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79年,亲眼见证南宋灭亡的文天祥,在被俘后破口大骂:“亡宋贼臣,整居罪首!”
文天祥口中的亡宋贼臣之首,指的就是大汉奸刘整。
然而,南宋灭亡时,刘整已经去世4年。所以,刘整到底干了什么,让文天祥对其破口大骂?
刘整降蒙公元1212年,刘整出生于今南阳邓州穰(rang)城。
邓州穰城本来属于南宋地界,但是在刘整出生的70年前被南宋划给了金国。所以刘整出生时是一个金国人。至于文天祥为何要这样痛骂一个金国人,那就得从刘整的经历说起。
在刘整出生的那一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开始祭天伐金,拉开了蒙古和金国长达23年的战争。
公元1234年,22岁的刘整在与蒙古的战争中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但不幸的是,金国也在这一年被宋蒙联军灭掉。
金国灭亡之后,刘整不愿意投降蒙古,又听闻南宋荆襄都统孟珙素有威名,同为汉人的刘整便投奔到孟珙的麾下。
但好景不长,南宋在与蒙古联合灭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反目成仇,随即开始了漫长的宋蒙战争。
在后面的数十年里,刘整跟随孟珙、余阶、李曾伯,吕文德等人辗转于荆襄、川蜀、江淮等地,在抗蒙的道路上屡立奇功,其功劳与吕文德相比也毫不逊色。但就是因为他的出身,以致于始终得不到重用,反而引起了贾似道和吕文德的妒忌。
公元1261年,南宋王朝在钓鱼城击杀蒙古大汗蒙哥之后,蒙古内部因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引发内乱。自以为战争已经结束得南宋王朝,在宰相贾似道的主持下,开了“打算”之法。
所谓的打算之法,便是由身处南宋权利中枢的官员,通过地方的告发和检举以及密查,去稽核镇守地方的军政大员在多年来有无虚报兵员数量,冒领军饷、贪污行贿,财政有无漏洞等等政治经济问题,以防这些地方做大后,不听调遣。而且一经查实,轻则下狱,重则处死。而贾似道也正好借此排除异己,其中就包括刘整。
此时的刘整51岁,官至泸州(今四川泸州)知州。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于贾似道的迫害,刘整深感绝望。如果想要活下去,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投降蒙古。
于是,曾经那个用一腔热血抗蒙25年的南宋勇将刘整死去了。之后刘整挟持着泸州十五郡三十多万户百姓北投了蒙古。这是南宋朝廷没有想到的。
刘整献计刘整以泸州之地降蒙,让身在开平的忽必烈大喜过望。但此时忽必烈正忙于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直到公元1267年冬忽必烈彻底消灭阿里不哥后,才在都城开平(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内)召见刘整。
见到刘整,忽必烈开门见山的问道:“将军以身事宋二十余年,深知宋国虚实,今本汗即位已逾七载,欲大有为于天下,然宋以东南一隅而阻历代大汗之功业。敢问将军,可有取宋之良策?”
忽必烈这一问,算是彻底问到了刘整的心坎上。
自刘整以泸州降蒙以来,灭宋的策略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思考了千万遍。在他的内心身处,此生的目标绝不是击败吕文德,贾似道等人就可以满足的。
可以这么说,刘整虽然降了蒙,但是在刘整的心目中一直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在心头萦绕。胡汉之分,在他的心里犹如泾河与渭水一样分明。而这种民族情感,无论是在他前期的由金投宋,或是后期的叛宋入蒙,一直都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并且注定缠绕他的一生。
刘整兢兢业业的为南宋守土二十余年,对于南宋的情感不是说没有就会没有的。即使如今投身蒙古,他也一直将自己视为汉奸,这一点他并不否认,但是他却暂时无力解决。但是这汉奸的身份到底能不能解决呢?
刘整给自己的答案是:“能!”
既然自己汉奸的身份是背定了,那若是让所有人都变成汉奸呢?若是将代表汉人的南宋政权彻底灭掉呢?到时,南宋都不存在了,整个天下都臣服在蒙古的脚下,这天下还有汉奸一说吗?
刘整一直笃信只有彻底灭亡南宋,才能将自己内心的梦魇得到彻底的得到消弭。所以这六年来,刘整一直在苦思着灭宋之策。现在,六年过去了,在他看来,他已经找寻到了。
忽必烈今日的突然问起,让刘整看到了自我救赎的希望之光。而他心中的灭宋之策,在忽必烈面前,被他凝聚成精炼而简单的三句话:
“攻蜀不若攻襄阳。而攻襄阳之前,当进军川蜀,耀武两淮为进攻襄阳之辅。待南朝川蜀,两淮之军无法驰援荆襄之时。我朝以水陆两军破襄阳,下汉水、入长江,取鄂州,平江南。如此,则大业必济,天下一统!”
