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读书笔记18:秦国官场真的没有徇私舞弊吗?

小草读书 2025-04-16 15:09:20

许多年前,荀子曾经叙述来秦国的见闻,说是“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

这话没错,秦国的确有很多像喜那样,不朋党不比周的良吏。然而,老荀子还是把秦国看得太片面。

虽然商鞅变法曾试图杜绝在六国泛滥的徇私舞弊,山头主义。可秦那么大,郡县那么多,法律虽然严苛细密,但只要人活着,就抹不开人情关系的千丝万缕,岂能事事免俗?

不然的话,当年秦昭王时的丞相范睢,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救命恩人郑安平、王稽全安插到要职上,到头来却因其投敌而被连坐问责丢了性命。

那是大的案例,往小了说,眼下安陆县两尉的明争暗斗,也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剪影。

右尉杜弦虽然是主官,但却是外来的,在当地根基不深。为了不被左尉郧满架空,他只能提拔一些亲信为羽翼。或是陈百将这类南郡学室出身的吏子;亦或是黑夫这样,出身卑微,却又有些本事的当地人,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感恩戴德。

经过这月余的种种事件,黑夫已经彻底和左尉一系结仇,为了避免随时来临的打击报复,他只能身不由己地投入右尉麾下。这也多亏了他在捕盗、旬日演兵二事里证明了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不然的话,右尉哪能瞧得上他?

可如今,黑夫也只能顺杆爬,爬到哪是哪了,这是他步入名为“仕途”这根竹竿的第一步。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史记·项羽本纪》里的一段记载:项羽的叔父项梁杀人后被秦朝官府通缉,他逃至栎阳。为躲避追捕,他通过贿赂蕲县的狱吏曹咎,请求其代为疏通关系。曹咎写信给栎阳的狱吏司马欣,利用两人的私交,说服司马欣对项梁的案件从轻处理。最终,司马欣以某种理由撤销了对项梁的追捕,使其成功脱罪。

尽管秦朝以严刑峻法著称,但地方官吏腐败现象普遍存在。项梁的案例反映出秦朝基层吏治的腐败,权钱交易为某些人提供了逃避惩罚的机会。

当然,这已经是秦始皇晚年的事情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国的官吏也开始出现的严重的腐败。

也许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国的吏治总体还是比较廉洁的,就算是腐败,也没有那么严重。

PS:《史记·项羽本纪》: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