹操对自己这个儿子那可是打心底里喜爱,这份喜爱之情那也是实实在在有缘由的。

令人惋惜的是,曹昂最终是被他的父亲曹操给害死了。曹昂原本有着自己的人生,可谁能想到,命运却因为曹操而发生了如此悲剧的转折,就这么活生生地丢掉了性命。

曹操喜爱美女这件事,那可是众人皆知的。在历史记载以及诸多相关故事当中,都能明显看出曹操对于美女有着特别的喜好呢,这几乎是大家都了解的一个情况啦。

话说在那个时候,曹操做了一件事儿,他把张绣的一位长得颇为漂亮的婶子给带回自己家里去了。这张绣得知此事后,心里那叫一个不痛快,觉得曹操此举实在是过分了些。于是呢,张绣就瞅准了一个时机,趁着曹操没留意的时候,对曹操发动了偷袭呢。

话说在那场偷袭行动当中,曹昂、典韦他们可是拼尽了全力去阻挡敌人呢。他们奋勇作战,毫不退缩,就是为了能给曹操争取到足够用来逃跑的宝贵时间。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经过这场激烈的战斗,曹昂和典韦这些极为重要的人物最终都不幸战死沙场了。这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毕竟他们都是曹操身边很得力且重要的人呢。

曹冲称象的事儿那可真是家喻户晓,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这里就不多讲啦。不过呢,除了这广为人知的称象事迹之外,曹冲还做过不少救人的好事呢,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善良救下过不少人哟。

大家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曹冲可是个极为聪慧的孩子。要是他能够顺顺利利地继承皇位的话,按照常理推测,那大概率会成为一位有着仁慈宽厚品性的明君呢。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让人惋惜不已,曹冲的人生竟然在仅仅13岁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年纪,实在是太可惜啦。

曹操眼睁睁看着儿子早早地就离世了,这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一时间,他又哭得像个泪人儿一般,那伤心悲痛的模样着实让人心疼。而曹丕呢,向来是极为懂事的,见到父亲如此难过,实在忍不住了,便走上前去,轻声地安慰了父亲几句。可谁能想到呢,恰恰就是从这一个时刻起,曹丕在心里暗暗地开启了自己争夺王位的计划呢。

夺位之战

曹丕的夺位计划,简单来讲是这么一回事儿。他想着要尽可能地把自己最为优秀的那一面呈现在曹操眼前。就拿一件事儿来说吧,当曹操陷入伤心情绪的时候,曹丕就会去劝慰曹操,让他不要再难过啦。通过这样的举动呢,曹丕就是想向曹操表明自己是个懂得关心他人的人,而这,恰恰就是他整个夺位计划迈出的第一步呢。

在曹冲离世之后,曹操就陷入了一种颇为无奈的境地,不得不开始认真考量起曹丕和曹植这两兄弟了。要知道,曹冲此前可是极为聪慧的,深得曹操的喜爱与器重呢,可如今曹冲不在了,曹操在继承人这件大事上,就只能把目光投向剩下的曹丕与曹植这两位儿子啦。

在最初的时候,曹操内心是更倾向于曹植的呢。为啥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这个儿子在文采方面那可真是相当出色。每当曹操看到曹植展现出的出众文采,就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经那个聪慧过人、同样让自己十分疼惜的曹冲一般呢。

在那个时候,曹操常常会把曹植带在身旁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曹操和曹植都会展开十分激烈的讨论。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相处和交流方式,曹操渐渐从痛失曹冲的那种巨大痛苦当中走了出来。

曹丕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并不怎么受宠呢。不过呢,他可没有就此灰心丧气,选择放弃哦。相反,他采取了一种很明智的做法,那就是在暗中悄悄地、一步一步地去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

曹植相较于曹丕而言,是更受宠爱的。然而,他身上存在的缺点却极为致命。

在当时那个时候,曹植的身边有一位极为聪明的人,此人名为杨修。就是那个老是能够准确猜中曹操心里想法的年轻小伙子呢。

曹植平日里对喝酒这件事甚是喜爱,常常会端起酒杯畅饮一番。而他一旦喝起酒来,那可不得了,每次都会喝到酩酊大醉的程度,醉得整个人都不省人事了。你要是觉得他喝醉了也就是睡上一觉倒也罢了,可实际上呢,他每次喝醉之后,基本上都会去招惹一些是非出来,可真是让人头疼呢。

