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闪一闪亮星星》爆了!
上映第二天,票房破5亿,一周后,票房直逼7亿,成绩一骑绝尘,领跑元旦档。
与此同时,它的口碑却爆炸了!
片方之前宣传的浪漫唯美“下雪特别场”,观众实际迎来的是“雪灾”现场。
全国各地的影院,花样百出——
有雪花变异成泡沫的;
有局部下雪的;
有自助式的;
还有“指哪哪下”的;
主打一个你既没听说过,也没见识过
。
咱就说,这雪是非下不可嘛???
从观众的反馈看,别说是雪了,就连看片也是没必要的。
很难想象,电影和剧版是同一个制作团队。
故事开局便是屈楚萧、张佳宁身穿宇航服,分别站在月球上,像是青春版的“流浪月球”。
一个小时过去了,不知道主角在干嘛,随后反手空降一个平行时空。
逻辑不通,人设降智,内容注水。
顶多60分钟能搞定的剧情,硬是靠吞吞吐吐地念台词+MV式慢镜头多拉了半小时。
最可笑的是,结局反转全凭女主一张嘴。
艾玛,也不知道前面铺垫了个啥,是真觉得观众闲得慌嘛?!
看了本片,厂长最大的感触是,人不能太轻信宣传,再怎么会整活,搞得再花哨,都不如踏实地讲故事。
最动人的,永远是镜头里流露出的真诚——
《蓝色大门》
本片上映于2002年,获金像提名。
豆瓣上,43万多人打出了8.4的高分,这搁现在的华语市场,也绝对称得上青春爱情片中的佼佼者。
有人说,它适合单纯如水的人来看。
厂长却觉得,我们长大成年,经历得越多,越值得去回味。
因为《蓝色大门》能让人捡起回忆,纪念那些所逝去的青春。
片中,有青涩的桂纶镁。
这是她第一次拍摄电影,也是第一次担任女一号。
她的脸上不施粉黛,留着清爽短发,微微一笑,很戳人。
陈柏霖阳光、健康、乐观,由内到外都是校园里招人喜欢的类型。
这样的两个人,在绿意盈盈的台北夏天,屏蔽掉了一切与美好无关的东西,定格美好瞬间。
学生时代,人人都有当时最好的朋友,一起做淘气的事情。
比如孟克柔和林月珍为了逃掉体育课,便装作崴伤,坐在操场边的树荫下聊天。
话痨阿珍不停地讲一个男生,他怎么好,怎么帅,怎么迷人。
她说他是她的老公。
而阿柔在一旁,听着闺蜜说荒唐的话。
既然这么喜欢他,为什么你不去告白?
性格爽朗的阿柔发起灵魂一问,结果阿珍低下头,秒怂。
她只敢在阿柔的面前,表达对男生的喜爱。
这天晚上,阿珍拉阿柔去体育馆,周围没有一个人,只见泳池里一个男生在游泳。
这男生名叫张士豪,正是阿珍口中的“老公”。
她们躲在栏杆后面,偷瞄张士豪,期间,阿珍请阿柔帮忙自己告白。
谁成想,阿珍的话音刚落,阿柔就扯着大嗓门喊“张士豪,有人喜欢你,想让你当男朋友”。
阿豪听到,受到了惊吓,他害怕保安听到,吆喝说话的人快闭嘴。
就这样,阿柔站了出来。
此时的阿柔对阿珍怒其不争,她怎么这么弱,不敢露面,还提前逃走了。
阿豪看到阿柔,无论她怎么解释,他都坚信是阿柔暗恋他,口嫌正体。
从这一晚开始,三人命运的齿轮转动起来......
区别于现在很多同类型,本片没有过度的滤镜,也没有精致的服化道,很接地气,画面流淌着生活的气息。
这气息让人觉得熟悉又平静,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
比如在川流不息的小街道,骑着单车,吹风;
比如在夜晚的海边,听着篝火的声音;
比如在校园里,学生们打完篮球,汗流浃背;
......
淡淡的情愫,流淌在治愈的风景中。
不难猜测,在接下来的剧情里,阿柔在阿豪和阿珍中间充当丘比特的角色。
阿柔拉着阿珍,在阿豪面前刷存在感。
阿柔帮阿珍传递写给阿豪的情书,可是,落款却写的是阿柔。
意料之中的,阿豪逐渐对阿柔这个女生产生兴趣。
他搞不懂为什么见了面对他冷丁丁,没好脸色看的阿柔,会给他写情书,用词还那么暧昧。
他不懂阿柔为什么要“口是心非”。
如此大的反差,让他愈发觉得可爱。
看到这,或许会有人猜测,两女一男,势必闺蜜两个要闹掰。
放心!烂俗的设定并没有出现!!!
阿柔无比在乎阿珍,她对阿豪坦诚,自己可能不喜欢男生,而是喜欢女生。
当她对阿珍试探性的一吻后,得知阿珍不可能喜欢自己,便努力把她推到阿豪的身边。
阿珍是典型沉浸在暗恋中的女生,所有的情绪都围绕着阿豪,但只敢想,不敢做。
她只敢偷拍他,收集他丢弃的东西,拿着阿豪的笔一遍又一遍地写着张士豪三个字。
她想着,等到笔芯空了,阿豪会不会喜欢上她。
阿豪一如既往地阳光、爽朗,他听到阿柔的独白后,并没有表现出诧异。
他依然会和阿柔骑自行车在马路上追逐,开玩笑,永远是那个明朗的大男孩。
临近分别,他对阿柔说——
我叫张士豪,O型血,天蝎座,游泳队,吉他社。要是有一天你喜欢男生了 一定要告诉我。
是的,阿豪理解阿柔。
他知道阿柔出生在单亲家庭,从小父亲就离开了,只有母亲一个人将她抚养长大。
阿柔没有什么亲近的人,这些年都是阿珍陪伴在她身边。
记得阿柔被阿豪告白后,她躺在床上问母亲,“爸离开的时候,你是怎么活过来的。”
母亲淡淡地回答,“我不知道,就这样活过来了。”
在豆瓣上,看到这一则评论——
我们每个人都以为我们不会成为自己不希望变成的那样。可是到后来我们总是忧伤地发现,象许多别的人一样,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许多初衷也忘记许多心愿,我们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了我们本不希望的那样。
就像阿柔在影片结局的旁白,“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
这部电影,更像是回首往事时候,导演送给每一位观众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