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围绕叙利亚问题的博弈迎来戏剧性一幕。个别国家(外界普遍推测为美国及其盟友)提出解除对叙利亚境内“沙姆解放组织”及相关骨干成员的制裁,理由是该组织“在反恐行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然而,这一提议迅速遭到中国外交部、和安理会代表的强硬回击。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明确表态:“当前情况下解除制裁的条件不具备,中方持严重保留态度。”
一
美方突然“示好”叙利亚:解除制裁提议背后有何算计?
纽约时报揭秘称,“个别国家”指的可能是土耳其,而背后授意的是美国。总的来看,华盛顿此次试探性提议的背景耐人寻味。
一方面,美国正在拉拢叙利亚新政权。当前,叙利亚内战结束后的新政府,尚未获得国际广泛承认。美方或试图以解除制裁为筹码,换取叙利亚在能源合作、遏制伊朗等问题上的让步。
更进一步来讲,美国或许已经对叙利亚新政府形成了强大的操控力,叙利亚的经济命脉被美国掌握在手中。美国表面上要求取消对“沙姆解放组织”及相关骨干成员的制裁,实际上是在给自己开方便之门;
另一方面,美国或许想要培养更多的恐怖势力。叙利亚当前四分五裂,其东北地区被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打手”库尔德工人党控制着;
南部地区有着大量的恐怖主义势力,包括“东伊运”,“基地组织”等。“沙姆解放组织”虽自称“温和反对派”,但其前身“努斯拉阵线”是联合国安理会1267委员会认定的恐怖组织,曾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
然而,美国的这一系列算盘,却因中方的强硬表态遭遇重大挫折。有消息指出,中方在安理会表态后,现场几乎“鸦雀无声”。因为如果哪个国家想要强行推动表决,必然会遭到“一票否决”。
二
中方的“反恐红线”:为何说解除制裁“条件不具备”?
2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指出,各方普遍认为,当前情况下解除安理会1267委员会涉叙利亚相关组织及其骨干成员制裁的条件不具备,中方也持严重保留态度。我们敦促叙利亚新政权采取切实举措,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反恐关切。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虽仅百余字,却暗含两个深层逻辑。第一是反恐原则不容妥协。叙利亚境内的部分组织仍具极端主义底色,若此时解除制裁,等同于纵容恐怖势力借壳重生;
第二是叙利亚新政权“未完成答卷”。郭嘉昆特别敦促叙利亚新政权“采取切实举措回应国际反恐关切”,这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2月12日的表态形成呼应。
傅聪大使直截了当指出,叙利亚是恐怖活动的策源地之一,叙利亚不能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所,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中方敦促叙利亚当局打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所有被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防止威胁他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