刘整说完,忽必烈大喜。
其实刘整所言,数年前忽必烈的谋士刘秉忠也说过,二人的取宋之策也无太大出入。
但是,这话要看从什么身份的人口中说出来。
从地理上看,刘秉忠是北人;从身份上讲,刘秉忠是谋臣;从知己知彼上讲,北人对于南宋的虚实,仅限于兵报,传说,不能做到知己知彼。
但刘整不一样,三十年前他是一名北人,而后他成为了一名南人。其半生都转战京湖,江淮,川蜀数千里的战场,数次给予南下蒙军重创。
可以说,刘整不仅知道南宋的山川地理以及军事虚实,更是深知蒙军的军力虚实与强弱之处。此时,连刘整都觉得灭宋当以襄阳为必取之地,这又为忽必烈以取襄阳为灭宋之首要,下定了决心。
舌战群王灭宋之策既定,忽必烈所要做的便是战前总动员。
不日,忽必烈例行朝会。各蒙古诸王、显贵以及北国汉将等等悉数列于朝堂。
忽必烈在朝堂上说道:“今北国平定,四海肃清,唯宋之东南一隅,未并入我朝版图。今本汗决意荡平宋廷,一统四海,用兵自襄阳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高居汗位的忽必烈汗一出此言,立马在大殿之上引起激烈争论。其中,同意南征的人不多,而反对的人也不少。在反对者里面,犹以蒙古西道诸王的代表为多。
此时就有人反对道:“宋廷小国,与我族风俗大有迥异。湿热多山,无利于我族牧马,放羊之便,亦无我等所宜居之所。大军南征,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以岁日计者,还望大汗虑之,勿轻易言兵。”
朝堂之上,此话一出,立马受到了反对灭宋者的附和。
忽必烈即位之初,蒙古西道诸王便对其汗位的合法性持观望态度。而今忽必烈汗位已定,他们依然对忽必烈不大服气。再加之他们的领地都在漠西诸道,平定了南宋也给他们带来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战事一开,他们则必须要奉忽必烈的征召,为南征大军源源不断的提供兵马、器械、粮草。
若是战事顺利还好,一旦战争旷日持久,亦或是战败,被卷入战争的他们都将会损失大量的子民,牛羊、财富。这是这些人所不愿看到的。
虽说这反对忽必烈用兵南宋用的人多,但是同意的人也有。而同意用兵这些人,大部分是一些忽必烈的亲信,以及北方的汉臣。他们想要灭宋,大部分也出于刘整那般对于天下正统的考虑。而事有凑巧巧,向忽必烈进言灭宋之策的刘整现在还没走,刚好也有资格列席朝堂。
朝会之初的刘整因为人微言轻,在双方展开争论之时,一直是用冷眼观看着朝堂上的局势。但是没过多久,他看到高居汗位之上,忽必烈那寻求支持的眼神。
会意之后的刘整,也顾不得那么多。在本轮不到他发言的朝堂上,刘整清了清嗓子,用高亢的声音大声疾呼道:“自古帝王,非天下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之七八,何置一隅而不问,而自弃正统耶?”
这一番中气十足的反问,引得朝堂之上的人纷纷侧目,想看看是从哪儿跑来的狂人,说出了这么一番霸气十足的话。但是当他们看到发声之人后,却发现并不认识此人。
尽管朝堂上的显贵不认识刘整其人,但是刘整的一番言语,还是喊出了如他一般的人的心声。在赢得不少认可的同时,也赢得了汗座之上忽必烈的赞许目光。
朝堂之上经过简单的骚乱之后,忽必烈最后言说道:“灭宋之事,准备已久,今意已决,勿复他言!待兵马齐备之后,举国灭宋!”
威严的声音过后,忽必烈的声音飘荡在大殿内外,没有人再对这位大汗的命令发出质疑,这是最终的决议。
不久,忽必烈拜刘整为都元帅,让其南返中原与阿术汇合,共谋襄、樊城二城。
然而刘整不负忽必烈所望,历时六年,身先士卒、竭尽所能帮忽必烈打下了襄阳。
公元1275年,在攻下襄阳两年之后,刘整死在了进攻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路上,时年六十三岁。
一年之后,公元1276年春,蒙古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王朝流亡海上。
四年之后,公元1279年春,南宋流亡在崖山战败,十万南宋军民蹈海殉国,南宋至此灭亡。
刘整这一辈子,前半生用了25年时间为宋抗蒙,后半生用了14年的时间助蒙灭宋。
虽说刘整的降蒙之举实属无奈,但南宋的灭亡却又切实毁在刘整的取襄阳之策上,并且刘整亲手完成了这件事。
所以文天祥才在南宋灭亡后大骂:“亡宋贼臣,整居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