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水葬,火葬,你支持哪个?说到底还是人们面对死亡的方式

松下菌子 2022-12-25 00:04:01

2018年,北大一位叫吴飞的教授公开发表意见,支持恢复土葬。他认为,火葬把人直接烧成灰,非常不尊重逝者,这和把人当成垃圾处理没什么两样。

吴教授认为,土葬十分具有仪式感,充满对于生命的关怀和人情温度,所以他支持恢复土葬。

吴教授的这番言论引发了人们激烈的讨论,有不少人支持,也有一些人表示反对。

先说结论,从我的角度,我不认为火葬是不尊重死者。有的人支持土葬,有些人支持火葬,有些人则喜欢水葬,有些新潮的思想则推崇太空葬。我认为,不能用逝者们期待方式处理他们的身体,才是对逝者最大的不尊重。

有一个我很赞同的“三次死亡”说法,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会死三次。第一次是断气时,生物学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下葬时,亲友们来参加葬礼,这是社会关系的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才是真正的死亡。

有些人说,土葬这种方式,可以让逝去的人回到土地里,让后人有一个寄托哀思之所。

我想说,我们作为普通人,是没办法永垂不朽的。我一点都不奢望有相隔数代的子孙后代们,来到我的坟前来祭奠我。

不管你如何让下一代们祭拜先祖,事实上他们并不能与从没见过的先祖建立情感联接。

拿一个很私人的例子来说,我和我奶奶非常亲近,和爷爷则非常疏远。因为我爷爷在我出生的前几年就已经去世,我奶奶直到去年才去世。我甚至都记不得我爷爷的样子,但我脑海里,关于我奶奶的记忆却有很多。

我跟我奶奶如此亲近,但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能够获得跟我一样强的情感联接吗?当然是不能的。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到死都会记得我奶奶,而我的子孙后代则肯定不会。我爷爷就更不必说了。

对于两三代以后的子孙们来讲,我们虽是他们的直系先祖,但已经是绝对的陌生人了,况且对于早已到达“另一个世界”的我们来说,他们纵然有祭拜先祖的这份“孝心”,我们也根本无法感知到。所以,有没有坟地来供后人寄托哀思,我是觉得无关紧要了。

当然这是我自己对死后世界的态度,这是很主观的看法,我没打算说服其他人接受我的这一套思想。

我父母是生在乡村,长在乡村,他们的思想还很传统。他们现在年近花甲,身体也还硬朗,我从来没有想过他们身后的事,但对于他们,除非是条件不允许,我就不可能用火葬的方式去处理他们的身后事。我想他们应该无法理解火葬,也不会接受火葬。

可是对于我自己,我认为,火葬以及水葬我一点都不排斥,如果有能力举行太空葬,我倒是非常乐意这样做。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藏族同胞们举行天葬仪式的视频,当然,最血腥的部分是没有记录下来的,只知道是秃鹫们把尸体全部吞进肚子里。这样的场景在我们汉族的文化里,是对逝者是极为不敬的事情,但是在藏族文化里,他们就是这样对待死亡的,没有丝毫不敬。

藏族同胞们推崇天葬,认为用“皮囊”来喂食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佛教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我不觉得藏族同胞们的这种丧葬方式不人道,因为他们的世界自有一套运行逻辑。

我曾见过一个最让我感动的面对死亡的态度:

男子给自己的葬礼提前准备了一段录音。视频的场景是棺木放进墓穴的时刻,亲友都围在墓地周围,与逝者做最后的道别。一开始喇叭里放的是一段正常的音乐,然后,突然喇叭里传出了男子的声音:

“hello?”随后是一阵敲门声,男子带着惊慌的语气喊道:“让我出去,这里太黑了。我在哪儿?我听到的是神父的声音吗?让我出去,别闹了,我听到你们的声音了,求你们了。完蛋了,我被困在盒子里了,没人来救我,我一定死定了。有人听到吗?是我啊。”

原本应该庄严肃穆参加葬礼的亲友们,全都乐得前仰后合,笑中带泪。随后,逝者一转画风,用最严肃的语气与亲友们郑重说了一句“再见”。

他用自己的幽默诙谐,与亲友以及这个世界做了最后的道别。

对于采取哪种丧葬的方式,说到底还是人们面对死亡的方式,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最直接的反应。但火葬不一定比土葬更科学,土葬也不一定比火葬更高贵。

死后,尤其是最后一个与我们有过瓜葛的人把我们忘了,这个世界便与我们与关了。后人记得或者不记得我们,祭拜或者不祭拜我们,重要么?对我来说,不那么重要,我活着的时候,珍惜自己所重视的亲情、爱情、友情,死后便一了百了了。如果有人认为这很重要,我也不表示反对,这是人与人区别的所在——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思想。

0 阅读:85
评论列表
  • 2022-12-25 16:36

    只要活着的时候没有太多遗憾 怎么葬还能咋滴 不白活一回就够了

    松下菌子 回复:
    没错

松下菌子

简介:分享有趣或奇葩的历史小故事。 偶尔搞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