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车厢峡的李自成等部再度大闹中原,攻颍州时数千明军守兵被杀

史海撷英 2024-10-23 11:10:55

崇祯七年(1634年)六、七月间,施计冲出车厢峡的李自成等部兵分两路扫荡西安地区和甘肃西部诸州县。当时的甘肃和青海东部广大地区都属于陕西。李自成等部从湖广转战四川失利后,又从四川杀了个回马枪折返陕西,刚消停没多久的三秦大地又燃起战火,狼烟四起,搅起一阵阵血雨腥风,各级官府惊惶失措,明廷也急忙调兵围堵。

七月初,李自成率部一举攻克陇州,大肆掳掠一番后,又挥军连克附近好几个县城。新晋三边总督洪承畴闻讯亲自率军来救,李自成见陕军精锐主力袭来,便移师东下,去攻打咸阳、武功、兴平等地。彼时洪承畴率大军尾随在农军身后东进,李自成见明军紧追不舍,又调转马头往陇州方向驰去,于八月十日再次攻占陇州。明军悍将贺人龙率部赶至陇州,李自成已提前弃城而走。待参将贺人龙率部入城后,李自成又突然率军折回,将陇州城团团包围。贺人龙被农民军围困在一座空城内,他也是一员出名的猛将,与农民军交手很多次,胜多败少,农军对他心存忌惮,围而不攻。

贺人龙是米脂人,和李自成同乡,其麾下将士不少人与李自成的部下沾亲带故,李自成便命前锋高杰派人入城前去策反贺人龙等。贺人龙对李自成的招抚策略嗤之以鼻,置之不理,继续督率部众据城固守。派去招降贺人龙的使者被打发回来后,不先向李自成汇报情况,而是先向先锋官高杰报告。围攻陇州两个月而不克,贺人龙拒降并坚决抵抗,使李自成不免心存疑惑,怀疑高杰与贺人龙私下有什么猫腻,或相互勾结,遂命高杰回老营“休整”,另派将领率军围攻陇州。

陕西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主要发源地,明军曾在这里集结重兵,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击溃农军,并将大股农民军驱逐出省,没想到以李自成为首的农军主力转战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后又杀回陕西,使明廷十分忧虑。

新晋陕西巡抚李乔上书崇祯帝 , 请求调边兵(戍守北部边境防蒙古的边防军)两万助剿,筹措饷银二十五万两,命豫军由潼关入陕,湖广兵、晋军分道入陕,与豫军、边兵夹攻“流贼”,这给农民军造成了很大压力。当时,三边总督洪承畴也率陕军从西宁折回陕西,数路大军开始集中力量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原来,当李自成在陇州一带与贺人龙激战时,驻西宁的明军因欠饷严重而哗变,州官被哗变军所杀,分守道被叛军驱逐,仅监军太监得以幸免。洪承畴闻变后不得不亲自率军前去西宁平叛。大约在同时,李自成等部在陕西连获小胜。洪承畴老谋深算,态度也很强硬,一贯反对招抚,主张对“流贼”严厉剿除,是所谓“除恶务尽”,一直是农民军的死对头。他平定西宁兵变后,立刻挥师东进,指挥各路明军对农民军围追堵截,使李自成等在陕西很快又陷入被动。

再次挥军捣入河南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底,李自成得知从西宁回陕的洪承畴正节制诸路明军,欲合围农军,便主动撤离陇州往东奔去。他与张献忠部联手攻破澄城,大索一番后进入渭南,在郃阳等地和明军遭遇,一番恶战后惨遭失败,伤亡惨重,辎重遗失殆尽。当年冬季,部分农民军南退湖广,李自成等大部则先后进入河南。

据《明史》、《怀陵流寇始终录》等文献记载,崇祯七年(1634年)冬季,惨败陕西郃阳等地的农民军除少部分溃入湖广外,大部纷纷由陕西向河南流窜。也是天助自成,彼时中原遭灾,饥民遍野,这些流离失所的灾民历尽人世艰辛,早已“生亦无趣,死亦不惧”,遂纷纷加入农民军,使李自成等部迅速壮大,有史书记载进入河南的“秦贼”余部如滚雪球般扩大,很快“众至五十余万”。当农民军残部仓惶进入河南境内后,当地饥民相率加入,队伍很快变得浩浩荡荡,史载“旌旗蔽空,甲光耀日,南尽南山,北尽河曲,波压云涌而至。惟闻马嘶之声,自朝至夜,连营数十里......贼过人畜践踏,路阔五、六里,不知其众几何也”!

