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钓竿护线?钓友们认知存在偏差,事实上并不是想象的那样

老谢钓鱼啊 2024-12-12 00:57:24

钓鱼这项活动从古至今都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不仅是出于个人爱好,更是因为钓鱼这款运动娱乐项目具备很好的社交属性,可以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并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并且钓鱼这项活动可以让身心放松,是一种充满耐心的活动。

钓鱼所需的器材相对简洁,扔个鱼竿嘛就可以了,然而鱼竿的选择却并不简单,因为大家都想要更好地钓到鱼,然后再装个逼说自己技术好。

众多钓友在选择使用的鱼竿时会根据个人习惯和道听途说隔岸观火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竿调性,有的人认为使用软调的竿能缓冲一定程度上钓线受力,所以才更容易让钓线不会断裂,殊不知自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认知偏差。

那么软调竿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有人测试过吗?

9999人中有9988人都持这样的看法,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据,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软钓竿的调性特性。

竿子的调性指的是竿子在受力时弯曲的程度,通常我们将钓竿分为19调、28调和37调,我们将19调的竿子称为超硬,而将28调的称为硬,将37调的称为软。

最简单直观的方法测试钓竿的调性就是看竿子在受力后弯曲的程度,通过对比弯曲的幅度来进行判定。

很多人会认为一根软竿在受拉的时候会时间延长,从而不会一瞬间将所有的劲施加到钓线上,于是便认为这样软竿就会让线组避免一些损害,于是便将这个想法传递给更多的人。

实际上无论是软竿还是硬竿,在受拉的时,一瞬间所有的劲都会施加到钓线上,差别就在于时间和缓冲。

就拿一个实际例子来证明,对同一根主线进行等力施力,如果用硬竿施力拉直,这段时间是大约10s,但是如果使用了软竿施力,时间就会变成20s。

所以也就是说这其实只是时间上的误差,并没有造成多少影响,如果时间上允许,那当然是好的,但是时间不够用呢?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相对而言的问题。

同样的一件事情,在这件事面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对的,但又有可能是错的,就这样我们在追求技术的同时,也会在里边走进一些误区。

钓线为什么容易断。

众多饱受困扰,又保持质疑态度的人看别人“训话”时也许都想问,钓线断的时候竿子是什么样的?

我擦,此时你的钓线还是主线吗?

亅剩下的部分延展了没?

你用的是几号主线?

如果你用的是十号主线,那你还有继续提主线的必要吗?

反之的话呢?

就算你用的是二号主线,而此时你手里还剩3米的话,你敢继续提吗?

也许有钓友会说反正我就十号主线,我还敢继续提,你敢吗?

此时所使用的主线抑或剩下部分又会不会让你的操作变得更加轻松?

那更大抑或更多的一号主线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让你的操作变得更加轻松?

是否还会影响延展性和复原性?

无论使用如何调性的鱼竿,施加到钓线上的力都大致相同,但随着调性的改变,时间和效果都会有些许变化。

所以如果你设计并列出比较表格,你觉得它能对你什么帮助?

所以其实造成钓线断裂有不少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钓线本身,钓线材料上的材料、号码也就是粗细、长度等。

另外一些可能性就是你当时的实际操作,也就是牵涉到很多人的操作,你走神了吗?你的动作够快够稳吗?

另外比如说水底是否有什么障碍物,怎样下杆能让他们避开呢?

怎么样收杆才不会造成其它意外?

延展与复原。

刚才提到的那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从物理角度出发,施加到延展性物体上的力能否完成完成物体所需行为。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延展性指的是三点性质,只要满足其中两点,就可以称为高质量,有些钓友可能不知道这三点性质,其实抛开其它因素,我们只需要了解延展性和复原性即可。

有些人说你说要高质量,我咋不知道呢?

反正我就是觉得,可能是它们什么不一样。我以为呢?

延展性主要指它们能承受多少拉力以及它们被拉伸后能保持或继续保持怎样的状态。

复原性主要指在它们断裂后又能回归到怎样的发展状态,正常情况下,它们能回归初始状态吗?

就算只回归80%吗?

假如它们从70%开始发展,那么其质体又是否会更大呢?

我们可以简单明了概括为,简单理解就是…我们最终得到什么?

若我们最终得到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么就对不对了! 你说对嘛?

又或者说我们应该得到什么?若不是我们应该得到的,那么肯定有问题!

0 阅读:160
评论列表
  • 2024-12-24 21:53

    没看内容,软竿确实护线,所谓软是软中带硬,有腰力,能缓冲,当然0.4号线钓10斤的鱼,除非你牛,基本没上岸的可能

老谢钓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