就拿那次来说吧,曹植和杨修都喝得醉醺醺的。在这之后呢,曹植便带着杨修一起乘坐马车出去游玩啦。他们一路前行,最后来到了一处军门的跟前。

曹植一个劲儿地叫嚷着,让门卫把门打开。要知道,在一般情况下,这军门可不是能随随便便就开启的,得是遇到非常特殊的状况才会打开呢。可曹植不管不顾,就是执意要叫嚷着进去,而杨修呢,也在旁边跟着瞎起哄,一起闹腾着非要进去不可。

在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曹操对曹植就产生了极为不佳的印象呢。至于杨修嘛,他的结局就更惨啦,直接就被曹操给杀了。

当然啦,像这样不光彩的丑事,曹植可并非只做过一回。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曹操对曹植愈发地不满意起来了。这时候,可能就会有人产生疑问了:“曹植既然都已经‘病’了,那曹操身为他的父亲,难道就没有安排人去给他医治过吗?”

确实是有的,只不过那些“医生们”呢,都已经被曹植给辞退掉啦。

在那个时候,曹操专门给曹植请来了两位大师呢。这两位大师前来,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给曹植治病。不过这里说的治病呢,可不是平常身体上的毛病,而是要让曹植的性子有所改变,变得老实安分一些。怎么说呢,就是希望曹植以后的行为举止,起码不要再做出那些让曹操觉得丢脸的事儿啦。

话说曹植当时觉得有两个人在旁对自己的发挥有所影响,所以就做出了一个决定,把这两位大师给辞退了。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之后呢,这两位大师居然成了曹丕手下极为得力的人物呢。

当曹植肆意放纵自身的时候,曹丕却一直在努力提升、充实自己呢。他时常对曹操的情况予以关心,这可是常有的事儿,就拿每天早晨来说吧,曹丕经常会去向曹操请安呢。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扩充自身的势力并且树立起好的名声这件事啦。就拿当时的曹丕来说吧,他和曹操所宠爱的那些妃嫔们相处得关系极为不错呢。

平时呢,那些宠妃老是在曹操面前说曹丕的各种好话。一回两回可能还没什么,可时间一长,次数多了,曹操慢慢地就被这些好话给影响了,心里也就对曹丕有了不一样的看法,逐渐就心动了,觉得曹丕还挺不错的呢。

这里有个非常关键的情况得说一说,那就是曹丕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地把他那卓越的政治才能给展现出来了。要知道,对于曹丕的这一表现,曹操可是相当满意的呢。这卓越的政治才能,在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赢得了曹操的认可。

实际上呢,即便曹操真的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曹植,可最终到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结局,这是谁都没办法确定,也不敢妄下断言的。毕竟未来的事情存在着太多的变数,就算在传位这件事上有了不同的选择,后续所引发的一系列情况也都是难以预料的呢。

在当时那个时候,曹丕手底下可是有着不少能人呢,和曹植比起来,他这方面的优势挺明显的。要是遇到什么情况的话,就凭借他手下有这么多能干的人,很大的可能性他会在众人面前直接就进行反抗。

曹植的实力摆在那儿呢,要跟曹丕去对抗的话,那可真是相当吃力。就算曹操当时把那个重要的位置传给了曹植,依着实际情况来看,到最后他也是没办法守住的。毕竟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曹植相较于曹丕,在守住这份家业、坐稳那个位置的能力上,确实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即便有了那样的机会,结果可能也不会太乐观呢。

曹操离世之后,曹丕可算是得偿所愿啦。在那场激烈的夺位之争当中,曹丕脱颖而出,成功赢得了胜利。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他的上位,东汉王朝也自此彻底走向了灭亡之路。

曹丕的一些行为啊,遭到了许多人的指责呢,这一点确实没办法否认,这也实实在在地成了他人生当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缺点啦。但是呢,咱们要是从他所做出的那些贡献的角度去考量的话,就会发现,曹丕还真的能算得上是一位不错的皇帝哟。

