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矿山这个特殊‘土壤’中,大模型能结出怎样的‘金苹果’?云鼎科技的一年探索

科技前沿洞察 2025-03-08 14:53:19

盘古矿山大模型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进展。

从山东能源的试验田,到更多企业客户的业务落地,智能化的苗头似乎开始频频突破人们的预期。

每一天,山东能源的矿工们在大模型的帮助下,操作设备变得更加精准和安全。

遥想不久以前,矿工们依靠人工经验判断煤矿情况,常常面临巨大的危险。

大模型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矿工们对大模型的初体验:安全与效率的双提升

在山东能源工作的矿工赵师傅,经历了从传统开采到智能化掘进的转变。

以前,赵师傅每次下矿的重点就是确保安全,一不小心就可能面临危险。

家里人也常常嘱咐他“多注意安全”。

现在,赵师傅虽说忙得不比以前轻松,但危险却大大减少了。

使用大模型以后,赵师傅不再需要亲自下矿。

通过远程可视化操控系统,他可以在地面控制深埋地下的掘进机。

以前需要人工不断地下矿检查,现在完全交由系统来完成,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

对煤矿工人来说,不下矿就是最大的安全;对矿区管理者来说,减少事故率是重中之重。

大模型不仅为危险岗位提供无人化、远程可控操作,还对设备进行全天候监管,缩短了巡检周期,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性。

从山东能源到全国:盘古矿山大模型如何实现多点开花

不仅仅是山东能源,盘古矿山大模型的应用范围正在迅速扩大。

更多外部企业加入了这一行列,应用范围从最初的21个场景拓展到现在的73个成熟场景。

比如,运维人员通过智能巡检系统,使用图像、声音等数据进行诊断,巡检周期由人工30分钟缩短为5分钟。

洗选人员通过AI预测的方式替代手工操作,精煤品质和产率得到驾轻就熟的控制。

李伟是一个小煤矿的管理者,得益于大模型的帮助,他体会到了全面数字化管理的好处。

过去,他们矿山管理杂乱无章,设备维护频繁出故障,本小利薄。

现在,矿场的智能化系统几乎能提前预判出设备问题,管理变得有条不紊,效益也明显提高。

从去年7月18日大模型商用以来,云鼎科技与山东能源的合作成果逐渐显现。

他们不仅将矿山变成AI应用的果园,还计划将这一技术推广到全国更多领域和更多企业中。

一年73个成熟场景:AI与矿山的深度融合之路

一年来,在山东能源这个庞大的“试验田”上,盘古矿山大模型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覆盖了采煤、配煤、运维等多个环节。

从最初的21个场景扩展到73个,足以见证这一年的丰硕成果。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采煤环节实现了无人化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在配煤环节,通过大模型的预测分析,每吨煤的成本降低了3元;在防冲人员的工作中,AI系统提升了80%的工作效率。

王刚是山东能源集团的一名技术工人,他亲身参与了这一技术的推进。

谈起大模型给他工作带来的变化,王刚坦言,“模型实现了原本很多需要经验和时间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整个过程的效率。”

这样的融合不仅仅是实验室中的研究成果,而是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大模型不仅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还增加了工人的幸福感,让他们能够在更安全、更轻松的环境中工作。

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明确了大模型走向行业、更广泛应用的必要条件。

需要精心维护和调试的数据,以及不断优化和迭代的系统,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工程化工作。

其实,把大模型种在矿山这块特殊的土壤中,就像是培育一颗成长的果树,既需要数据的精细灌溉,也需要高效的修枝剪叶。

更重要的是,需要如同云鼎科技这样的“园丁”,时刻守护在一线,让每个场景的开发需求得以实现。

结尾:

通过盘古矿山大模型的探索,我们看到了科技助力产业智能化的巨大潜力。

这不仅仅是云鼎科技或者山东能源一家的奋斗和成果,而是一个多方协同,共同努力的结果。

正如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各方合力,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未来,大模型的应用或许会扩展到更多传统产业中去,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安全、高效。

盘古矿山大模型的成功,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一小步,但也是产业智能化的一大步。

我们相信,随着更多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落地,未来大模型会在更多领域遍地开花,帮助更多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0 阅读:0

科技前沿洞察

简介:分享最新的科技资讯、有趣的项目和创意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