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刘邦能脱险的关键原因。
1. 刘邦自身的表现:
- 态度谦卑:刘邦见到项羽后先是一通猛夸项羽,自称臣下突出项羽的领导地位和自己的从属地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的虚荣心,让项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 言辞恳切:刘邦向项羽解释自己入关后的行为,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这番说辞让项羽相信了他没有反叛之心。

2. 项羽的性格弱点:

- 优柔寡断:项羽在政治谋略和决断力上有所欠缺,对于是否要杀刘邦他一直摇摆不定,范增多次示意他动手他却不置可否。刘邦的示弱和解释使他内心产生了矛盾,既觉得刘邦可能是个威胁,但又不想背上杀盟友的骂名,这种优柔寡断给了刘邦机会。

- 妇人之仁:项羽看到刘邦态度诚恳,一副情真意切又十分软弱的样子,心生不忍认为杀了刘邦会让自己成为不仁不义的人,所以最终没有下定决心杀刘邦。
3. 刘邦集团的运作:
- 张良的谋划:张良巧妙地安排了应对之策,他让刘邦拉拢项伯,通过项伯在项羽面前为刘邦说情,增加了刘邦的生存机会。在宴会中张良见机行事,当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时,他及时出去找樊哙来解围。
- 樊哙的助攻:樊哙的出现是刘邦脱险的重要因素。樊哙闯入宴会,其勇猛的形象和义正言辞的指责让项羽十分欣赏。樊哙强调刘邦是有功之人杀他是不义的行为,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这进一步加强了项羽不杀刘邦的决心。同时樊哙的闯入也转移了项羽的注意力,为刘邦创造了脱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