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各种关于收藏的新闻时铺天盖地,其中不乏大量不负责任的虚假消息,使得很多人看完之后是热血沸腾,觉得真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直接就拍到自己脑袋上,其实更多的是逗你玩,很多看似挺高大上的,收藏可以,但价值并不高!所以说在收藏领域,需要我们真正沉下心来,多花些时间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了解它们真正的市场价值。
一、民国铜元
经常有藏友发来一些铜元的图片,询问价值几何,绝大多数都是普品! 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首《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大家想想,七个铜板就能买两份报纸,你觉得这个铜板(铜元)会很值钱吗?
铜元收藏从前些年的冷门到现在的热门,主要就是因为好品相的精品越来越少,价格自然也越来越高,但这不代表铜元都值钱。民国时期各路军阀割据一方,各自发行天量的铜元,距今多说百十年,家家户户都可能找到不少铜元的存在。而大多数藏友手里的铜元基本都是普通流通货币,而且能称得上美品的都少之又少,偶尔出现稀少版别的,能值个几千块,就已经很罕见了!至于那些真正上百万的铜元,基本都是从未流通过的试铸币,都在博物馆或者大藏家手里呢!
二、法币和金圆券
历史书中经常讲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发生通货膨胀。100元法币在1937年能买两头牛,到了1941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起了。再到1948年发行金圆券之后,老百姓往往要扛着几麻袋的钱去买米,最后这些钱连废纸都不如。历史的真实状况的确是这样,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找到的一些民国纸币面额可能是几十万、几百万,但确实不值什么钱,因为当年的发行量太大了!现如今基本上好品相的也就值个一两百块钱,差品都没有藏家愿意收藏。还有一些藏友问手里的法币啊、金圆券啊如何兑换人民币,这个确实不可能!
没个玩,收藏前提还得是真货
现在所谓收藏只是资本诈骗的游戏,太多的劣币逐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