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北美首映仅310万,不及《美队4》零头,输在哪了?

乔希子娱乐 2025-02-17 17:25:15

最近,央视对《哪吒2》的关注度极高,仿佛“精神亢奋”,这全因《哪吒2》的出色表现。影片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影史纪录,激发了民众高涨的观影热情,带动了多个产业的繁荣。央视自然喜不自胜,恨不得天天发布哪吒的动态和专栏。

先是搞破百亿直播,再是新闻联播里插播破百亿的喜讯,而后又搞联动,让朱广权老师跟哪吒对rap,喜剧效果拉满。网友直呼哪吒把世界颠成了我想要的样子,全网都在模仿吒儿...

《哪吒2》获得央视偏爱与全民追捧,实至名归。仅凭内地市场,影片就拿下了近17亿美元的票房,几乎翻倍了全球单一市场票房纪录,全球排名很快也会挤进前十,可不值得骄傲!

这次是第一部百亿票房影片,恰逢大陆电影市场沉寂了一整年,对手表现不佳,内需疲软,官媒直接下场助力,激活了娱乐市场。未来可能很难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哪吒2》俨然成为中国电影在票房上难以翻越的高峰。

然而,这部“国漫之光”在北美市场却遭遇了滑铁卢:首日票房仅310万美元,与同日上映的《美国队长4》(首日4000万美元)相差悬殊。

首映票房《哪吒2》不及《美队4》零头,到底输在哪了?

一、排片困境:院线资源的先天劣势

排片不足是《哪吒2》在北美票房不佳的直接原因之一。

据悉影片在北美首映时,仅有660家影院排片,占全美16000余家影院的不到5%。相比之下,《美国队长4》的排片量高达4105家,是前者的六倍。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两部影片的观众触达率天壤之别。

北美院线发行的核心逻辑是“先签约后放映”,而《哪吒2》的海外发行方华人影业作为本土公司,缺乏与北美大院线(如Regal、Cinemark等)的深度合作,导致影片未能进入主流院线网络。

排片不足固然重要,但并非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还是《哪吒2》在海外的影响力不足。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北美票房表现也不理想,指望《哪吒2》获得好的排片并不现实。

二、文化隔阂:神话叙事的“水土不服”

《哪吒2》的票房失利,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叙事的鸿沟。影片以中国传统神话“封神榜”为蓝本,融合了“魔丸转世”“金箍棒”等东方意象,而北美观众对此类文化符号的认知几乎空白。

例如,片中“金箍棒”的出场需向好莱坞特效团队解释其与孙悟空的关联,甚至需要补课《西游记》的背景知识。相比之下,《美国队长4》延续了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叙事,其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拯救的价值观早已被全球观众熟悉。

三、翻译争议:文化意涵的“折损”与“误读”

语言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而《哪吒2》的台词翻译却成为争议焦点。例如,道家咒语“急急如律令”的英译引发全网热议,直译派主张保留音韵(“Jíjí rú lǜ lìng”),意译派则倾向转化为“Execute the order immediately”,音译派则试图兼顾文化属性(如“Quickly as the law commands”)。

这种翻译困境显然会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结论:《哪吒2》在北美遇冷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电影全球化进程中必经的阵痛。可那又如何呢!

网友直言一个如此体量的国家所产生的现象级产品,其他地区哪怕是因为好奇,也不得不关注和了解,这就已经成功了。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想不想跟进的事。

建立文化自信的方式就是向世界输出优秀的文化作品。哪吒这个题材真的很符合现在大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神话三大反骨之一,主宰自己的命运总能在世界获得共鸣。吒儿冲啊!

0 阅读:0

乔希子娱乐

简介:影视杂谈,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