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昌河,很多人可能会一脸茫然,觉得这名字有点熟,但又想不起到底是干啥的,可要是问问上点年纪的人,十有八九能聊几句,当年昌河和铃木联手,真不是吹牛,造出来的车确实够实用,其中一款昌河M50S,还曾经凭借月销18590台的成绩在微面车市场里叱咤风云
可惜后来铃木退出,昌河也逐渐没了声响,这款车的身影更是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谁能想到,当初7万多的售价,现在二手车市场只要9808元就能找到,甚至有人戏称“开回家都不心疼”
要说这辆车,确实有点料,4.5米的车身,2.79米的轴距,乍一看就不像是五菱宏光那种方方正正的微面车,而是更有点设计感的意思,前脸不算花哨,却特别耐看,腰线利落流畅
尾部干净利索,搭配稍稍偏运动的车身比例,实用中又带了点个性,虽然如今看来,可能不算特别时尚,但在那个年代,可是比五菱宏光要显得更“洋气”一些
坐进车里,你会发现它的用心之处,真皮座椅采用了拼色设计,这种“小奢华”风格让人有种惊喜感,第二排是独立座椅,带扶手,舒适性相当不错
最吸引人的是它的空间表现,后排完全能让人“葛优躺”,椅子一放倒,两个人躺下绝对没问题,要拉点货更是轻松到位,对于当时很多人来说,开着它既能载货也能载家人,真是又实用又体面
它的动力表现同样值得一提,搭载的是铃木家族的K系列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那个年代可是出了名的皮实耐用,虽然1.5L的排量不算特别大,但对于一辆主打微面功能的车来说
已经足够用了,而且它的油耗控制得很优秀,百公里油耗只需要6.1升,搭配92号汽油,一箱油能跑到878公里,绝对算得上经济又省心
当然,它也不是没有槽点,方向盘确实轻巧,单手打方向很容易,但长时间开下来,换挡偶尔有些顿挫感,让人有点不太舒服,不过考虑到车本身的定位,这些小问题倒也不算什么大毛病
真正让人惋惜的,还是它的市场命运,那个年代微面车市场竞争激烈,五菱宏光凭借超高的知名度和渠道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昌河M50S即便产品力不错,也始终难以真正威胁到对手的地位
与五菱宏光相比,昌河M50S其实有很多优势,比如更宽敞的内部空间,更豪华的内饰设计,还有那优异的燃油经济性,在底盘方面,它采用的是铃木的技术
焊接工艺相当精湛,就算跑了20万公里,车架依然牢固耐用,这点可是很多同级别车型比不了的,操控上虽然谈不上“指哪打哪”,但整体表现却非常平稳
可惜,再好的产品,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市场环境。昌河M50S的失败,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品牌影响力的不足,五菱宏光凭借强大的网络覆盖和早期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垄断了微面车市场
而昌河虽然产品力在线,却始终难以突破消费者对五菱的认知,再加上铃木的退出,更是给这个品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回头来看,昌河M50S的命运或许早已注定,它曾经风光无限,却在品牌没落的潮流中被迫低头,现在以9808元的价格出现在二手车市场,确实让人感慨万分
这样一辆在功能上几乎没有硬伤的车,为什么会败得如此彻底?是消费者变得更务实,还是市场对这样的车型失去了耐心?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你怎么看?
他们自己厂的人买吗?
江湖上的名字:昌河宏光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