大家知道,曹植曾经也是有着一定势力的,不过后来呢,他的势力基本上都被清除掉了。按说这时候应该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吧,但曹丕可不这么想,他心里对曹植还是不放心呢。就因为这份不放心,后来还引出了一件特别有名的事儿,那就是诞生了著名的《七步诗》啦。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那可是相当出名。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曹植和曹丕这两人,他们有着同一个父亲,而且呢,都是卞夫人所生的呢。

在皇位与权力的争斗面前,亲情往往变得无比脆弱,甚至可以说是荡然无存啊。就拿曹植来说吧,当时的情况那可真是凶险万分。要不是一直有卞夫人在全力保护着他,恐怕在最开始的时候,曹植就已经被直接判处死刑,性命不保了呢。

话说曹植这人呐,那可真是放荡不羁的性子。就拿曹操去世这事儿来说吧,按常理,作为儿子,他理应前去哭丧尽孝的。可谁能想到呢,他压根儿就没去,反倒还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呢。这事儿可把曹丕给气坏了,一气之下,曹丕盛怒难消,都差点就把这个亲弟弟给处死了,还好最后没真的下狠手,不过这也能看出当时曹丕有多气愤啦。

斗牛诗

我们通过对曹丕的种种行为进行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曹冲的离世很有可能和曹丕脱不了干系。你看,曹丕的一些做法实在是让人不禁会去揣测,会不会就是因为他的某些举动,才导致了曹冲那么早就死去了呢。所以说,从曹丕的这些行为表现来看,真的很难不让人去怀疑,曹冲的死说不定真的就和他有一定的关联哦。

想当年啊,曹冲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候的曹冲正满心欢喜、得意洋洋呢。可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却冒出来说了这么一句话:“哼,这可真是个笨蛋啊!”您说,这司马懿为啥要说出这样的话?大家也都挺纳闷儿的呢。

曹冲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的才华充分展现了出来。有人或许会想,他这么做,难道是不怕有人来针对他吗?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和“树大招风”是颇为相似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表现得过于出众,就像大树长得太过高大繁茂容易招来大风一样,很可能也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或者他人的针对呢,曹冲这么小就展露非凡才华,情况大概也是如此。

确实如人们所料,曹冲在尚未成年的时候就早早离世了。也正因如此,便有了一些猜测出现。有人推测曹冲的死或许并非正常病故,而是被人蓄意谋害的。在诸多的猜测指向当中,大家觉得背后最有可能的主使之人就是曹丕。

这里所说的怀疑并非毫无根据哦。要知道,倘若曹冲没有早亡的话,按照当时的情形,恐怕还真就轮不到曹丕来继承相应的位置呢。如此一来,曹丕存在暗中对曹冲下手的可能性就相当大啦。

要知道啊,那种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肯放过的人,那可是相当心狠手辣的。就好比,亲弟弟和自己有着很亲近的血缘关系呢,正常来讲应该是相互照顾、彼此关爱的,可他倒好,竟然都不愿意放过亲弟弟,由此可见,这样的人得有多狠呐,行事作风那肯定是非常毒辣的,完全不顾及亲情这一层面。

曹丕这个人呐,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儿。就拿曹植来说吧,曹丕似乎不整治曹植一下心里就过不去,浑身都不得劲儿呢。这不,没过多久,他就又瞅准了机会对曹植下手啦。

话说那一天,曹丕外出办事也好,闲逛也罢,反正是出门在外呢。走着走着,就瞧见有那么两头牛,也不知道是为啥起了冲突,就开始互相打斗起来啦。这两头牛你顶我一下,我顶你一下的,互不相让,斗得可激烈了。结果打着打着,其中的一头牛就渐渐落了下风,被另一头牛猛地一顶,直接就给顶进了旁边的一口井里头去了。这头牛掉进井里之后,就再也没能出来,直接就死在那口井里面啦。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曹丕看到眼前的一幕后,就转头对着曹植讲起了话。他语气颇为亲切地说道:“我亲爱的好兄弟,你瞧瞧现在眼前呈现的这一幕,心里头有啥想法没?要不这样吧,你就根据这情景作上一首诗呗。不过呢,在你作的这首诗里面,最好可别出现‘牛’和‘井’这两个字哟。”

