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隋开皇十八年(599年)1月23日,出生在关中武功(今属陕西省咸阳市)的李家别馆,父亲是李渊,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大哥李建成,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幼时聪慧机敏,见识高远,处事果断,不拘小节。年少从军,16岁时曾在雁门关解救被始毕可汗围困的隋炀帝杨广,初显军事才华。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三十日,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举兵反隋,受封敦煌公,领兵攻破长安,奠定李唐江山。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受封秦国公;义宁二年(618年)六月十八日,李渊称帝,建立大唐,受封秦王,掌管京兆尹。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充分发挥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兵东征西讨,逐渐平定关西薛举、薛仁杲、关东刘武周、河北窦建德、刘黑闼、河南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
李世民为人仗义疏财,嫉恶如仇,行事刚毅果敢,有勇有谋,待人虚怀若谷,真心纳谏。李世民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身边聚集了一帮对其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带领他们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李唐的一大半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但功高盖主,木秀于林,虽然李世民功劳显赫,也无可避免被进谗言,暗中迫害,最终为求自保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政变,背着残害手足的名声登上了帝王之位。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玄武门政变的来龙去脉。
玄武门政变的双方分别是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集团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集团。
李建成集团牵扯的势力较为复杂,其一是以洗马魏征、中允王珪为首的东宫幕僚团;其二是以其弟李元吉为首的亲贵;其三是以王婕妤、尹德妃为首的李渊内宫嫔妃及其亲属;其四有以薛万彻和冯力为首的武官大将;其四有以幽州大都督李瑗和河北千牛李志安等地方官员,最重要的是李建成背后有李渊这个裁判支持。
反观李世民的秦王集团的势力,文有以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等为首的天策府智谋团,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侯君集、段志玄、宇文士及、屈突通等能征善战的大将,外有车骑将军张亮等人。因李世民开国元勋,厥功至伟,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准许自行组建幕僚团队的天策府,这就跟东宫属官体系可以分庭抗礼了。
二、玄武门政变事件诱因从表面原因来看,太子李建成觉得李世民的威望和实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自己地位的地步,因此为了消除隐患,巩固地位,先下手为强,和齐王李元吉联合,动用各种手段,排挤陷害李世民,削弱李世民的权力。
从深层原因来看,这其实是李渊隐居幕后借李建成之手和李世民的斗法。我们知道每个朝代开国之后,都要对有大功的功臣进行清洗,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功高盖主的开国元勋专权对新生王朝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大多数的功臣都下场极惨,很难有北宋杯酒释兵权的美好结局。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立下赫赫战功,手握兵权,羽党众多,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这对于李渊来说,是非常忌惮的,如果李世民是太子也就罢了,但是他不是,这就难免生出事端,有可能动摇刚刚一统的基业。因此李渊希望通过李建成之手,逐渐削弱李世民的势力,以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一)内外私通,谗言诋毁
李渊称帝后,经过数年征战,天下一统,宇内承平,也该享受一下当皇帝的生活了。首先嘛,当然是饱暖思淫欲,大加宠幸嫔妃,不得不说,五十多岁的年纪日夜操劳,还真他整出了二十几个小皇子,真是老当益壮。但这就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这些王子大多年幼,不具有争权夺利的资本,老皇帝李渊又年事已高,如何才能保住这一份荣华富贵,就成为了后宫嫔妃安身立命的大事。
不需细想,这大唐的江山将来落在谁手里,谁就能主宰后宫嫔妃和王子的命运。彼时,成年的王子中就只有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
当然,最有可能得继大宝的就是李建成,而李建成也善于奉承贿赂这些嫔妃,为自己在宫中打探消息,替自己在李渊面前说好话。要知道,枕边风的威力可是惊人的。据传,为了巩固阵线联盟,加深彼此的羁绊,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竟然和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尹德妃私通乱伦,虽然宫禁密事无从证实,但可信程度还是蛮高的。一则隋末唐初宫廷内帏的私生活较为混乱开放,杨广的荒淫无度就可见一斑;二则财物、言语上的结盟远非身体、情感上的羁绊来的更紧密,更实在。总之,李建成在深宫中有了一席之地。
再说李世民的性格,清高孤傲,嫉恶如仇,对于那些仗着李渊宠爱的嫔妃,不屑于曲意奉承,拉拢结交。尤其是这些嫔妃的亲属们平日里,在长安城内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鱼肉乡里,更是为李世民所厌恶。
有一次,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叛乱后,李渊让其宠爱的妃嫔到洛阳去挑选隋朝的宫女和仓库的珍宝,这些嫔妃私下里却向李世民索要财物,为自己的亲戚求官,李世民不假辞色,当即拒绝,宝物登记造册上报朝廷,官位更是要授予德才兼备、劳苦功高的大臣,嫔妃由此嫉恨李世民,时常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还有一次天策府的官员杜如晦骑马经过尹德妃父亲尹阿鼠门前的时候,被府内家丁拽下马,遭到一顿毒打,连一根手指头都打断了,边打边叫嚣,你什么人,过我门前还敢不下马。事后,尹阿鼠怕李世民告状,就让女人抢先下手,诬告李世民门人欺负她的家人。李渊对李世民大加训斥,根本不听李世民的解释。
