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术:量化宽松如何重塑经济命运

小毛军武啊 2024-12-12 21:40:44

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分析研究了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10多年来,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最为积极的表述。被解读为新一轮量化宽松的开端。

到底什么是“量化宽松”?对社会经济有怎样的影响?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

01— 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由中央银行实施,旨在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通常涉及中央银行购买资产、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提高资产价格等步骤。

每个字都认识,可是仍然不明所以?

想象一下,经济社会就像一个巨大而冰冷的水族箱,而中央银行就像是控制水流入的人。当水族箱里的水流不足,水温太低,鱼儿(也就是企业和消费者)可能就会感到困难,游不动,甚至可能会死亡。这时候,中央银行就会打开水龙头放水(而且是温水),这个水龙头放水的动作就是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就是中央银行大量购买政府的“借条”(也就是政府债券),这样做就像是往水族箱里加水。这些新加的水(货币)会让水族箱里的水流更加充沛,鱼儿们就能游得更欢了。

因为水(货币)变多了,鱼儿们借钱(贷款)的成本就会降低,也就是说利率会下降。这样,鱼儿们就更愿意去冒险,去尝试新的东西(投资和消费),这有助于整个水族箱的生态变得更加活跃。

但是,在这个巨大的水族箱里,如果中央银行(控制水流的人)加水的方式不当,可能会导致水族箱里的某些区域水温太高、太多,而另一些区域水太低、太少。这就像量化宽松政策如果实施不当,可能会导致资金过度集中在某些市场或领域,而不是均匀地流向整个经济。这种情况下,资金过多的市场可能会出现价格过快上涨(通货膨胀),而资金不足的市场则可能仍然面临困境。

02— 量化宽松对社会和公民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这个巨大的水族箱里,有各种各样的鱼儿(代表企业)和水草珊瑚(代表公民)。中央银行(控制水流的人)打开了特殊的水龙头(量化宽松),开始往水族箱里加水(增加货币供应),而且加的是温水。

对鱼儿(企业)的影响:水(资金)变多了,鱼儿们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游泳和探险,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贷款,用来扩大业务或者进行新的投资。

但因为水(资金)充足,所有的鱼儿都有机会游得更远,这可能会导致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企业需要更加努力地展示自己的价值,以吸引其他生物的注意。

对水草和珊瑚(公民)的影响:水(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充沛,温度也合适,水草和珊瑚也因此生长得更加茂盛。这代表个人在利率降低的情况下,更愿意贷款购买房子或汽车,或者投资于股票市场。

水族箱里的水流(经济环境)变得更加稳定,水草和珊瑚(公民)不用担心突然的干旱(金融危机),可以更安心地生长。

如果水流(货币供应)过多,水草和珊瑚可能会感到不适,因为水温(生活成本)上升了。这代表个人可能会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及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如果大量水流(货币供应)流向投机性较强的领域(如房地产或股市),而非实体经济中的生产活动,那么即便整体经济看起来繁荣,也可能隐藏着不稳定因素,最终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03— 量化宽松的历史

日本是被认为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发源地。

1997年后,日本在亚洲金融危机后陷入经济衰退,为应对日本国内经济的持续下滑与投资衰退,2001年3月,日本央行通过大量持续购买公债以及长期债券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使利率始终维持在近于零的水平。通过对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迫使银行在较低的贷款利率下对外放贷,进而增加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促进投资以及国民经济的恢。

初期设定的准备金账户余额目标为5万亿日元,此后又多次逐步上调,2004年1月上调至30-35万亿日元;相应的长期国债购买规模也由每年4.8万亿日元逐步上调至每年14.4万亿日元。

这一政策的实施,被看作是全球首次量化宽松操作,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尝试通过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对抗通缩,为后续其他国家央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提供了经验。

2007-20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都实施了类似于日本之前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在08年金融危机前持有的国债总额大约在7000亿到8000亿美元之间。2008年11月,美联储启动了首轮量化宽松政策。该月中旬,美联储着手购买价值6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到2009年3月,其持有的银行债务、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国库券总额激增至1.75万亿美元,并于2010年6月达到2.1万亿美元的高点。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美联储暂停了进一步的购买计划,但在2010年8月,由于经济增长乏力,购买行动再度启动。购买暂停后,随着债务到期,美联储的持有量开始自然减少,预计到2012年将降至1.7万亿美元。美联储调整目标,意图将持有量维持在2.054万亿美元,为此每月购买300亿美元的中期国债。

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即“QE2”,计划到2011年第二季度末购买6000亿美元的国债。这一政策在2010年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术语,标志着美国央行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此之前的量化宽松政策则被称为“QE1”。

2012年9月,美联储宣布了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该政策以11比1的投票结果通过,内容包括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同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至少到2015年,可能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这一政策实际上是为了每月减轻商业住房市场400亿美元的债务风险,因其开放式的特性,QE3也被称为“QE-Infinity”。2012年12月,FOMC宣布将购买额度从400亿美元增加到每月850亿美元。

2013年6月19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表示,如果经济数据持续向好,将“缩减”部分量化宽松政策。具体来说,他提出美联储可能在2013年9月的政策会议上将每月债券购买规模从850亿美元减少到650亿美元,并暗示债券购买计划可能在2014年中期结束。伯南克的声明导致股市在随后的三个交易日内下跌约4.3%,道琼斯指数在6月19日至24日期间下跌659点。2013年9月18日,美联储决定推迟缩减债券购买计划,并于12月宣布将于2014年1月开始缩减购买规模。在积累了4.5万亿美元资产后,购买于2014年10月29日停止。

