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小型流水线洗碗机清洗餐具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餐具准备去除残渣:在将餐具放入洗碗机前,应先刮去或冲去餐具上的食物残渣,避免残渣堵塞洗碗机的管道和喷头,影响清洗效果。
合理分类:将不同材质、形状和油污程度的餐具分开摆放。例如,将易碎的玻璃制品与坚固的陶瓷制品分开,将大碗和小碗、长柄餐具和短柄餐具分类放置,以便在清洗时能根据不同类型餐具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同时,把油污较重的餐具和一般油污的餐具区分开来,对于油污特别严重的餐具,可先进行预清洗或选择加强清洗模式。
正确放置:将餐具平稳地放置在传送带上或洗碗机的特定支架上,确保餐具摆放整齐,且不妨碍传送带的正常运行和喷头的喷水。餐具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避免相互重叠或挤压,以保证清洗液能够充分接触到每个餐具的表面。
洗碗机设置选择合适程序:根据餐具的材质、油污程度和脏污类型,选择合适的清洗程序。一般来说,洗碗机通常有标准洗、强力洗、轻柔洗等多种程序可供选择。标准洗适用于一般油污的日常餐具;强力洗用于油污较重的餐具;轻柔洗则适合质地较脆弱的餐具。
调整清洗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洗碗机的清洗温度、时间和洗涤剂用量等参数。通常,清洗温度在 60℃ - 80℃之间较为合适,高温有助于去除油污和杀灭细菌,但对于某些特殊材质的餐具,可能需要适当降低温度。清洗时间一般在 20 - 60 分钟不等,具体时间可根据餐具的脏污程度进行调整。洗涤剂的用量应按照洗碗机的容量和餐具的脏污程度来确定,过多的洗涤剂可能会导致残留,过少则可能清洗不干净。
添加洗涤剂和催干剂:使用专用的洗碗机洗涤剂和催干剂,不要用洗洁精等代替。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将适量的洗涤剂和催干剂添加到洗碗机的指定位置。洗涤剂应具备良好的去污能力,且能快速溶解,无残留;催干剂可以使餐具表面的水分迅速蒸发,减少水渍残留,提高干燥效果。
运行过程监控观察设备运行:在洗碗机运行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传送带是否正常运转、喷头是否喷水均匀、机器是否有异常噪音或振动等。如果发现传送带速度异常、喷头堵塞或有水滴漏等问题,应及时停机检查并排除故障。
检查清洗效果:在清洗过程中,可以随机抽取一些餐具进行检查,查看清洗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如果发现餐具上仍有污渍残留或清洗不彻底的情况,要分析原因,可能是洗涤剂用量不足、清洗温度不够、喷头堵塞等问题,及时调整相应的参数或对设备进行维护。
注意安全事项:在洗碗机运行时,不要随意打开机门或触摸内部部件,以免发生烫伤或其他安全事故。同时,要确保洗碗机的电源线和插头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发生漏电现象。
清洗后处理及时卸料:清洗程序结束后,应及时将餐具从洗碗机中取出,避免餐具长时间停留在洗碗机内,导致细菌滋生或餐具表面产生水渍。
检查餐具:对清洗后的餐具进行仔细检查,查看是否有破损、变形或清洗不干净的情况。对于有问题的餐具,要及时进行处理,如重新清洗或更换。同时,检查餐具上是否有洗涤剂残留,如果有残留,应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
清洁设备:清洗完成后,要及时清理洗碗机内部的残渣收集器,倒掉里面的食物残渣和污垢,并用水冲洗干净。定期对洗碗机的内胆、喷头、传送带等部件进行清洁,去除水垢、油污和污渍,可以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软布进行擦拭,避免使用尖锐的工具刮伤设备表面。
定期维护: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定期对洗碗机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检查传动部件的润滑情况、更换磨损的零件、清洁过滤器等。定期请专业人员对洗碗机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