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心脏病、心衰似乎是中老年人才需要担心的事。但现实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心脏疾病正悄悄盯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你可能没想到,二三十岁的人,心脏就可能已经受损,甚至出现衰竭的迹象!

心脏的损伤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它不会立刻让你痛不欲生,却会在某一天突然罢工,让你措手不及。而在此之前,其实你的身体已经发出了很多警告,只是你没有注意到。
那么心脏衰竭都有哪些预警信号呢?
一、年轻人心脏发病率增高的4个原因1.熬夜过劳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年轻人,熬夜几乎成了标配。白天工作高强度,晚上熬夜到凌晨睡觉、早晨硬撑着起床,这样的作息对心脏来说简直就是酷刑。
人在睡眠时,心脏心率下降,血压降低,整个循环系统得到修整。

长期熬夜会扰乱生物钟,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让心脏始终处于高负荷状态,血压升高、心率紊乱,心脏得不到喘息的机会。
长期下来,心脏的供血能力开始下降,心肌容易受损,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风险直线上升。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熬夜还喜欢喝咖啡、奶茶、能量饮料,这些高糖高咖啡因的东西让心脏负担更重,容易引发心悸、心律失常,甚至增加猝死的风险。
2.饮食失衡
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也在悄悄改变,快餐、奶茶、炸鸡成了主食,蔬菜水果吃得越来越少。过量的油脂、糖分和精加工食品进入体内,血脂水平飙升,血管逐渐堵塞。

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会加速血管内斑块的形成,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脏病风险。
而高糖饮食则会让胰岛素水平波动,导致炎症反应,使血管壁受损,久而久之,血管变得狭窄,心脏的供血能力下降。
3.久坐不动
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人们越来越习惯久坐,动不动就是一天八九个小时不挪窝。长时间不运动,身体的代谢变慢,血液循环变差,心脏的工作能力也在下降。
正常情况下,适量运动能让心脏保持健康,增强心肌的收缩能力,提高血管弹性。但长期久坐不动,心脏的耐受能力会越来越差,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梗、脑梗的风险。

不仅如此,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脂肪堆积,心脏的负担加重。特别是腹部脂肪过多的人,往往内脏脂肪也较高,而内脏脂肪的增加会让心脏受到更大的压力,导致血压、血脂、血糖全面失控。
4.压力过大
现代年轻人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学业、经济、家庭,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心情经常处于焦虑和紧绷状态。而压力过大,最先受伤的就是心脏。
当人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下,身体会释放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让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太久,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会变差,最终可能引发高血压、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损伤。
更重要的是,很多年轻人习惯用不健康的方式缓解压力,比如抽烟、喝酒、暴饮暴食,而这些行为只会让心脏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
二、心脏衰竭的预警信号很多人以为心衰就是突然心脏停跳、倒地不起,事实并非如此。心脏在真正撑不住之前,会通过身体的各种异常表现发出求救信号,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等到症状明显,往往已经到了严重阶段。
1.呼吸不畅
心脏负责把富氧血液泵送到全身,一旦泵血功能下降,肺部首先会受到影响。最常见的表现是气短,感觉怎么吸气都不够用,明明没做剧烈运动,却总觉得喘不过气。

情况严重时,夜里睡觉会突然憋醒,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甚至感觉房间不够空气,必须开窗才能好受一点。
平时走路、爬楼梯,原本能轻松应付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吃力,稍微快一点就胸闷气短。
如果长期有这种感觉,说明心脏的供血能力已经出现问题,血液回流受阻,肺部开始淤血,影响正常呼吸。
2.身体水肿
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如果输血效率下降,血液回流受阻,多余的液体会滞留在体内,导致浮肿。
最先出现的部位通常是脚踝、小腿,按下去会有凹陷,而且晚上比早上更明显。病情发展后,水肿可能蔓延到大腿、腰部,甚至全身浮肿。
3.疲劳感加剧
身体的能量来自血液循环,心脏衰弱时,血液供氧减少,整个人都会感觉疲惫无力。