得让其他人清楚明白,这里呈现的情况是有两头牛发生了打斗,在它们打斗的最终阶段,出现了这样的结局:其中一头牛不慎掉进了井里,并且因此丢掉了性命。

曹植听闻之后,脸上泛起了一丝淡淡的微笑。实际上,曹丕心里的那些想法,他老早就已经琢磨得透透的了。而且呢,面对曹丕故意给他制造的那些为难之处,曹植也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的办法啦。

此次,曹丕把限制给放宽了一些哦。他明确表示呢,要是曹植没办法在百步的距离范围之内完成相关要求的话,那么曹植可就性命堪忧啦,他的这条小命可就保不住喽。

曹植没走上几步,便开口说道:“有两块肉并排着在道路上前行,它们的头上都有着凹进去的骨头。当它们在有积水的土堆前相遇时,一下子就猛地相互冲撞起来。这两块肉啊,双方都不惧怕对方的强硬,结果其中一块肉就掉进了土窟之中。但这可并非是它力气比不上对方,实在是它心中满满的斗志和意气是绝不能就此泄掉的呢。”

在此之后呢,曹植接着又创作了那首广为人知的《七步诗》。

《七步诗》大致存在两个版本哦。其中一个版本呢,是在《斗牛诗》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说的是曹丕直接对曹植进行拷问的情形。不管是这两个版本中的哪一种情况,只要曹植当场作出来的诗不能让曹丕感到满意,那么曹植可就会面临被处死的命运啦。

当曹丕听到那首《斗牛诗》的时候,脸上瞬间就露出了极为震惊的神情,心中暗自惊叹道:“这曹植的才华还真是如传闻中那般厉害,果真是名不虚传呐!”

曹丕在惊叹过后,仔细琢磨却怎么也找不出那首诗存在什么毛病。而在场的其他人呢,听过这首诗之后,也都纷纷表示十分满意。如此情形之下,曹丕实在是找不到理由再去为难曹植了,也就只能暂且放过他,不再追究了。

咱们来聊聊曹丕啊,说起来这人可真有点笨呢。他当时那做法,就好比是自己主动往枪口上撞,多不明智啊。其实他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办法来达成目的的。要是他能出个题考考曹植,专门挑那种曹植不擅长的领域去考,那说不定这事儿不就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嘛,可他偏不这么干,你说这不是笨是什么。

要知道,曹丕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要了曹植的性命呢。他,反而是变着法儿地去折腾曹植,就是想让这个兄弟好好瞧一瞧,自己究竟是怎样治理这个国家的。

让那些失败者去好好地瞧一瞧胜利者所展现出的辉煌成就,这其实也算得上是一种对他们精神层面的折磨呢。要知道,胜利者往往散发着耀眼光芒,站在成功的巅峰享受着荣耀,而失败者此时只能在一旁眼巴巴看着,对比之下,内心难免会受到不小的冲击,这种看着别人辉煌而自己黯然神伤的感觉,可不就如同遭受了精神上的一种折磨嘛。

在那之后啊,曹丕把自己的主要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治理国家这件大事上去了。也正是因为曹丕将重心做了这样的转移,曹植才总算是幸运地避开了来自亲哥哥曹丕的那种类似“追杀”般的为难与迫害。

之后呢,曹植总算是成功熬到了曹丕去世的那一刻。当曹植得知曹丕驾崩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紧接着,他赶忙给自己的侄子曹叡写了一封信,那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呢?其实啊,就是一封推荐信。

曹植在被亲侄子拒绝之后,其生活状态依旧是沉浸在饮酒这件事里头难以自拔。整日里借酒消愁,似乎也只有酒能暂时排解他内心的苦闷与失落。就这样,在郁郁寡欢、满心壮志无法实现的境况下,曹植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想来,对于他而言,这一遭人生旅程确实是留存着诸多难以释怀的遗憾呐。

要知道,即便曹植有机会当上皇帝,而且还能够成功稳住自己的皇位,可这也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在治理国家等方面比曹丕做得更为出色。也就是说,即使他能登上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之位且能在皇位上坐稳,但是其后续施政、处理各项国务等表现,也未必就会优于曹丕呢。

曹丕呢,他的能力分布得较为均衡,在诸多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也比较擅长处理各类事务。就因为这样,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错的皇帝呢。再看看曹植,他主要是在文采方面比较突出,可要是说到政治方面,那比起曹丕可就差得远啦。所以综合来看,当初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做出的选择,应该说还是相当正确的呢。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