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摘银后续:央视发声澄清,教练揭露实情,本人回应令人心疼

面包飞满天 2025-04-11 11:25:13

全红婵,这名字现在可不只是跳水迷知道,全国上下几乎没人不认识她!

当年东京奥运会,她一跳成名,“水花消失术”直接封神,10米跳台的高光时刻让全世界都惊叹:中国又出了个跳水小天才!

但最近在墨西哥世锦赛上,她却只拿了银牌,这消息一出,网络立马炸了,网友们各种猜测:“全红婵怎么啦?这八个月发生了什么?”

其实,小姑娘自己在赛后采访里就坦白了:“曾经的感觉可能找不到了。”

一句话,说得轻轻的,却藏着她一路走来的辛苦和挣扎。

说到底,她正处在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对跳水运动员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

以前她是那种瘦瘦小小的“灵巧型”,但现在呢,长高了不少,肌肉也更发达了,体重从34公斤涨到了42公斤,听着没多少,但在空中转体、入水那几秒,影响真的大得惊人。

别急,成长的烦恼每个运动员都会经历!

根据国际泳联的数据,女子十米跳台选手每增加一公斤体重,入水时的转动惯量就会增加5.7%。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对跳水这种讲究极限控制和精准动作的项目来说,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了。

全红婵如今体重上涨,意味着她每跳一次都得在空中克服更大的阻力,完成动作的难度也更高了。

在墨西哥世游赛的第三跳中,就因为多出来的那0.1秒滞空时间,导致她身体在空中略微倾斜,最终出现失误,痛失金牌。

和体重较劲的“红姐”

别看全红婵年纪不大,她为了回到巅峰状态,不断努力尝试!

每天训练时间比队友多出整整一个小时,别人休息她还在练,饮食方面更是精打细算,一口多余的都不碰,就为了把体重控制住。

可青春期发育这事儿,不是你想压就能压下去的。

身体长高了,肌肉分布变了,重心也变了,她以前练了十年的肌肉记忆,现在几乎得从头来过,重新去适应全新的身体状态。

尤其是她在东京奥运会上惊艳世界的207C动作,曾经的平均得分动不动就能冲到95分以上,堪称无敌杀手锏。

可现在呢,受到体重的影响,想要找到原来的感觉还是有点难。

好在她身边的教练是陈若琳,那个当年叱咤跳水界的“跳水皇后”。

陈若琳自己也曾熬过发育期的艰难,对这段时期的困扰特别理解。

她说,现在全红婵已经长大了,教练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一味严管,青春期的孩子,越压越反弹。

她得自己学会调节,学会在训练与成长之间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其实,全红婵的队友陈芋汐也经历过类似的挑战。

那阵子她身高猛涨,照样靠着严格控制饮食、高强度训练,硬是把体重压在42公斤以内。

运动员为了不被淘汰,每一口饭、每一滴汗都算得清清楚楚,这份苦,外人真是不容易体会。

面对外界的各种质疑和议论,全红婵的态度可以说是既成熟又冷静。

她没有为自己找借口,也没上网发声抱怨,而是默默接受了比赛结果,迅速投入到后续的训练中。

没有高调回应,也没有情绪波动,更多的是一份难得的沉稳。

对她来说,与其纠结过去的荣耀,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的挑战上,用实力说话,用下一跳来回应一切。

不过,网上关于她这次失利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

有网友觉得,以全红婵的实力,这种级别的失误不应该出现,甚至有声音猜测是不是“让分”了。

毕竟冠亚军都是中国选手,这种联想并不稀奇。

但相关官方很快就做出了回应,明确表示比赛不存在操作问题,全红婵的失误是因为身体发育带来的技术适应问题,是竞技体育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

其实大多数网友还是理解和支持她的,大家也都知道她还年轻,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状态有波动完全可以理解。

很多人相信,只要时间给够,空间给足,全红婵一定能重新站上最高领奖台。

除了身体发育的影响,频繁的商业活动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因素。

自从奥运会一战成名,各种代言、访谈、活动接踵而至,这虽然提升了她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但对一个正在发育、需要大量时间专注训练的年轻运动员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她的恢复和训练时间,也可能在心理上造成一定分散。

很多网友也呼吁,希望能够适当减少她的商业曝光度,让她回归赛场的纯粹和专注。

全红婵的故事,其实早已超越了一名跳水运动员的范畴。

她的经历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无数年轻人在成长路上可能遇到的困惑与挑战。

在追梦的道路上,如何战胜身体的变化、舆论的压力,又如何在质疑和期待中坚持初心、不忘初心。

从东京奥运会一鸣惊人,到如今在青春期坎坷中摸索前行,18岁的全红婵正在经历人生的重要转折。

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数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和无数汗水的积累。

如今,站在人生的新阶段,她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有成长中的自我重塑。

她需要的不只是天赋,还有坚持、智慧与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

她告诉我们,真正的冠军,不是在巅峰时的闪耀,而是在低谷时的坚持。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终会以更成熟的姿态再次飞跃。

这个阶段的她,更需要的是理解、包容与鼓励。

央视的报道用理性温暖的方式,记录了她面对挑战时的真实状态,也传递出了体育的真正意义:不只是胜负,更是成长、坚持与拼搏。

全红婵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胜败从不是评判一名运动员价值的唯一标准。

真正动人的,是那份永不放弃的信念和一次次挑战自我的勇气。

全红婵的故事,不仅感动了无数观众,也点燃了许多人内心对梦想的坚持。

她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放弃希望,就还有无限可能。

那个曾在东京奥运会上用“水花消失术”惊艳世界的小女孩,如今正在成长,身高的变化、体重的波动、技术的适应,这一切都让她的跳水之路充满挑战。

但她从未退缩,依然每天坚持训练,默默努力,只为有一天能再次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在跳台之上。

我们相信,未来的赛场上,她会带着更加成熟的眼神和更坚定的步伐归来!

参考信源

人民日报

上观新闻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