这种疲劳感不会因为休息而缓解,很多人会误以为自己是亚健康,觉得是熬夜、工作累造成的,但实际上,可能是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4.胸闷且心跳异常
心脏一旦出了问题,胸口就会出现异常感觉。有时候会感觉心跳沉闷,有时候又会心慌,感觉特别不舒服。
心律紊乱是心衰的重要信号,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电信号传导异常,可能会出现心悸、心跳忽快忽慢的情况。
长时间的心律失常会增加猝死风险,特别是那些感觉胸口闷痛、偶尔有针刺感的人,可能已经进入了心衰的早期阶段。
5.食欲变差
心衰会影响肠胃功能,心脏供血不足导致消化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食欲就会下降,吃一点就觉得胀,甚至没胃口吃饭。可能还会伴随恶心、腹胀、便秘等问题。

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消化不良、肠胃不好,但如果长时间食欲减退、吃饭后总是感觉撑得难受,又找不到其他原因,就要警惕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6.咳嗽不停,嗓子有痰
肺部和心脏是紧密相连的,心衰导致肺部淤血时,会引发持续性咳嗽。有些人晚上咳得厉害,白天稍微好一些,平卧时咳嗽加重,坐起来或站着会稍微缓解,这种情况通常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积液。
有些人还会有泡沫痰,甚至痰中带点粉红色,这说明肺里的毛细血管已经渗出液体,是心衰的严重表现。如果长时间干咳不止,但又查不出呼吸道问题,心脏很可能是罪魁祸首。
三、预防心脏衰竭要做好4件事1.饮食控制
食物决定血管的健康状态,过多的油脂、糖分和盐分,会加速血管老化,让血管变窄、变硬,心脏的供血能力自然会下降。

想让心脏健康运作,就要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帮助降低胆固醇,减少血液粘稠度,避免血栓形成。
吃饭太快、暴饮暴食,会让血糖短时间内飙升,增加胰岛素分泌负担,容易引发代谢问题,而这些代谢异常最终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每天的饮食要规律,控制食量,避免一餐吃太多,减轻心脏的负担。
2.适量运动
运动能让心脏变强壮,不仅能增强心肌力量,还能提高血液循环效率,让全身的供氧能力更好。
长期不运动,心脏供血能力下降,身体容易疲劳,代谢变慢,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都会增加。
有氧运动最适合心脏,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都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如果长时间没运动,突然高强度锻炼,反而可能对心脏造成冲击,所以运动需要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慢慢增加。
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脏的耐力,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负担。
3.规律作息
深度睡眠时,心率会降低,血压会相对稳定,心脏也能得到短暂的休息和修复。如果长期睡不好,心脏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供血不足的问题。
规律作息,固定睡眠时间,不要让生物钟混乱。睡前减少使用电子产品,避免蓝光刺激影响褪黑素分泌,让身体自然进入睡眠状态。

高质量的睡眠对心脏至关重要,它能帮助身体恢复,降低心血管负担,减少猝死风险。
4.定期体检
心脏疾病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很多时候症状并不明显,等到身体发出信号时,可能已经到了严重阶段。定期体检能帮助提前发现心脏问题,及时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普通的体检项目可能无法检测心脏的早期异常,心电图、心脏超声、BNP指标等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功能。
如果家族有心血管疾病史,或者长期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问题,更需要定期检查,确保心脏健康状况。
四、结语心脏不需要你做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它只需要你少熬一次夜,多走几步路,吃饭清淡一点,心情放松一点,定期去检查一下,别等到它发出最后的警告才后悔。

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如果一直消耗它、折磨它,迟早有一天,它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撂挑子。
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击关注解锁更多好的内容,谢谢你的支持!
参考资料[1]赵梅.心脏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J].人人健康,2023,(28):116-118.
[2]许琳.高血压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40(04):1910-1914.DOI:10.13417/j.gab.040.0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