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密使的报告送到蒋介石手中的时候,他打开一看,气得火冒三丈。原来,在报告里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让他成为地方自治区。
作为密使的宋宜山可就倒了霉头,老蒋让人给他带去话,让宋宜山不要回台湾了,以免影响到其他人,就让他去香港,至于他每个月的薪水,每个月照样发放给他。
当时,挑选密使的时候有三个备选人物,宋宜山作为宋希濂的弟弟,和其他两个备选人比起来,就有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当时宋希濂被关押在功德林监狱,宋宜山可以用“探亲”的理由去大陆。而且,宋宜山还是湖南人。
于是乎,宋宜山就被老蒋钦定为密使,去到了北京。
让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到1956年,这一年,咱们托章士钊给老蒋捎信,希望能达成第三次合作的愿望。对咱们抛出来的橄榄枝,老蒋的态度是不拒绝,也不接受。他没有第一时间给出明确的回应,因为这个事情很重要,他需要时间反复斟酌利弊。
在这封信里,也给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案,咱们只要外交权,至于其他的权利,比如军事、行政、财政等各方面都不干涉,由老蒋自己管理。除此之外,倘若台湾缺钱建设,咱们也会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老蒋看了信里的内容以后,旁人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如何思虑的,他反复看了好几遍,每看一次都陷入沉思,不允许别人打扰。就这样拖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1959年这一年,他这才下定了决心,先派一个人去北京走一趟试探试探。
当时,在选择派谁去的时候,首先就排除了从小岛上选人,而是从海外选择人选。于是乎,宋宜山就成了这一趟的密使。除此之外,另外两个没有被选中的人,也安排去了香港。这样也方便于后期的及时联系。
宋宜山动身的季节是四月份。
四月的北京,天气比较糟糕,寒冷的风中还夹杂着细微的沙粒,出门一趟,身上都是尘土。
宋宜山从香港出发,先是来到了广州,随后乘坐火车直接到了北京。他知道四月的北京很冷,特意穿了大衣,还戴着围巾,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然而,这一年的四月份,北京的天气却是出奇的好,也就短暂的冷上了一段时间。等他来到北京后才知道自己判断失误了。
话说宋宜山之所以会同意来北京走上一趟,也是有原因的:
1:他觉得自己是被老蒋亲手栽培起来的,现在是到了自己报恩的时候了。
2:离开大陆许久,他也想回来看看实际情况。
那时候待在香港的宋宜山,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是两个极端,有的说大陆的发展特别好,也有的说大陆那边的境遇很差,人们连饭都吃不上,每天饿死不少人。等他来到了深圳,一看,人们有衣穿,有房子住,而且精神状态都很好,每个人都有一股说不出来的精气神,这股“精气神”是他以往没见过的。
从深圳到广州,他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的新气象,那稻田里面人们在欢声笑语当中插着秧,在街面上,商店里面摆满了货物,街头上人来人往,很是繁华,这和他当年撤退前那几年,完全是天上和地下。
看到了这些人间烟火,他内心的某一处也被触动了。
到了北京以后,唐生明接待了他,把他安排住在了新侨饭店。
“你先住在这里,等过两天周总理会请你吃一顿饭”
临走,唐生明这样嘱咐道。
于是乎,宋宜山在这两天的时间,基本不出门,他就安静的等着见面的日子。
等到了第三天,唐生明来接送宋宜山到东兴楼饭庄。在这里,他和周公会面了。
在这次会面中,咱们给出了下面这4个重点:
1:可以通过对等的谈判,实现和平统一的目的;
2:台湾要作为自治区,可以实行高度自治;
3:台湾的政务仍归你们领导,我们不派人去干预,而你们可以派人到北京,来参加对全国政务的领导和协商;
4:美国的军事力量必须要撤出台湾海峡。
这次会面结束以后,宋宜山还去功德林监狱看望了宋希濂。随后,在唐生明的陪同下,他在北京游玩了几个景点,而且也参观了石景山钢厂,还有一些农业合作社。
宋宜山在北京总共停留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随后就回到了香港。到了香港以后,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一份书面报告,这份报告他写得很详细,也写了很多,写得很有感触,总共有1.5万字。
他心里也很清楚,老蒋看了报告,肯定会心情不好,自己也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他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的禀报上去。在他看来,这才对得起当年老蒋对自己的栽培,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果然,当老蒋看到了这份报告以后,十分的生气,直接让宋宜山留在香港,不用回台湾来回汇报了。
1973年,宋宜山在香港参加了章士钊的追悼会,也是因为这件事情,他被宣布撤销了所谓“立法委员”的职务,每个月的薪水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