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胜镇古称捷兰埔(也作捷琅埔),为海丰县金锡都滨海渔乡。自元朝中后期起,常有海盗勾结日本浪人(倭寇)袭扰中国沿海。
汕尾坎下城与捷胜所城互成犄角共同扼守海岸
捷兰埔地如凸角入海,形要突出,扼控海上航线,亦遭海寇侵袭。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东都指挥花茂奏请于捷兰埔设立守御千户所,隶属碣石卫。
捷胜镇志所城图
次年(1395年),千户侯良择地筑所城,城周四百七十二丈,高一丈五尺,分东、西、南、北四门,城墙主体由灰沙土夯筑,四座城门及周边城墙则用砖石砌筑。驻旗军1120员,火炮十七门。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捷胜所城
所城方建成,就遇倭寇来袭,军民凭借坚城之固击溃来犯之敌。故取捷兰埔首字“捷”加“胜”称为捷胜所城。又因所城形状呈不规则四方形,加之城池四边高中间低,恰似渔罾(一种渔网,我们江苏这边俗称“扳罾”),故而俗称罾城。
广东省地名志中的捷胜镇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捷胜因龟龄岛上有充足的淡水供应,成为远洋贸易船舶的重要补给站,当地经济因此繁荣,经济反哺文化,又使得捷胜文教昌盛,在当时海丰县内享有“金捷胜,银梅陇”之称。
捷胜所城范围示意,其城形类似渔罾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两广总督杨琳于捷胜所城东南方的遮浪角修建炮台,俗称遮浪炮台。炮台修建为城堡样式,由花岗岩砌成,周长仅四十一丈(123米),配海防炮八门。
渔罾
1927年9月海陆惠紫工农讨逆军总指挥刘琴西率革命军攻打捷胜城。由于缺乏攻城武器,攻城持续了近一个月却迟迟无法破城。
50年代捷胜所城
捷胜所城北城墙
之后由红军一部配合攻城最终攻克。之后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并组织群众拆毁了部分城墙。
北门
捷胜城墙敌台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发动广州战役,日军轰炸捷胜城镇,造成巨大破坏。解放后捷胜所城彻底消失,仅存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