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城市的街头,看着人来人往,那些身着鲜艳外卖制服的骑手们呼啸而过,曾经以为这是一片繁华热闹、蓬勃发展的外卖江湖,然而深入了解后,才惊觉背后暗流涌动,症结就在于外卖平台那过高的抽成。
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小型连锁餐厅负责运营,前段时间一起吃饭时,他满脸愁容地向我大倒苦水。他们餐厅为了跟上潮流、拓展客源,早早入驻了外卖平台。起初,线上订单的增长确实令人欣喜,可没过多久,财务报表上的数字就变得不那么好看了。仔细核算后发现,外卖平台的抽成占去了营收的一大块 “蛋糕”。一道原本定价 30 元的特色菜品,食材成本 12 元,房租、人工平摊下来 8 元,包装、损耗等费用 2 元,满打满算能有 8 元只利润,结果平台抽成高达 6 元,到手就只剩 2 元。这微薄的利润,在面对一些诸如顾客退单、平台活动补贴时,瞬间就化为乌有,甚至还可能倒贴。
受此影响,餐厅不得不提高外卖菜品价格,试图挽回些许利润。但消费者可不傻,价格一涨,下单量锐减。我自己点外卖时就深有体会,以前常点的几家店,价格慢慢超出了心理预期,我开始更多地转向自己做饭或者去周边小店堂食。周围同事们也都如此,大家纷纷抱怨外卖吃不起了。
而这一现象又如同多米诺骨牌,引发了后续一系列连锁反应。外卖员们发现接单越来越难,以往跑一趟能接好几单,现在等半天都等不来一个顺路的,收入直线下降。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付出的辛劳与收获不成正比,士气低落。
从这个第三视角来看,外卖平台抽成过高就像一颗 “毒瘤”,侵蚀着整个外卖生态系统。商家为求生存,要么降低品质、要么提高价格,无论哪种都伤害了顾客;顾客因价格高、品质不稳定减少下单,让外卖员没单可送;外卖员收入少,流动性增大,反过来又影响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得顾客体验变差,商家声誉受损。
要拯救这一困境,外卖平台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盈利模式。降低抽成比例,短期看似损失了部分利益,实则是在 “放水养鱼”。给商家松绑,让他们有资金提升菜品、优化服务,吸引更多顾客;顾客下单踊跃了,外卖员单量稳定,配送积极性提高,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外卖行业重回健康、繁荣的轨道,真正实现多方共赢,持续为城市生活注入活力。
三头吃
只肥了中间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