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成的葬礼:儿子被搀扶现身,妻子哭成泪人,濮存昕马未都到场

非儿说历史文化 2025-02-14 16:20:38

清晨的阳光洒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的外墙上,但人们心中的阴霾却无法驱散。

2024年6月25日,这里聚集了众多王铁成的亲友和影迷,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送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最后一程。

人群中,一位腿脚不便的影迷格外引人注目,他拄着辅助行走的器材,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挪动着。

尽管行动不便,但他依然坚持来到现场,只为表达对王铁成的敬意和怀念。

东礼堂门口挂着“沉痛悼念王铁成同志”的横批,左右两边的挽联分别写着“演技绝伦,情出于心”“再现周公,光照后人”。

这十六个字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王铁成的艺术成就和他所塑造的周总理形象对人们的深远影响。

进入东礼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上方的“怀念”二字,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王铁成的无尽思念。

门的两旁,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王铁成生前的影视作品片段和一些剧照。

那些熟悉的画面勾起了人们对他的回忆,不少人在屏幕前驻足观看,眼中闪烁着泪光。

推开这扇门,便进入了庄严肃穆的灵堂内部。

王铁成的遗照挂在正前方,照片中的他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温和与坚定。

遗照下方摆放着鲜花和贡品,寄托着人们的哀思。

灵堂两侧摆满了知名人士送来的花圈,六小龄童、唐国强、刘劲、侯耀华、濮存昕、卢奇、韩美林等名字代表着演艺界对王铁成的敬重与缅怀。

在灵堂最中间,摆放着王铁成妻子闫莉莉和儿子王蔚平所送的花圈,挽联上的话语字字泣血,令人动容。

闫莉莉所送挽联上写着“风雨同舟爱为伴,两界相隔长相思,让你爱了一辈子的妻子”,这短短几句话饱含着她对丈夫的深情厚谊和无尽思念。

王蔚平所送挽联则写着“慈父之恩,情深似海,让你牵挂一辈子的儿子”,从这挽联中能感受到他对父亲深深的敬爱和不舍。

灵堂内的大屏幕上播放着王铁成一家三口日常在一起的温馨照片,那些幸福的瞬间与此刻的悲痛形成了鲜明对比,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

熟悉王铁成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坎坷与挑战。

1967年5月,王铁成与闫莉莉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启了他们的人生旅程。

1970年12月,他们迎来了儿子王蔚平的出生。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孩子出生不久,他们就发现王蔚平有些异样,带着满心的担忧,他们将孩子送到医院检查。

当医生告知他们,王蔚平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时,这对年轻的夫妻仿佛遭受了晴天霹雳,一时间不知所措。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亲友们纷纷劝说他们放弃这个孩子,重新开始。

但王铁成和闫莉莉没有丝毫犹豫,他们选择了坚守,选择了用爱去陪伴孩子成长。

养大王蔚平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四处奔波,访遍名医,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夫妻俩的积蓄很快就花光了,甚至到了卖棉衣棉裤的地步,但他们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

王铁成一边要忙于演艺事业,一边要照顾家庭,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但他始终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承担起了作为父亲和丈夫的责任。

他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陪伴着王蔚平成长,教他说话、走路,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在王铁成的悉心照料下,王蔚平虽然生活无法自理,但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一对无比爱他的父母。

如今,王蔚平已经54岁了,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拥有自己的家庭,但他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得平静而安稳。

王铁成的老友马未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王铁成对家庭的付出。

他感慨地说,王铁成对家庭的付出,对儿子的耐心,很少有人能做到。

在马未都看来,王铁成作为父亲的人格,甚至比他当演员的人格更伟大。

在告别仪式现场,除了王铁成的家人和影迷,还有许多演艺界的同行和好友前来送别。

濮存昕、卢奇、舒耀瑄等人站在灵堂前,神情悲痛,眼中满是不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纷纷表达了对王铁成的哀悼之情。

舒耀瑄提到,王铁成是他的恩师,他们有着长达50年的师生情谊。

他深情地回忆起与王铁成相处的点点滴滴,坦言没有王铁成,就没有他的今天。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恩师的感激与怀念。

王蔚平在告别仪式上的出现,让在场的人都为之揪心。

从曝光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他低垂着头,神情痛苦,在两人的搀扶下,缓缓走下台阶。

他的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不舍。

而闫莉莉在告别仪式现场早已哭成了泪人。

面对亲友的安慰,她泣不成声,相伴一生的爱人突然离世,这份痛苦让她难以承受。

在这个悲痛的日子里,王铁成的离去让人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也让他的家人失去了一位至亲。

但他的艺术成就和高尚品格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什么是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王铁成出生于1936年的北京,这座城市充满文化底蕴。

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他怀揣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踏入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开启了他的演艺生涯。

初入剧院的他,并未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风顺。

由于年龄偏大,在儿艺的舞台上,他默默跑了十几年的龙套。

那些年,他在舞台的边缘徘徊,饰演着一个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他从未放弃对表演的执着追求。

每一次上台,他都全情投入,认真对待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在平凡中积累着表演的经验和力量。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77年,话剧《转折》的筹备为他带来了曙光。

得知消息的王铁成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他毛遂自荐,希望能够出演剧中的周总理一角。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为了争取到这个机会,他精心准备,反复揣摩周总理的形象与气质。

试妆和试演的过程中,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仿佛带着周总理的神韵,最终成功获得了这个珍贵的角色。

话剧《转折》的演出大获成功,王铁成的表演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他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导演谢铁骊的注意,随后受邀在电影《大河奔流》中再次饰演周总理一角。

从此,王铁成踏上了饰演周总理的特型演员之路,此时的他已过不惑之年。

此后的岁月里,王铁成全身心投入到对周总理这一角色的塑造中。

在《李四光》《金陵之夜》《西安事变》《风雨下钟山》《周恩来》等多部电影中,他以精湛的演技,将周总理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表演不仅仅是形似,更是神似,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句台词的语调都饱含着对周总理的深深敬意和深刻理解。

他用自己的表演,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周总理的风采。

1992年,电影《周恩来》上映,这部承载着无数人情感与期待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在那个电影票价仅需几元钱的年代,它创造了2.7亿的惊人票房,感动了无数观众。

王铁成凭借在这部电影中的出色表演,一举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这是对他多年来努力和付出的高度肯定。

2019年,他又荣获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这一荣誉是对他整个演艺生涯的最高褒奖,也是他为演艺界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力证明。

王铁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成功历程,更是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什么是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