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大熊频道
2014年6月12日,埃隆马斯克发布了一篇题为《我们所有的专利属于你》的博客,宣布开放特斯拉的所有专利。只是没有人能想到,这居然成为了中国新能源车企背负的无形枷锁。

之后的10年间,不管中国新能源车企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总有一些声音说:“中国车企有今天,全靠特斯拉专利开放”。
日前,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在“第九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公然宣称:“正是因为特斯拉把电池专利全部免费开放,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可以做出来。如果要打专利的话, 中国企业全部死掉。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

很难想象,这番言论竟来自一位拥有近20年券商资历,且连续六年夺得“券商界奥斯卡”——《新财富》电子行业分析师排名第一的专业人士之口。
更让人不解的是,如果特斯拉真有这能耐,为何美国还要大张旗鼓,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对中国电动车出口设置重重障碍?甚至伙同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呢?这显然不合逻辑。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特斯拉开放专利的真相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续航能力、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整体性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新加坡咨询公司GreyB的数据统计,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3404项专利,实际开放的专利数量仅为222项,且涉及电池的专利只有55项。这与埃隆马斯克博客提到的开放所有专利与事实完全不符。
其次,特斯拉从研发到使用,自始至终用的全部都是圆柱电池。这种电池在组装成组后,各圆柱体之间会留下较多空隙,难以实现空间能量密度的最大化。

反观国内企业一直以方形电池为主要方向。这种电池的特点是外壳强度高、空间利用率高、单体容量大且电控稳定。

可以说,特斯拉与国内企业在电池的技术方向上是截然不同的。
最重要的,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用的都是中、韩、日三国生产的电池,尤其是中国电池制造商控制着全球 70% 的产量。即便是特斯拉,其电池也主要由宁德时代、松下和LG化学供应供应。
因此,中国电池技术根本不存在抄袭特斯拉专利一说。
最后,建议某些专家应怀有敬畏之心,避免随意发表自己不了解或不懂的问题的看法,更不应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在未经严谨调查和研究的情况下,就草率地发表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否则,不仅会损害个人的声誉,还有可能导致广大网民对专家群体整体失去信任,使专家公信力受损,最终可能助长社会上的反智倾向。
忽悠,我们电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遥彩领先。这都是我们的专利。
根据日本专利调查公司Patent Result的数据统计,特斯拉自2003年到2022年累计申请专利836项,而比亚迪在同一时期申请的专利数量超过1.3万项。比亚迪用了特斯拉的一百多项专利,而特斯拉借鉴了比亚迪的213项专利,包括电池管理、电机、电控、碳化硅半导体等方面的技术。 特斯拉都没有电池。特斯拉在我国就没注册几个专利;所有专利都得公开认证以换取法律保护;比亚迪好几款车型甚至早于马斯克收购特斯拉;要使用特斯拉不用专利费的前提是开放自身专利给特斯拉;没有一家新能源车企对特斯拉感恩戴德;全世界混动与特斯拉没有一毛钱关系。这专利的事情相关可以看国家专利局的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