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茶
编辑|青茶
前言特朗普正面临着一系列令他焦头烂额的难题,美债市场的剧烈动荡,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曾经被全球投资者视作“香饽饽”的美国国债,如今却遭遇了20年来最惨的抛售,收益率大幅攀升。
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稳步提升,强势跻身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之列。
国际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特朗普的经济战略似乎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长久以来,美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石。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长期稳坐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宝座,为美债提供了坚实的信用背书。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贸易与金融交易中广泛流通,使得美债成为众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过去,全球投资者纷纷踊跃购入美债,将其视为资产保值增值与风险规避的优质选择。
美债市场规模庞大,交易极为活跃,赋予了投资者极高的流动性,能够轻松实现资金的快速调配。
同时,美债收益率还充当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定价基准,众多金融产品的定价,诸如贷款利率、债券收益率等,均紧密参考美债收益率。许多国家更是将美债大量纳入外汇储备,以此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保障国际支付能力。

如今的美债却深陷困境,正遭遇着20年来最为惨烈的抛售风暴。
自特朗普单方面挑起对全世界的关税大战后,金融市场顿时陷入剧烈动荡。
据美媒报道,在这场风暴中,美债收益率急剧大幅上升。2025年4月4日-11日这关键的一周内,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3.86%一路狂飙至4.46%,如此迅猛的涨幅一举刷新了自1982年以来的历史记录。
美债收益率与美债价格呈反向关联,收益率的大幅上扬,意味着美债价格的大幅下跌,大量美债遭到无情抛售。
除了10年期美债,其他期限的美债同样未能幸免,2年期、30年期等美债的收益率也纷纷大幅攀升,债券价格持续下跌。美国政府债券遭遇了高达2.4%的抛售,这一惊人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美债抛售潮的凶猛程度。

特朗普挑起的关税大战,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成为美债抛售潮的导火索。这一举措引发了美国国内以及全球资本市场的强烈恐慌情绪。
投资者们对美国经济的未来增长前景忧心忡忡,对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也逐渐失去信心。这种信心的丧失,使得投资者纷纷选择抛售美债,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美国长期滥用美元霸权,更是让国际社会,对美元交易体系的质疑声日益高涨。
以俄乌冲突为例,美国悍然冻结俄罗斯巨额海外资产,并威胁中国对俄进行经济切割,否则就将中国的银行踢出全球金融结算系统。
美国还频繁利用金融手段,对其他国家发动制裁,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给国际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在此次关税大战中全面爆发,大家纷纷抛售美元资产,美债自然也难以逃脱被抛售的命运。
从各国的实际行动来看,减持美债已成为一种趋势。
美国国债的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和英国,均在2024年12月减持了美国国债。2024年全年,中国合计减持规模达到573亿美元,降至自2009年以来持有美国国债的最低水平。
自2011年中国持有美债达到巅峰后,到如今已减持了大约5500亿美元。
各国之所以纷纷减持美元,根本原因在于越来越不信任美国政府。
美国政府肆意运用美元收割世界财富,随意使用美元铸就的金融工具攻击他国,这些行径极大地加速了美元霸权的瓦解,也让美债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在美债遭受重挫的同时,人民币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强势跻身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之列。
这一成就意义非凡,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正逐步走向国际经济舞台的中心。
过去,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所占的份额较低。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频率显著提高。
如今,人民币已成为众多国家和企业在贸易融资时的重要选择之一,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崛起,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强力支撑。
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崛起的坚实根基,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20年稳居全球第一,从曾经的“世界工厂”逐渐向“全球超市”华丽转变。
“中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强大底气,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背书。以2024年为例,中俄能源贸易近50%采用人民币结算,东盟跨境人民币支付暴增37%。如此大规模的贸易往来,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使其得以在国际贸易中崭露头角。
上海全力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吸引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目光,促进了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流通。

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进一步拓展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场景,提升了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便利性和竞争力。
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了资金跨境流动的“任督二脉”,让国际资本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同时也让人民币更加顺畅地走向世界。
人民币自身的避险属性,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愈发凸显。在美联储货币政策频繁调整、地缘冲突不断、能源危机频发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当美元霸权频繁露出獠牙,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时,人民币汇率却走出了独立且稳健的行情。
2025年初,外资净买入中国债券创历史新高,东南亚企业甚至开始用人民币对冲美元波动风险。这充分表明,在全球投资者眼中,人民币资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避险选择,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美债遭遇20年最惨抛售,给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了多方面的沉重打击。
随着美债被大量抛售,美债收益率大幅攀升,美国政府的债务成本急剧上升。美国政府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来偿还债务,这无疑给本就紧张的财政预算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进一步加剧了财政赤字问题。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利息支出的增加将使政府的财政负担愈发沉重,可能导致政府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减少,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者对美债信心的丧失,也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股市、美元等资产纷纷遇冷。
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投资意愿下降,这将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其地位也受到了冲击,美元指数下跌,国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减少,这可能削弱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
为了应对美债抛售危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通过调整关税政策,试图稳定经济和投资者信心。
然而,关税政策的调整并非易事,需要考虑到国内各利益集团的诉求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而且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效。
特朗普政府还可能呼吁美联储采取行动,如降低利率、进行量化宽松等,以稳定美债市场。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调整的空间有限。

美债遭遇20年最惨抛售,人民币强势跻身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深刻地反映出国际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特朗普挑起的关税大战,本欲巩固美国经济霸权,却弄巧成拙,加速了美元霸权的衰落,让美国经济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而人民币的崛起,则是中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金融改革持续深化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必然结果。
在这一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应牢牢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宝贵机遇,积极主动地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建议多支持欧元,英镑,日元等其他主要贸易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