大军先后抵达河南后,一部分北上,进入山西平阳一带攻城拔寨,打家劫舍,另一部分则南下湖广襄阳地区,攻城略地,与官军周旋。没多久,这两部农民军满载掳获会师中原。于是,整个河南大地兵戈扰攘,中原百姓闻风响应,起事不断。

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军大闹中原

当时,活动在河南的农民军号称十三家七十二营,数十万众,他们时分时和,既有较大的独立性,又有配合作战的能力,一旦有需要,就会抱团共同对付官军。这十三家七十二营农军大致分为三大部:闯将李自成、闯王高迎祥、“过天星”惠登相等部在渑池一带活动,以“老回回”马守应为首的一部活动于汝州一带,以“横天王”、“九条龙”等为首的一部则在豫南南阳、信阳一带活动。

左良玉

史载,崇祯七年(1634年)十一月间,三大部农民军相互协助、相互配合,先后攻破了陈州、灵宝、卢氏等地。十二月,明悍将左良玉率军在磁山(后划入河北邯郸)一带与农民军连续激战数十回合,击杀大量农军将士。另一员骁将贺人龙也率军从山西尾追至河南境内,期间也曾与农民军交手,打死打伤不少农军士卒。

十二月底,农军聚合围攻汝州,明军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守军用砖石、弓弩、突火枪击毙攻城农军数百人,李自成见己方伤亡颇重,不得不下令撤围。

十二月底,农民军又攻打巩县,守军力战不支,眼看城池就要陷落,李自成忽然看见城中民团配合官军在城门口堆上柴火,并点火烧柴,烈焰腾腾,不知何意,以为城中还有伏兵,唯恐遭到不测,竟下令撤围而去,致使前功尽弃。李自成又挥军转攻汜水、荥阳等地,虽然一些地方官员率众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还是被农军一一攻克,惨遭焚掠。这段时期,李自成等率军在中原冲州撞府、攻城拔寨,一旦得手就纵兵烧杀抢掠,哪个城市拒降抵抗得越激烈,李自成破城后屠杀得越残酷。譬如荥阳阳城破后,李自成痛恨守官率众坚决抵抗,杀伤不少农军将士,就纵兵屠城,数万官民、军士几乎被诛戮一空,财物被搜掠殆尽,仅有少数人幸免罹难。

荥阳大会

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间,“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军一举攻克了河南荥阳。荥阳一带素有中原腹心之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荼毒陕、湖广、西川数省的“流贼” 这次捣入中原攻占并控制荥阳后,引发明廷极大震动,崇祯帝立刻调兵遣将向这里集结,准备将农民军一股聚歼于荥阳及附近地区。农军各部首领也都意识到形势之严峻,于是便聚集在荥阳共商破敌、突围之策,这次军事会议史称“荥阳大会” 。

彼时活动于河南一带的农民军(明朝文献称其为“秦贼”、“流寇”)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众约五十余万”,可谓声势浩大。十三家分别是:闯王(彼时闯王为高迎祥,李自成称闯将,两人合为一家)、老回回马守应、八大王张献忠、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曹操罗汝才、改世王刘希尧、射塌天李万庆、 争世王蘭养成、混十万马进忠、过天星张天琳、九条龙(名不详)、顺天王(名不详)。此次会议由高迎祥召集并主持,中心议题是诸部农军在即将到来的战事中如何统一协调行动,以打破明军大规模封堵围剿,先求生存,再图谋更大发展。

李自成提出“分兵定所向”的战略方针

最先记载荥阳大会盛况的是吴伟业所著《绥寇纪略》。在会上,实力较强的老回回马守应首先提出自己的主张,他认为明军在山西的布防较为空虚,晋军留守部队的战力又很稀松,所以农军应该避实就虚,渡黄河到山西谋求发展。八大王张献忠立马嘲笑老回回胆怯畏战,想临阵脱逃,老回回听后恼羞成怒,两人差点动起拳脚来。李自成将二人拉开,好言劝止,然后不急不慢地说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老回回欲渡河北入晋境。张献忠以为怯,面哂之。老回回怒。自成解之,曰:‘匹夫可奋臂,况十万众乎!今吾兵且十倍官军,虽关宁铁骑至,无能为也。计唯有分兵,各随所向立效,其利钝举听之天。’众皆曰:‘善!’乃列阄而定之:革、左南当楚师,横、混西迎秦军;曹、过分屯荣、汜间,探中牟、邓、尉,以缀开、归、河、汝之兵;献、闯专事东方。破城下邑,金帛子女惟均。老回回、九条龙为游徼,往来策应。恐西军不敌,益以射塌天、改世王,为横、混后继”。

按照《绥寇纪略》的说法,在李自成的提议下,义军制定了联合作战、分兵迎敌的战略方针,由革里眼、左金王率部南下挡川、湖兵;横天王、混十万等部往西挡洪承畴统率的陕西兵;曹操罗汝才、过天星等率部控扼黄河,挡开封、归德明军;高迎祥和张献忠率领起义军的主力东进;九条龙、老回回部作为机动部队,往来策应。这样,张献忠和高迎祥一路节节胜利,所向披靡,后来还打下凤阳,挖掘了朱家的祖坟。

《绥寇纪略》的记载流传得很广,《明史稿》、《明纪》、《明史》、《小腆纪年附考》、《明通鉴》、《见闻随笔》等书都相继采入。

但是,“荥阳大会”的存在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因为,除吴伟业的《绥寇纪略》外,同时代的如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张岱《石匮书后集》、计六奇《明季北略》、彭孙贻《平寇志》和谈迁《国榷》等,均无一字关于荥阳大会的记载。

