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88》第2集剧评:如何面对亲人离去以及为什么会有成人世界错觉?

木田之光 2025-02-16 20:27:54

好久没有写剧评了,说好的,每集写一个剧评,现在才有时间写。争取快点写完。不得不说,我所写的关于《请回答1988》的所有剧评皆有一定量的剧透。可以先看剧后看剧评,当然喜欢反着来的,我也不拦着你。

第二集剧名叫作“你对我产生错觉的一件事”。这一集是围绕错觉开场的。

这个错觉是成人世界与未成年人世界的不同产生的。

在剧里,成德善的奶奶去世了。成德善是哭着一路去到奶奶的告别宴会的。

未成年人觉得面对亲人去世应该会哭的,但是到了奶奶葬礼的告别宴会上,成德善发现成年人都笑哈哈的,包括其爸爸、姑姑在内的人都很欢乐。

成德善在这样的反差中,她怀疑爸爸是不是太无情了,继而想到外婆是不是太可怜了。直到大伯从国外回来,几个人见面之后,在那夜色笼罩下,孤孤单单只有四个兄弟姐妹在一起时,四个人终于禁不住大哭起来。

成年人擅长在社交场合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在宴会上,每个人都表现得很高兴。原本是丧事,但是就仿佛是当作喜事一样操办的。

成年人的伪装,烘托出现实的无奈。社交场合里,人们不喜欢哭哭啼啼的模样。如果一个人随意哭泣,甚至会被人笑话。

当亲人们散去,只留下四个人时,孤单的感觉顿时如江水般滚滚而来。四兄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泪水和痛苦交织而生,孤单与悲伤紧紧相伴。

培根曾说:“人的行为准则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又不妨碍他人的自由。”

为什么自己亲人去世了,不能在社交场合哪怕是众多亲人在场的场合哭泣呢?因为这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对于东镒(成德善父亲)来说,是妈妈去世了。可是对于在场的其他亲人,和东镒的妈妈并不是至亲骨肉,东镒妈妈的去世和他们关系并不是那么紧密。

如果东镒在亲朋面前哭泣,会让亲朋陷于尴尬的境地。因为当亲朋看到你哭的时候,可能不得不跟着你一起哭泣,或者不得不安慰你。如此一来,亲朋原本没有那么痛苦的,会受到影响。甚至,亲朋可能会觉得又不是我的妈妈,为什么我要哭?

所以,东镒如果在亲朋面前表现出哀伤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就会传染,甚至引发他人的质疑和愤怒。祥林嫂的遭遇便是如此。如此一来,它给了别人无法自由选择的选择。所以,它会妨碍他人的自由。

于是,在亲朋面前,东镒和姐妹都没有表现出哀伤。当亲朋散去,寂寂无人之际,这个时候,东镒的大哥回来了。四个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哀痛终于爆发出来。作为同辈的兄弟姐妹对于妈妈的去世,感情是一样的,悲伤是相同的,四个人在一起哭的场景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关于错觉,电影里也有描述年轻一辈人。崔泽的妈妈很早就去世了。在东镒问崔泽什么时候会想妈妈时,崔泽说“天天都想妈妈”。

是的,崔泽“天天都想妈妈”,东镒岂不也是一样。他们二人一时同病相怜,便一起坐在长椅上哭泣。

此时此刻,二人也是一种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情况下哭泣的。在这样的哭泣声里,二人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剧里也反映了关于善宇的错觉。善宇的妈妈做的菜不好吃,受到同学的嫌弃。他自己也没有吃,只吃了饭,菜是吃的同学的。

到了家门口,善宇把菜都吃完了。为了什么呢?剧里告诉我们了,为了让妈妈开心。

所有的错觉都是相同的,即年轻一代对上一辈人的错觉。亲情是一种关于自己的事情,它应该只在家庭之中,不能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参与。

人们对亲情在社交场合仿佛不在乎,是为了在社交场合里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回到家人场合,回到与自己至亲交流的场合,亲情便开始体现。

东镒说尽孝道要活着才行。这是一个行为准则。可以看到,善宇虽然知道妈妈做的菜不好吃,在家门口依然把菜吃了,他没有倒掉,而是真的吃了。从这里看出,对至亲的在乎是和至亲相处中体现的。注意了这里尽孝道指的是让妈妈开心,并不包含其他行为要求,此处就不展开讨论了。

这一集的结尾也有穿插成德善的爱情故事,关于爱情故事,可能会在下一集里继续讲述,所以本集剧评暂时不作评论。

(木田之光写于2021年2月14日,定稿于2025年2月15日)

0 阅读:5

木田之光

简介:原创时评、杂文、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