李建成当然也没有闲着。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时常被突厥侵犯,以李建成、李元吉为首的建议李渊,长安人多财富,烧毁长安,断了突厥劫掠的来源,向内地迁都,这样胡人的侵犯就平息了。李世民却力谏北方少数民族为祸中原自古有之,我们大唐圣主英明,带甲百万,如果因为怕胡人骚扰就迁都,这不是让天下人和后世史家笑话吗?我愿意秣兵历马,三年之内,平复突厥。最终,李渊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决定不迁都。但是李建成却伙同内宫嫔妃诬陷李世民,秦王以抵御突厥为名,总揽兵权,意图不轨,李渊心里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还有一次,在京城南围猎时,李建成送给了李世民一匹健壮但喜欢尥蹶子的胡马,李世民不知,骑上之后突然胡马尥蹶子,把李世民掀飞,李世民跃起后稳稳站住,没有受伤,就对手下说,这是想要用这匹马谋害我啊,但是生死有命,他们怎么能伤害到我。这事李建成知道后,就教唆和他有染的王婕妤在李渊耳边吹风说,秦王自称受命于天,要做天下的主宰,不会白白死去。李渊听后大怒,召来李世民,大加责备,李世民摘冠叩头,澄清自己从未说过,愿接受查证,李渊不信,彼时正好突厥来犯,不得已,李渊只得安抚李世民带兵抵御,但心里确实越发猜疑。
随着时间的加深,李渊听信谗言,三人成虎,越发疏远李世民,反而对李建成越发亲密信任。
(二)明枪暗箭,步步紧逼
武德七年(624年),齐王李元吉多次劝说李建成除掉李世民,但李建成还念在手足亲情,不忍下手。有一次,李渊待着李世民去李元吉的府里,李元吉一看,机会来了,当即命令护军宇文宝在寝室暗中埋伏刀斧手,准备趁机杀了李世民,李建成知道后,制止了他。
但随着与李世民的争斗日趋激烈,李建成也下定决心,准备除掉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得知李世民想要去洛阳避祸,要抢先下手,除掉李世民。之后,李建成设宴邀请李世民,却暗中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喝后心痛异常,吐血不止,还好救治及时。李渊得知后,觉得二人势同水火,再难两全,就想着让李世民去洛阳暂居,并把陕西以东的土地划归李世民节制,要仿效汉朝梁孝王的故事。李建成知道后,和李元吉商量认为,如果李世民去了洛阳,那就是放虎归山,龙入大海,再难控制。不如把他留在长安,多少也不过一人,方便控制。于是,想方设法打消了李渊让李世民前往洛阳的事宜。
与此同时,齐王李元吉也对李世民的手下尉迟敬德、程知节、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下手,栽赃嫁祸,让他们遭到贬斥驱逐,不断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适逢突厥进犯边塞长城,包围了乌城,太子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统帅各路兵马抵御突厥入侵,李渊同意,命令李元吉督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率军救援乌城,李元吉趁机请求让秦王下属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统军秦琼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检阅并挑选秦王帐下精锐的兵士以增强自己军队的实力。不得不说李元吉这招确实够毒辣,这是要把李世民整成孤家寡人。
而李建成更是有自己的计算,他告诉李元吉,等你出征的时候,我和秦王在昆明池为你践行,你在大帐中埋伏甲士,一举杀死秦王。到时候,我们向皇帝汇报李世民是暴病身亡,他肯定会相信的,到时候,你我内外联合,我逼迫老爹把国事交给我来处理,你在外杀掉尉迟恭等死硬分子,大事可定啊。但是这些事被秦王安插在东宫的内应,一五一十都告诉了秦王。
(三)暗中谋划,绝地反击
秦王得知李建成的计划后,就召来王府幕僚们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如此危难之机,秦王应当当机立断,不要为了信守匹夫的节操,而忘了国家社稷的大事,更以舜与其父亲、弟弟的事情来比喻,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李世民还是犹疑不决,他不想背负残害手足的骂名,便想找人算卦以占卜吉凶,恰好王府幕僚张公瑾从外面进来,夺过龟壳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的事,这件事有什么疑难需要占卜,难道占卜的结果不吉利,我们就不干了吗。李世民一回味,好小子,还是你说的有道理,当即决定展开行动。
武德九年(626年)7月1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淫乱,李渊大怒,准备明日审问此事。
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彼时,张婕妤探知了李世民的谋划,暗中告知李建成。但李建成认为京城防备严密,根本不在乎。我只能说,好小子,你这真是太自大了,你死的不冤。
李建成、李元吉通过玄武门,来到临湖殿的时候,发觉情况不对,想要调转马头,返回东宫。但是李世民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章贡搭箭想要射杀李世民,但是由于心急,一连三次都没射中。李世民见状,张弓射箭,一下就射死了李建成。这里我们看到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射箭技术,李世民都是杠杠的。后续,尉迟敬德率领七十骑兵赶到,当场射杀了想要跑去报信的李元吉。
彼时,东宫车骑将军冯力和副护军薛万彻得知李建成被杀后,决心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两千精锐兵马,为太子报仇。双方在玄武门激战,打了很久,薛万彻一看久攻不下,准备进攻秦王府。这是,尉迟敬德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战意全无,四散溃逃。
四、玄武门政变的最终结果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诛杀于玄武门,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人均伏诛,并除宗籍。李建成和李元吉亲信者一百余人伏诛,后李渊下令赦免,只把叛逆罪名加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上,其余党羽,概不追究。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李渊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9月3日,李渊颁布诏书,传位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坚决推辞,李渊不许;9月4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