而且,在明末各种官方文书里却没有任何反映。比如说,当时在河南任巡抚的玄默,专门负责镇压农民起义军,其对境内的农民起义军活动情况再熟悉不过,但所撰写的《剿贼图记》也没一处提及荥阳大会;同期任河南巡按御史的金光宸所收集的题本《两河封事》和兵部尚书张凤翼所编题本《枢政录》也同样没有涉及荥阳大会之事。此外,当时河南籍文人著作、河南地方志等书中也均无记载。

再次,说在荥阳大会于正月壬子日“杀牛马祭天誓师”,而壬子日是正月初一,那么大会当在崇祯七年(1634年)十二月下旬召开。但据《荥阳县志》、《豫交纪略》、《流土记》等记载,义军来到荥阳是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间的事,攻克荥阳县城在正月初六日。这就排除了崇祯七年(1634年)年底在荥阳召开“十三家七十二营”这样大规模会议的可能性。

还有,《绥寇纪略》等书说十三家七十二营都出席了荥阳大会,而从清初河南地方文献中可知,此时十三家首领大多都不在河南,仅“闯王将”、“射塌天”、“混十万”、“过天星”等几支队伍活动于中州。也许有人会说,荥阳大会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十三家这么多罢了。但致命的是,李自成也不在河南,他还在陕西打游击,那么李自成在大会上那一番慷慨陈词就不会存在了,《绥寇纪略》所描述的荥阳大会还是子虚乌有。

最后,《绥寇纪略》说荥阳大会的决议是“分兵定向”,其中横天王和混十万的任务是往西挡洪承畴统率的陕西兵。但根据康熙年间的《汝宁府志》和《上蔡县志》所记,混十万马进忠部起义军并非由荥阳西去迎击洪承畴统率的陕西官军,而是南向汝宁,然后东攻安徽颍州。又说,革里眼、左金王率部南下挡川、湖兵;九条龙、老回回部作为机动部队,往来策应。但康熙《庐州府志》却明文记载革里眼贺一龙部是东向安徽,老回回马守应部也在同一时间东入安徽庐州等地,接着在二月初西入湖广麻城,与“往来策应”说法不符。又说曹操罗汝才、过天星等率部控扼黄河,挡开封、归德明军。然而康熙《罗田县志》却记曹操罗汝才部在崇祯八年(1635年)初也是向东南方面发展,并没有屯驻在荥阳、汜水一带。

李鸿基

激战颍州

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合兵一部,立刻往东南方向开去。这股农军先后攻破密县、上蔡等地,很快便兵临汝宁府(今河南汝南县),一举攻破之。闯营、献营在汝宁又兵分两路,分道进攻朱明龙兴之地、明中都凤阳府,一路由新蔡、寿州(今安徽寿县)直趋凤阳,由闯王高迎祥率领;另一路由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率领,往东驰抵颍州(今安徽阜阳),再由颍州东趋凤阳。两军约定会师凤阳后协力攻破明中都。

正月十一日,李自成、张献忠挥兵将颍州团团围住,明颍州知州尹梦鳌和通判赵世宽督军防守,致仕归籍养老的原兵部尚书张鹤鸣也登城协助守军防御。李自成等在城外的一座佛塔上架火炮轰城,城墙被炸得土石翻飞,守军被炸得血肉横飞,死伤颇重,有些抵挡不住了,农民军敢死队趁势沿缺口奋死攀登,杀散守军,打开城门迎大军入城, 颍州城很快被攻破。

文武皆死战

在随后进行的残酷的巷战中,残余守城官兵逐巷逐屋与“贼”拼杀,浴血奋战,最后被围杀殆尽。守城的官员表现得也颇有气节,城陷后仍督众与“贼”死战,最后知州尹梦鳌身负十余创,血流遍体, 毅然投水自尽。他全家七口人,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幼子幸免罹难,其余皆被害。赵世宽在城破后拒绝逃走,仍用妻女的金银首饰募集勇士,拼死与敌巷战,最后力竭投水殉国,他的妻子自缢而死,两个女儿也随母悬梁自尽。

《小腆纪年》说,已经85岁高龄的离休兵部尚书张鹤鸣被农军擒获后拒绝投降,遂被倒吊在一棵大树上乱箭射死,“崇祯八年,流贼陷颍州,执鹤鸣,例悬于树,骂贼死,年八十五。”其子张大同抱尸恸哭,被“贼兵”乱刀砍杀。张鹤鸣之弟张鹤胜也已82岁,也被人指认捉拿,后“骂贼而死”。颍州城里的缙绅、士子大都被农军搜杀,“生员死者七十七人”,一些商人也被戕害,商铺、宅邸被洗劫一空。随后,李自成、张献忠急忙率军驰往寿州,与高迎祥部会合,两部人马合兵后一同向明中都凤阳府挺进......

3 阅读: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