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这些人能在墓中活多久?出乎你的意料

荔枝聊过去 2024-11-20 16:16:43

殉葬制度,听起来就是个让人寒毛竖立的话题,毕竟它涉及的不是普通的历史陋习,而是一种极其残忍的陋俗。

某些帝王的“陪葬计划”甚至涉及活人,这听起来比任何鬼故事还恐怖。

那么,这些死后陪伴帝王的殉葬者究竟能活多久呢?他们能从这个“永恒的陪伴”中逃生吗?

殉葬:古代的“永远陪伴”

殉葬制度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但商周时代的贵族大墓里,殉葬现象已经很常见了。

墨子曾描述过,殉葬者的数量有时多达数百人,甚至一些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人数也不少。

对于他们而言,死后不仅仅要带走珠宝、金银、器皿、武器,还有一大批贴身侍卫、亲密妾侍以及亲近的仆人。

可想而知,死后的“伴侣”是怎么来的——这些活人往往是帝王的宠妾、侍女或者亲密的奴隶,有些还是战俘。总而言之,这种对死后世界的迷信,让人以为一同入墓的人可以继续“活在”帝王的身边,继续享受繁华。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秦献公废除了殉葬制度,开始用陶俑来代替人殉。

这一变革表明,古人渐渐意识到,活人殉葬不仅残忍,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

只不过,历史总是喜欢开倒车。到了明朝,殉葬制度死灰复燃——朱元璋死后,46位妃子和宫女遭到殉葬。幸好,在明英宗朱祁镇的改革下,殉葬制度才终于被废除。

殉葬方式:美化不了的残忍

为了让殉葬者心甘情愿地“陪伴”帝王,统治者们往往将这一行为包装成“荣耀”。

例如,朱元璋死后,他的妃嫔家人得到了封赏,好像是被“荣誉死去”一般。但不管怎么美化,殉葬制度的残暴依然掩盖不住——看看那些令人发指的殉葬方式,绝对让人心生寒意:

白绫自尽:这是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殉葬者通过白绫上吊自尽。有些人可能不甘心自裁,结果就被强行勒死。

下毒:殉葬者可能被邀请享用“最后的晚餐”,殊不知这顿饭中已经掺入毒药,待其毒发身亡后才埋葬。

灌水银:为了让死后的妃子“永葆青春”,一些帝王甚至用水银灌注殉葬者体内,这种方式极为残忍,且不人道。历史上也有考古学家发现,某些墓葬中的尸体几乎没有腐烂,推测很可能是这种方法造成的。

活着关入陵墓:有些殉葬者会被活活封进墓室,在黑暗和孤寂中等死。这种方式看似比水银更“仁慈”,但那种在封闭的环境中绝望的挣扎与痛苦,真的是无法言喻。比起等待死亡的恐惧,他们或许更希望遭遇一场快速的死亡。

“活”在墓中的时光:能坚持多久?

但话说回来,这些殉葬者在墓中究竟能活多久呢?古代帝王陵寝的规模通常较大,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氧气,但即便如此,维持呼吸的时间也有限——通常情况下,大约能支撑5天左右。

再加上墓内人数过多,氧气供给不足的情况下,3天内就会耗尽。更糟糕的是,墓内可能会因为饥饿和渴望而引发互相撕杀。

有些考古学家在发现的殉葬者遗骸中,发现了伤痕,显然这些人在绝望中为了活命做出了极端反应。

不仅如此,幽闭的环境也加剧了心理压力,导致殉葬者的心理崩溃,死亡可能会因此提前到来。虽然现代科学认为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人类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但在恐惧和绝望的双重压迫下,这段时间无疑会被缩短。

历史的深渊,文明的蜕变

回顾中国古代的殉葬制度,除了它的残忍和荒诞,更让人感叹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逐渐替代了这些野蛮的做法。

虽然殉葬曾是权力和迷信交织的产物,但现代社会早已不再容忍这种荒谬的行为。而对于那些生活在历史深渊中的无辜殉葬者,历史已经为他们留下了无尽的悲哀。

所以,想想看:我们今天的自由和尊严,是经过多少血泪和反思才得来的。殉葬的残酷已经成为过去,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将继续照亮前行的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