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绝大多数人的期望:儿孙满堂,天伦之乐,安度晚年。
这种期望,真有可能成为现实吗?
概率很小。绝大多数的老人,都无法享受儿孙满堂、天伦之乐、安度晚年的福气。
这一点,看看农村的老人就知道了。他们的宿命,不过是沦为孤寡留守老人罢了。
人,之所以期望,就是因为现实很难做到。否则,也就不会期望了。
老了才看透:什么天伦之乐,什么儿孙满堂,其实都是自己骗自己。
02
没有钱,连亲人都不可能团聚在一起。
一个问题:为什么农村的老人,都会沦为孤寡老人?
原因很简单,农村贫穷,家里没钱,子女长大之后,都需要外出到城市打工。这一打工,就是一年的时间。
所以,我们会发现,每一年的返乡春运,都挤满了人。这些人,都是归家的游子。
除了过年的时候见一面,其余的时间,其实连面都见不到。
理想化的情况:哪怕家庭再贫穷,亲人也能相聚在一起,有感情,有温度,有幸福。
现实中的情况:只要家庭贫穷,亲人就需要外出打工,感情什么的,早就被生活消磨了,愈发现实,愈发冷漠。
所谓“汤无盐不如水,人无钱不如鬼”就是这个道理。
人老了,要想安享天伦之乐,第一时间,是家庭有钱。满足了物质基础,才能进一步满足精神需要。
03
子女成家后,跟父母的距离,将渐行渐远。
如果你的孩子已然成婚,那你肯定会有一种感觉:子女跟父母的距离,渐行渐远了。
之所以渐行渐远,就是因为这两代人,早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子女还未成婚,依旧在原生家庭里边,跟父母自然是一个家庭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牵挂,只有跟父母的牵挂。
子女已然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那他们就会远离原生家庭,跟父母就不是一个家庭的人了。他们有了其他的牵挂,远胜于对父母的牵挂。
父母和子女,你是选择父母呢,还是选择子女呢?
毫无疑问,会选择子女。人性就是,对自己生养的后代,满是珍惜宠爱。而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多了疏远和背离。
不说父母,就说另一半。是父母的话管用,还是另一半的枕头风管用?
答案,始终是不言而喻的。
04
绝大多数的老人,都无法享受天伦之乐。
这个时候,肯定有很多老人抱怨,确实是带孙子了,但成为了“免费保姆”。
父母在老家,被子女接到了城市养老。
子女接父母到城市养老,目的是什么?目的很简单,要父母成为“免费保姆”,帮他们带小孩,搞卫生。
请保姆,需要几千上万块。而让父母来当免费保姆,那是不用钱的。
父母看在子女、孙儿的份上,也就心甘情愿来当免费保姆了。不仅没有工资,还需要受子女的气,看子女的脸色做人。
假设,你住在子女家,究竟是你命令子女,还是子女命令你?
毫无疑问,是子女命令你。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父母和子女,都是如此。
天伦之乐,对于免费保姆的老人来说,无从谈起。
05
写到最后
正是因为做不到,所以很多人会期望,会幻想。
现实的残酷在于,虽然有了子女、孙儿,但是,自己跟他们的关系却渐行渐远。要么沦为陌生人,要么沦为免费保姆。
城里长大的孙儿,回到老家,看到垂垂老矣的爷爷奶奶,真的会对爷爷奶奶有感情吗?
基本没有感情,还有可能嫌弃爷爷奶奶贫穷、老土、没有见识。
妄想通过后代,来满足自己的晚年幸福,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人到晚年,要想过得安稳、幸福,只能依靠自己,以及兜里边的钱财。有钱,子女会顺从你。没有钱,终究会久病床前无孝子。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