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拒缴会费?当下律协该想的是如何帮律师,而不是只想着收费

烟语法明 2024-10-21 17:29:33

一则福建某律所硬怼当地律协的“你不履责,我凭啥缴费?”的“一通知”“一告知”的往来文件现身网上,引来法律圈的围观和热议。与之同时现身网络的,还有当地律协给区司法局的另一份“函”显示,当地有十三家律所“未履行按规定交纳会费的团体会员义务”,硬怼律协的就是其中的一家而已。

都说律协是律师的娘家人,几十万的律师中大多以加入律协为荣,其中不少为了在律协中担任个一官半职费心费力、牺牲颇大。在各种宣传中,担任律协领导的律师,纷纷以律师职业代言人自居,对职业发展、行为规则等动辄指点教导;纷纷以律师执业管理者自居,检查考察、奖惩处理等动辄冲在一线......各种规范性文件中,也都是将向律协反映渠道,作为律师权益维护的必经程序,故此很多律师都对律协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很多业外人不知道的是,尽管国务院三令五申的要求“严禁强制入会和强制收费”(详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的通知国办发〔2020〕21号”),《律师法》却明确规定了,“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师协会。加入地方律师协会的律师、律师事务所,同时是全国律师协会的会员。律师协会会员享有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权利,履行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

可见,国家法律对律师加入律协是采取硬性要求的。加入了协会,按照协会章程缴纳会费就成了“义务”。可是《律师法》在规定了律师必须强制入会的同时,也在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律师协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二)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三)制定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律师协会制定的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不得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相抵触。”。可见,“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应该是律协的第一要务。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一个争议很久,犹如业主跟物业公司的类似纠纷一样的法律问题和行业争议,那就是如果协会(物业公司)没有尽到“保障律师(业主)依法执业,维护律师(业主)的合法权益”的,律师律所(业主)是否有权不缴会费(物业费)呢?对于业主能否能以物业公司没有尽责履行服务内容而不交或少交物业费的法律问题,目前司法界的裁判标准不一,有的法院直接不支持这种理由,有的则是如果提交证据证明物业长期不履职达不到合同约定服务标准就可以少交物业费。能否以此标准参照适用律师行业呢?估计是不行!因为律师、律所跟律协之间,根本不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律师、律所的申请执业审批、日常管理、违纪调查处理等等,都受制于律协,怎么敢跟律协叫板呢?尽管律师对每年缴纳上千元、律所对缴纳上万元的会费(具体标准详见《又到了各省律师交会费的时候了,各地的数额是多少?》一文),究竟是按照什么标准确定的,这笔费用究竟是如何花费的,长期存在异议,但也一直相安无事到现在,更没听说过出现过这么大面积的拒不缴纳现象。之所以颇有微词但倒也相安无事,关键还是律师行业此前刚刚经历的黄金发展二十年。

受益于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此前二三十年,律师行业一直处于求大于供的状态。业界最流行的一句“师训”是,只要熬过了五年的磨合期、七年的成长期,就可以资深律师自居,社会地位和执业收入跨入高收入阶层。正因为如此,买卖好不在税上,为了在行业里长期执业,为了业内名声,也就没人会为了一年几千几万元的费用跟行业协会叫板了。可是,谁也没料到,这几年,律师行业一改此前的高歌猛进,正在遭遇内忧外患式的断崖式下跌。此前写了几篇此类文章,有人说是贩卖焦虑,所以也就不发此类文章了。看看其他平台的律师圈自媒体,案源焦虑、收入恐慌成了几乎所有层面律师们普遍反映的现象,有文章的内容是,“一线城市,大部分亏损,洗牌已经开始。6月份,估计律所裁员潮会出现,年底基本上很多律所会人去楼空。二三四线城市,你们得加油了!现在还能搞点钱,就拼命吧!一线城市卷没了,下一波就是新一线的洗牌和律所转让,周期难逃。”例如,“贵州遵义某律所主任对我说,'今年业务比去年下降2/3'。”一些律师为了继续执业,纷纷跑到了直播平台上直播,有的跳舞有的带货有的擦边直播,如果此前的律所模式能提供稳定收入,谁会如此的闹着风言风语冷嘲热讽的抛头露面?有些律师为了温饱问题,已经不在乎行业规定违规风险的,直接跑去跟法律公司合作,“咨询30分钟10;文书20-30;网上立案150;代理案件抽成25-30%”,费用低的令人震惊,正在颠覆以往的律师收费体系。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说到“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最近律师界遭遇到的几个重大热点事件,无论是辩护律师遭遇“占坑式律师”的阻碍无法出庭,还是辩护律师已经是三番两次的被“逐出”法庭了,还是律师发现了一审遭遇了上下级法院的微信群“联合”庭审,还是最近的律师受到的一审判决书上加盖的二审公章,律协的身影呢?律协的履职呢?

对于各种法律公司登堂入室、踏门入户的宣传律师才能开展的业务、公开跟律所搞“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律师、律所如果循规蹈矩就会被完全市场化的法律公司打的一败涂地,律师行业在未来出路在哪里?只是出了几个“不与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及其他法律服务机构等开展任何形式的法律业务合作,不在上述机构办公,不有偿承接来自该类机构转介的任何案件,不向该类机构支付中介等费用。”的“声明”就完事儿了?后续查处呢?

“北京做律师,卡位费管理费一年两万多,社保一年三万左右,租房的话一年四万多,再加上律协会费吃住行等一年成本在十万块钱。”。”你忘记了就算你收了律师费,律所还会一刀砍掉你25%,这个成本高到离谱,想有十万的实际律师费收入,你要收到13万才行......”谁说当律师没有成本,看看以上这些成本。再看看现在网上有多少律所在公开转让出售。

如此的行业性遭遇,作为行业的管理者、维护者,不去想着如何维护律师、律所的正当执业权益,不去想着如何争取行业性发展优惠政策,不去想着惩治行贿勾兑行为净化行业风气,不去体谅从业者困境而自觉降低会费要求自己“过紧日子”,却还在按部就班的催缴甚至还在提高会费。发生十几家律所拒缴会费乃至个别律所的怒怼,还是意外不?

0 阅读:0

烟语法明

简介:法治情怀,心怀大众,一个职业法律人的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