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镇基本是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的住民寥寥无几,我也甚少听说,但是,我却知道本镇的某一村庄里,是有二十多户的回族住民的。
他们以小族群的形式,在村子里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着。
他们是从那个朝代?从哪里迁徙到了桂林?可能只有看过他们的族谱后,方能知晓吧?
他们在村里的生活,有些与众不同,他们在重大节日时,是不吃猪肉的,但是,他们却可以吃牛肉,羊肉,鸡肉……
根据传说:“猪受到了回族人的敬重,猪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精神图腾。”所以回族人不吃猪肉,是有原因的。
在村子里,回族人还有种与我们这边格格不入的一种丧葬方式,那就是他们采用一种【计数葬】的方式,为过世的老人们进行安葬。
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婚葬嫁娶,各个方面也有所不同。
他们办丧事的过程,与众不同,与我们这边通俗的办理流程相比,可谓独树一帜,他们办过的葬礼,我曾经目睹过,也曾经参与过。
小时候,我熊姓家族里的一名女子,嫁给了他们村里其中的一位回族男子为妻。
两夫妻一路风风雨雨的走过了二十多年,终究他丈夫得了一场疾病,疾病来得突然,来得猝不及防,就算被送去了医院,医生也是回天乏术,他最终离开了妻儿老小,带着对人世间的留念离开了人世。
作为娘家人,我们这边收到了消息后,我们也派出了代表,去参加了回族人的葬礼,我也在其中的受派之列,那个时候,我在出席葬礼的这群人当中,年纪属于最小的那一位。
我们是傍晚6:00钟左右,到达了丧礼现场,这一次是来祭奠逝者的,按我们这边的祭奠流程,来到现场后,首先就是给逝者亲人递上红包,然后在灵堂前焚纸烧香,作揖叩拜,再燃放烟花爆竹。
可是这一次出乎意料,我们来到丧礼现场后,只是看到灵堂,并没有看到灵柩,那么逝者去哪里了?逝者的棺材呢?
我们这边,汉族人办理丧事,布置好的灵堂正后边,是有一副棺材的,棺材里躺着的正是逝者本人。
而这次,到了这里后,只见有焚香烧纸的灵堂,却没见到盛装逝者的棺材,令我们几人瞠目结舌。
我们也不好意说些什么?我们焚纸烧香,作揖叩拜,然后燃放鞭炮,流程做完后,我们就悄悄的退到了一边。
后来,我们好奇的问了他们村里的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会如此诡异?
他们村的人回答:“村里的回族人办丧事就是这样的,逝者被白布包裹好后,就被放置于大门的一侧边,一个毫不起眼的位置,外人来了后,不了解情况的,是永远不会知道的?”
他们村的人,倒是见怪不怪了,也早已习以为常了,只是我们第一次来参加丧事的外人,总感觉怪怪的。
我问:“那逝者的尸体不用装到棺材里去吗?我们这边逝者的尸体,可都是入棺的?”
一村民回答:“村里的回族人办丧事,尸体是不用安放棺材里的,这与村里的汉族人办丧事,流程可谓天差地别。”
我听了后,点了点头,似有所悟。
第一次参加回族人办理丧事,其过程如此神秘,之前我是闻所未闻的,也罢,既来之则安之。
第二天,就是逝者上山(出殡)的日子,我们早上就来到了逝者家,我们要给逝者送上最后一程。
吃过了午饭后,出殡仪式正式开始,只听唢呐声声响起,鞭炮的噼啪声响彻云霄,一伙抬棺人把裹着白布的尸体装入棺材内,盖上棺盖,抬上棺材,大步流星地向墓地地赶去。
我们送葬的队伍,全都跟在抬棺人身后,也匆匆地往墓地地赶去……
到了墓地地后,又出现了令我瞠目结舌的一幕,只见抬棺人,把棺材底部的木板抽掉后,尸体直接葬入了墓穴内,而抬棺人把底部的木板重新插入棺内后,抬上棺材,神情自若的走了。
我赶忙问旁边一村民:“棺材怎么抬走了?逝者怎能没有棺材呢?棺材可是逝者的豪宅,是逝者的灵魂归宿地呢?”
村民说:“村里的回族人葬礼,就是这样的,没有棺材一起入葬,是因为逝者不够幸运!”
我很好奇:“过世难道还有幸运跟倒霉一说?要知道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生?自己也无法把控啊?”
一旁的村民告诉我:“村里的回族人去世后,棺材是一件稀缺品,死者想要享受到棺材入葬的特殊待遇,那死亡时间可是得手掐把算的,刚好是第100个过世的人,才有资格拥有一副棺材入土。”
“那除了第100个死者是幸运外,其他99个死者是不是时运不济呢?因为他们全都享受不到一副棺材的待遇,全都得“净身出户”。”我问道。
村民说:“可以是这么说吧!”
瞬间,我明白了一切。
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名族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各地各族的丧葬文化也不尽相同。
芸芸众生,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近些年来,这为数不多的一群回族人,也越来越接近于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了,像【计数葬】这种与众不同的丧葬方式,以后可能很难再次见到了。
需要说明一下,文章中说到的回族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丧葬习俗,并非是指全国各地的回族兄弟朋友们,而是指在古代,就已经迁徙到我们镇的二十来户回族兄弟朋友们。文中指的是他们这一小群人而已。
他们迁徙过来后,他们的丧葬习俗,经过了演变后,是有别于回族人跟汉族人的生活习惯跟丧葬习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风俗习惯,也渐渐的与我们这边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