2020 年 3 月 15 日,美联储开始实施自 2007-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四次量化宽松操作。美联储宣布通过资产购买实施约 7000 亿美元的新量化宽松政策,以支持美国的流动性,应对COVID-19。

英国央行自2009年3月起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截至同年9月,已购入约1650亿英镑资产,到10月底这一数字进一步增至1750亿英镑。从2009年至2020年11月,英国央行又进行了五轮债券购买,使得量化宽松的总规模达到8950亿英镑的高点。

英国央行对量化宽松政策设定了明确限制,包括购买任何单一发行的政府债券不超过其总量的70%,并且仅限于购买期限超过三年的传统(非指数挂钩)债务。最初,购债对象仅限于英国政府债券,后来扩展到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商业债券。

量化宽松政策旨在通过英格兰银行在二级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并以新发行的央行货币进行融资,从而提高债券价格、降低收益率和长期利率,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该政策最初旨在缓解英镑流动性限制,后来发展成为更广泛的经济刺激措施。此外,该政策也促使投资者转向股票等其他资产,推高资产价格,进而刺激消费。据2012年央行估计,量化宽松政策对家庭的好处与其持有的资产量成正比,富裕家庭受益更多。

2022年2月,英格兰银行宣布计划逐步缩减量化宽松投资组合,初步通过不续购部分到期债券实现,后续可能通过积极出售债券加速缩减。到了8月,英国央行重申了这一意图,并在9月与英国财政大臣的换文中确认了这一政策。在2022年2月至9月期间,有371亿英镑的政府债券到期,使得流通量从2021年底的8750亿英镑减少至8379亿英镑。同时,11亿英镑的公司债券到期,库存从200亿英镑降至189亿英镑,剩余股票计划于9月27日开始出售。

然而,2022年9月28日,英格兰银行发布通知,宣布计划“临时和有针对性地购买长期英国国债”,以应对市场因英国政府财政声明而出现的英镑汇率和债券资产定价的严重干扰。央行表示,此次购买将针对剩余期限超过20年的传统金边债券,且适用于量化宽松债券购买的现有限制将继续有效。购买资金将由央行储备提供,并将与现有资产购买分开管理。英国央行还宣布,尽管当前市场状况特殊,但削减现有量化宽松投资组合的年度800亿英镑目标保持不变,英国国债销售操作的开始时间将推迟至2022年10月31日。

欧洲央行在2009年5月启动了大规模购买资产担保债券的行动,并在2010年和2011年期间通过证券市场计划(SMP)从目标成员国购入了约2500亿欧元的主权债券。尽管如此,直到2015年,欧洲央行才公开承认其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

在杰克逊霍尔共识之后,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在2015年1月22日宣布了一项“扩大资产购买计划”,计划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的欧元区债券,这一政策转变标志着欧洲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重大调整。该计划涉及购买政府、机构和欧洲机构的债券。

这项刺激计划自2015年3月起实施,原定持续至2016年9月,预计量化宽松总规模至少达到1.1万亿欧元。德拉吉表示,该计划将一直执行“直到我们看到通胀路径持续调整”,这反映了欧洲央行在2015年初应对整个欧元区日益增长的通货紧缩威胁的决心。

2016年3月,欧洲央行进一步扩大了刺激力度,将每月债券购买规模从600亿欧元增加到800亿欧元,并开始纳入公司债券至资产购买计划,同时宣布向银行提供新的超廉价四年期贷款。从2019年11月起,欧洲央行恢复以每月200亿欧元的速度购买欧元区政府债券,以此激励各国政府增加借贷并投资于国内项目。

2020年3月,为了缓解COVID-19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欧洲央行宣布了一项7500亿欧元的疫情紧急购买计划(PEPP),旨在降低欧元区借贷成本并促进贷款增加。

04— 量化宽松的影响

研究表明,日本的量化宽松成功提振了股价,但似乎未能成功刺激企业投资的增长。

危机后发表的几项研究发现,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各种证券的长期利率以及信用风险。促进了 GDP 增长,但也适度增加了通货膨胀。较低利率将投资资本推向股票,从而推高股票价值,扩大富人和工人阶级之间的贫富差距。

欧元区的量化宽松成功避免了2013-2014年的价格持续下降导致的经济活动减缓、债务负担加重和投资消费减少,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并阻止了成员国之间债券收益率利差的扩大。量化宽松还有助于降低银行借贷成本。然而,量化宽松对 GDP和通胀的实际影响仍然不大,并且根据研究中使用的方法而异质性很大,研究发现GDP的影响在0.2%到1.5%之间,通胀的影响在0.1% 到1.4%之间。

欧盟的世界养老金理事会的金融经济学家担心,量化宽松政策会导致养老金的投资收益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那么养老金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导致养老基金的实际价值缩水。

05— 中国

在此之前,我国央行只在2009-2010期间使用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银行的破产,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影响。中国政府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2010年。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市场流动性增加,刺激了经济增长。2009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7%,经济增速逐季加快;银行信贷快速增长,M1同比增速高达38.96%,M2增速接近30%,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连续多个月份超过34%;政府推出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包括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这些措施给消费带来活力,促进了内需的增长;2009年A股市场表现强劲,全年上涨了105%,99.7%的个股上涨,93%的股票涨幅超过50%;虽然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下降了0.7%,但年底出现上升,显示出物价水平的变动。政策实施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关注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以防止全面通胀。

从2011年起,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热钱流动和金融风险,中国的货币政策基调重新回到了“稳健”。自那以后,大约14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货币政策基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时隔十余年,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重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这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创造怎样的机遇呢?我们是否应该重新评估和规划个人储蓄、投资和债务以及未来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阅读:0

小毛军武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