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还不太相信,所有家庭、家族的不幸,都是从偏心开始的

尚书台官方号 2024-08-13 18:48:10

在《春秋左传》中,开篇记载了一个典故,那就是“郑伯克段于鄢”。历代文史界对这个典故褒贬不一,不过大部分都是批判郑庄公的,认为他是处心积虑、欲擒故纵,为了君王地位,用计谋剪除对他王位威胁最大的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共叔段。对于这个典故,可把孔子为难坏了,孔子对于这个典故,既不好批判郑庄公,也不好批判共叔段,对于这对为了王位兄弟阋墙的故事,只能用“郑伯克段于鄢”来表达,因为“千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孔子在这里只是记载史实,并不掺杂个人情感,然而后世文史学家对此却掺杂个人情感的大说特说,几乎一边倒式的批判郑庄公,尤其是南宋时期被誉为“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更是毫不客气地批判郑庄公,说他“导之以逆,而反诛逆;教之以叛,而反讨其叛”,“庄公之用心亦险矣”!

但是,“郑伯克段于鄢”整个故事线,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郑庄公身上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实际上,整件事情,郑庄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之所以会诞生“郑伯克段于鄢”的悲剧,始作俑者其实是郑庄公的生母武姜造成的。由于武姜在生郑庄公时,出现了难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武姜一直不喜欢郑庄公这个孩子,这也让郑庄公从小就失去了母爱。如果懂得儿童心理学的都知道,童年的阴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一个孩子拥有一个美好而圆满的童年,会治愈他的一生。对于郑庄公从小失去母爱的事情,史学家、文学家都不去关注,只关注最后他把亲弟弟共叔段赶出了郑国,只得逃到共国避难这件事。

在周朝,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对于这个事情,武姜是知情的,但是武姜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希望郑武公能够废除郑庄公,立姬段为继承人,但是郑武公觉得“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所以不同意。这件事,武姜做的对吗?该这么做吗?很显然是错的,大错特错,既然周朝已经延续了很多代的规矩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朝纲稳定,为什么这个时候偏偏要想着废长立幼、祸乱朝纲呢?所以,每每看到《步步惊心》里面,四阿哥继位后,给他皇额娘封太后,而德妃却怎么也不同意,最后四阿哥生气地说,“难道我就不是你的儿子吗”?剧中的德妃死前告诉四爷,“她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老十四。如果明白了“郑伯克段于鄢”的典故,对于《步步惊心》的这一段就能共情了。

郑庄公继位后,武姜并没有闲着,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郑庄公给他这个亲弟弟要封地。武姜首先向郑庄公伸手,为共叔段讨要“制”(也就是虎牢)这个地方作为封地,郑庄公同意了吗?没有。为什么不同意?因为这个地方形势险要,而且以前东虢国的国君都死在那里,在郑庄公的眼里,他这个弟弟姬段也没有这个能力在“制”这个地方全身而退,所以这个地方不行,其他的地方随便挑。故事发展到这里,郑庄公一是在念母子之情,二是在念兄弟之谊,只要对方不过分,郑庄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同父同母的亲弟弟。

如果故事按照“父慈子孝”发展,那自然是皆大欢喜的,然而没有如果。武姜向郑庄公为共叔段讨要虎牢这个地方,因为“地势险要”被拒,于是武姜“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了“京”(京城)这个地方,京城这个地方的规模很大,当时郑庄公的谋士祭仲(也就是祭足)就劝谏说,还是不要把京城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因为这个城市的城墙超过了300丈,不符合先王规制,如果把这么大城市封给共叔段,恐怕这会祸乱朝纲。一边是自己的亲娘是“扶弟魔”,一边是自己的亲弟弟是“扶二代”,郑庄公表示很无奈。但是祭仲还是十分担忧这个问题,于是继续劝谏郑庄公,还是重新给共叔段安排一个封地吧,以免以后滋生祸端。这个时候,郑庄公听进谋士的劝谏了吗?听进去了,但是却没有采取行动,因为他坚信,只要这个弟弟自己不玩儿火,他就不会去大义灭亲。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郑庄公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希望母亲不要再继续偏心,也希望弟弟不要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二是如果万一共叔段发动叛乱,该如何应对。

事情果然如祭仲所料,二十二年后,共叔段叛乱,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郑庄公似乎早有准备,直接派人讨伐共叔段,共叔段打不过,就逃回京城,郑庄公一路追到京城,然而京城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反对共叔段,共叔段只好逃到“鄢”,郑庄公追到“鄢”,共叔段再次大败,最后灰溜溜的逃到了“共国”。自此,郑庄公结束了内乱,开启了他走向霸主的人生,为“春秋三小霸”和“春秋五霸”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对于历代问史学家形成的“郑庄公黑”,在当代得到了公允的评价,比如当代学者于淑华指出,“郑庄公即不阴险狡诈,也不虚伪,他是一个颇具才干但思想守旧的政治家”;又比如当代学者代生指出,“从《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来看,强势的武姜、分化的朝臣、武姜身后的申国以及难以预测立场的周王室等,是我们未曾估量到的,郑庄公自年幼时就面临这样一个复杂的政治局势”。由此可见,郑庄公其人,实际上还是不错的。

之所以酿成“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历史悲剧,其实都是从武姜这个母亲偏心开始的,如果不是武姜的偏心,共叔段能够好好辅佐郑庄公,以郑庄公的才华和能力,可能春秋五霸的故事要改写了。“郑伯克段于鄢”与后世的秦始皇车裂嫪毐、软禁太后颇为相似,也与后世的唐太宗弑兄杀弟、逼父禅位颇为相近,但人们同情秦始皇,却鄙视郑庄公,人们颂扬李世民,却诋毁郑庄公,真是让人看不懂。无论是郑庄公,还是秦始皇,还是李世民,导致这一系列故事发生的核心原因,都是从他们的父母偏心引发的。而且,类似这样的故事,在现代诸多小说、影视剧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痕迹,这也说明,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家族,他们的不幸都是从偏心开始的。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