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铁铺岭
青山人想到的是
青王路旁的一个地名
至于铁铺岭的过往
许多人还不曾知道
这里曾是商贾云集
号称青山“小汉口”
让我们一起走进
“青山那些事”
铁 铺 岭
铁铺岭,在今武钢一号门约1000米处,紧邻青王路,铁铺岭社区主要包括铁铺岭小区、一冶筑炉小区、铁珞山小区。
清同治八年(1869年),湖北布政司武昌府江夏县设城厢区和“三乡”(东乡、南乡、北乡)与“四汛”(鲇鱼口、金口、山坡、浒黄),铁铺岭属江夏县北乡辖地,是一条历史十分悠久的街道。
起初,铁铺岭是面积仅有几百平方米的一个小山丘,只有一条约1米宽的小道从小山丘旁穿过。但这条小道却是当时从青山鸡窝(青山镇)至洪山九峰(王家店)的必经之路。可不要因为铁铺岭地方不大就小看它,在100多年前,这个小山丘曾是附近较大的交易场所之一,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被武汉人称为“小汉口”。
最早的时候,铁铺岭里只有两家铺子,一家是小杂货铺,一家是肉铺。清朝末年,有一姓肖的黄陂人来到此地,以打铁为生。由于他为人实在、热情,而且为周围乡亲打造的农具、铁器经久耐用,所以逐渐被当地人认可和接受。随着铁匠铺的名声越来越大,慢慢地当地人就将此地唤作“铁铺岭”。1931年申报地名时,此地正式被命名为“铁铺岭”,铁铺岭就此定名。
由于地理位置十分便利,这里的商业逐渐繁荣起来,相继开设了熟食店、染坊、茶馆、粮行等五十多家店铺。
史料记载中,有余姓“振兴”、朱姓“仁泰”和桂姓“广泰和”这三家杂货铺,吴姓、余姓两家百货店,一家槽坊,两家油面铺,两家豆腐铺,邱姓布铺、鞋店,李姓、吴姓、桂姓裁缝(衣)店,刘姓木匠铺,桂姓、万姓纸马铺、扎龙灯铺,陈姓的药店、小诊所,桂姓的水产店,还有一个钱庄,以及面窝店、发糕店、烘糕店等。
其中,生意做得较大的杂货铺就数“仁泰”和“广泰和”两家了。在铁铺岭,有一家姚姓的水果铺生意很好,还有人给编了一句民谣:“泡冰雪花垛,解凉又解渴,喝了又想喝,喝了蚊子不咬后脑壳。”
当时,周围的居民都来这里购买东西,甚至东湖附近的村民也到这里进行贸易。因为商业兴盛,铁铺岭逐渐成为附近乃至方圆数十里的交易场所,生意十分兴隆,一时间名声大噪,有了“小汉口”之称。
1937年,为了防止日军进犯武汉,国民党第八十九师被命令调防驻守该地。在此期间,当地的军民将那条1米宽的小道拓宽成6米宽的碎石路,铁铺岭的交通从此更加便利,名气也更大了。
但数年后,由于附近土匪恶霸、汉奸横行乡里、鱼肉乡邻,百姓惶恐不安,当地商铺的生意也随之一落千丈,铁铺岭进入了萧条时期。
20世纪50年代,武钢的建设又重新带动了铁铺岭的发展,铁铺岭由此成为武钢的一部分。1997年,铁铺岭因区域调整转入青山区管辖。2000年,铁铺岭居委会和山岗村居委会合并为铁铺岭社区居委会,隶属厂前街道管辖。2022年,铁铺岭社区因区域调整转入工人村街道管辖。
如今的铁铺岭老街
仿佛时间定格一般
述说曾经的辉煌
期待着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