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元山水画作品鉴赏

燕赵时讯 2025-03-12 19:37:15

品读刘占元的山水画作品,总有那么一股豪迈之情,他构图大气恢弘,大山大水间尽显豪迈气慨。笔墨间干脆爽利,笔到意到,毫不拖泥带水。这或许与他军人出身有关。

他17岁从军,在部队就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天分,吹拉弾唱,拿得起放得下;各种方言,他学得惟妙惟肖;一手好字,更是让战友们刮目相看。他对书法痴迷,只要有时间,就比划几下,无论是用手中的笔,还是在心里默默地练。渐渐地,他从书法慢慢发展到画松画树,2014年,他创作的《云腾峰起》在全国书画大展中获得了一等奖,更鼓舞了他画国画的信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几十年下来,他的山水画已经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风貌。

在意境塑造上,刘占元追求浑然天成、自然朴茂的艺术效果。他认为,山水画应以意为主,但又不能失去客观的现实感。在他的艺术理念中,高山流水、小桥房屋、流云树木都蕴含着万千情愫,不仅仅是自然的载体,它们本身就是生命的凝结与组合。刘占元的山水画艺术已超越了具体的山水印迹,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饱含真情实感。

品读他的作品,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作画之际“情弛神纵、超逸悠游”的状态。一拿起画笔,他就忘却了一切,常常一画数小时而浑然不知。画到尽兴时,已经天光大亮。长期的笔墨积累,使得毛笔在他手上如魔术般千变万化,信手拈来。就笔墨意态而言,他浓笔酣墨,全用点线构成,落在纸上皆成“文章”,呈现出恣意纵横的洒脱;而从描绘的内容上看,他能笔随心远,眼到手到。

他作画不用大片泼墨,因为他认为那样会外状雄强而内涵空泛;也不大片涂抹色块,他认为那样不见笔墨,缺少变化。他以线为主、点辅次,中锋运笔,圆浑而多变,浑茫而见层次,笔笔写出,潇洒含蓄,且多耐人寻味。

他画中的山石组合、树木穿插、云雾涌动、屋宇安排,看似不经意,率意而为,实则独具匠心,透视着自然与真情的流露。因此他画的松树大气、朴质,饱含深情,有一种超然之美显现于画面之中。

书法成就了他的绘画,绘画里又能处处彰显他深厚的书法功底。

细品刘占元的作品,其用笔、用墨、用色均十分考究,既非逸笔草草,也非一味追求工致,而是色墨并重,相得益彰,显然可见其取法宋画的严谨造型,又不失明清文人画的雅致。

他善于用色,使用的色彩很少纯色,而几乎都是数种颜料随意调和而成,反映到作品上,就有了一种中西合璧、浑然天成的韵致。特别是在表现云层的变化上,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白云依靠山石树木的映衬,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仿佛是流云一会儿一变,美不胜收。在山石的处理上,又不厌其烦,用墨由淡至浓反复积墨十数遍,使得画面清透爽利,浑然玉成。

刘占元的作品《放眼长空得大观》,整幅场面宏大,视野壮观。从这幅画中,既能看到云蒸霞蔚,祥云升腾;也能看到飞泉流瀑,富水长流;还能看到百年松翠,生机勃勃。这一切都预示着祖国山河美丽多娇,明天会更加美好,也昭示着跨入新时代,国富民强,欣欣向荣。这幅作品构图简括,近处湖岸上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生长着挺拔的松树。山野松树看似简淡,却静静弥漫着高贵脱俗之气。中景的湖面波光粼粼,静水流深,一派祥和。自然环境经过他的笔墨处理,顿时变成了有机的生命体,彰显刘占元精湛的笔墨功力。从艺术角度讲,这幅画运用“三远法”,把多维度的视角画面融为一体。近景清晰详尽,中景历历在目,远景无限深远,堪称佳品。

作品《雄起东方》是一幅笔墨驰骋纵横、感情饱满的作品。画家以热爱的情怀、泼洒有度的墨色,将祖国山水大好景观呈现出来。主峰巍峨挺立、气势磅礴,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满山层峦叠翠、草木葱茏,尽显无限生机。整幅画作如行云流水绕素笺,变幻莫测的色彩又使得浩渺崇山换新颜。画作极富立体感和层次感,将雄伟的山脉以及苍郁的古树、神秘变幻的云雾及飞泉流瀑,一一展现在大家眼前,那种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令观者久久难忘。

报道:通讯员苑鑫

来源:燕赵时讯

0 阅读:5

燕赵时讯

简介:网眼观天下,聚焦京津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