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无论何时或者在哪,底层的百姓总会成为生活酸甜苦辣的终极体会者,如果人活着很辛苦辛苦,那在动荡的乱世中,老百姓的生活更是加倍辛苦!
衣食住行,人之根本,老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吃饭是百姓生活最基本的问题,百姓们靠天吃饭,最怕饥荒之年,民不聊生,还有人言:“何不食肉糜!”
描述近代大饥荒的《一九四二》,是冯小刚的良心电影。即使电影不煽情也能让观众们泪流满面,毕竟剧情太过于惨烈。
电影以一家人逃亡的过程做写照,故事发生在1942年战争时期,当时河南大旱又遇蝗灾,救灾不力,导致三千万灾民流离失所。
主人公老东家一家本是地主,还算富裕,经过一场饥荒之后,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灾民强盗入城,在老东家家里大吃大喝,老东家派长工拴柱报官捉拿灾民,由于外面有乱军,拴柱报官失败,秘密泄露,强盗怒了,老东家被打!
混乱中老东家儿子被强盗刺死,粮食被抢,房子被烧,家破人亡只是一夕!
老东家带着怀孕的儿媳,妻子,女儿开始一路逃亡。途中儿媳妇生孩子,饿的没有奶,孙子嗷嗷待哺。因为没有吃的,儿媳妇被饿死了。死之前老东家妻子还让孙子吃奶,而此时儿媳妇身体还有一点残存的温度。
灾民们饿急了,吃树皮草根、树皮草根都吃光了,就吃木头磨的粉末,老东家的女儿星星逃亡带着自己的猫。
结果星星的猫被老东家拿去煮汤,星星勉为其难答应,老东家痛哭流涕和星星道歉,星星最后说道我也要喝猫汤!
当老东家老伴饿死的时候,老东家说死了好!死了好,死了就不用受罪了!多么绝望才能说出这般“冷血”的话,可是老东家也没有办法。
这群逃荒的老百姓非常凄惨,逃难途中还遭到空袭,百姓们死伤无数,路上的野狗撕咬着死者的尸体,惨不忍睹!
上级根本没有把救灾当成第一要务,他们一直在强调战争局势的严峻,没人在乎这三千万灾民的死活!
直到上级看到记者白修德拍摄的照片时,才知道灾情比想象中的严重。上级象征性的处置了一些官员,准备救灾时,又拖延救灾时间。
当时粮食价格疯长,发粮食的人为官员们中饱私囊,李培基感慨上级的腐败贪污,却又徒呼奈何!何等腐化!
当时国际上大事频出,每一件事都盖过饥荒中千千万万的灾民!
灾民颠沛流离,得不到上级的援助,战争已经打的一塌糊涂,军人败退和逃荒的百姓挤在一起,老东家问长官仗是打赢了还是输了?长官撒谎说打赢了,这是迂回作战!
敌军再次空袭,一片混乱,马车和粮食还被军队抢走,士兵在混乱中,抢东西、抢人,军队像强盗一般抢走了灾民的物资。
瞎鹿在帮白修德找驴的过程中,被军队推进滚水锅里烫死……
花枝为了两块饼和拴柱交易,为了两个人活下去,花枝决定嫁给拴柱,花枝让拴柱卖了自己,这样自己能有饭吃,拴柱有了钱也不会饿死,临走时花枝脱下来自己的棉裤给了拴柱,场景十分心酸。
老东家独自逃亡到洛阳,城门之下,老伴已经死去,星星把自己卖了,把米给了老东家,洛阳城里鞭炮齐鸣,城外黑压压的灾民。
灾民四处逃亡,哪里都不接受灾民,不知如何安置灾民的军队士兵居然对灾民开枪,老东家带着孙子,在躲避枪弹中不小心捂死了孙子,他万念俱灰……
老东家独自前往河南老家的方向走!他说死也要离家近一点!
敌军却做了个骚操作决定,他们认为灾民走投无路,他们可以救助灾民,让灾民去送死,当血肉长城,最终敌军以六万军力打败了我们三十万人,山河沦陷。
最终上级在对外报道灾情受难人数时,统计的数字为1062人,实际为三百万人……
在电影对白里,说小孙女再没流泪,再没吃肉了。
观众大概能想到为什么,因为泪早在1942年流干了,而吃“肉”这种事,在当年大概是常态。
“那些事儿,我都已经忘了,你还提它做啥?”
饥荒和抗战亲历者可以忘记那段不堪的悲苦岁月,但是我们这些后继者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电影《一九四二》非常沉重,在这个时代这样的灾难片是有警醒意义的,对历史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想到当年国民们的艰辛生活,我们更应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吃饱穿暖没有战争。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
汤旱水蝗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