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也越来越常见。为何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目前认为各种情况导致的高脂蛋白血症是主要原因,简而言之就是人体内的血脂水平过高而导致。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就是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它通过抑制人体内的胆固醇的合成,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能够有效降低人体内的血脂水平。


然而,正如“是药三分毒”的道理,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血脂类药物,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那么在服药过程中有什么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呢。

首先肝脏作为我们人体内最大代谢器官,大部分药物的代谢都需要经过我们的肝脏,同样的他汀类药物也不例外。他汀类药物常常会引起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并可达正常值的3倍。

此外长期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导致新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
此外他汀类药物还会存在血浆肌酸酶和肌酸激酶异常、狼疮样损害以及外周神经疾病等不良反应。
- 用药注意 -说了这么多关于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那我们需不需要谈他汀类药物色变呢?答案:不是的。
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患者,建议在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后的1个月后以及往后每3-6个月进行定期肝功能检查。当单纯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或者AST、ALT升高需要保持密切观察。但上述转氨酶指标上升超过3倍正常值时,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做出停药处理。
他汀类药物导致老年人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远高于年轻人,因此对于老年人群体在使用他汀类药物需要密切关注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指标,当上述指标异常升高时,及时和自己主诊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或者停用他汀类药物,防止发生更加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 服药时间建议 -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长效的降血脂药,例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些药物的生物半衰期都超过了14个小时,但从药物峰浓度以及人体内合成胆固醇的活跃度在晚上较高的角度出发,依然建议在晚上服用。
审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吕台中、利程、郭新铭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钟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