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件事没准备好,越做直播你的生意越难做

天真一笑 2025-03-12 19:05:54

今年的双十一确实很平淡,平淡得让很多媒体笑称双十一已经寿终正寝。

意思呢,是11.11这个营销节点已经不再特别,已经引不起多少波澜,沦为日常。

其实这是媒体的通病,不够新鲜的事物,在他们眼里毫无价值。即使双十一的影响力进一步延展到广泛的消费群体,他们也视而不见。

但它们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

前一阵,我发现周围一些岁数很大的长辈们,以前他们用智能手机都费力,现在竟然加入了双十一的抢货大军。

我不知道,这些七八九十岁的老人们,是怎么突然熟练使用购物软件和直播平台的,也许这有一个过程,我之前没注意而已。

这些老人平时对自己很节省,但是对双十一的便宜货、秒杀价,他们的表现出来的渴望,丝毫不亚于年轻人。

更值得年轻人汗颜的是,老人们买东西明显比年轻人更慷慨更无私,更为他人着想,他们在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分享而买。

比如他们的牙齿虽然大多已经退役,却会抢一堆咬不动的食品送给儿孙和亲友。

于是,我的家里这些天堆积了越来越多的,来自这些可爱长辈们的双十一战利品。

虽然本人对零食和各种山寨小商品不太感兴趣,但好几天看着这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包装,我这品牌营销的职业之魂情不自禁地燃烧起来。我开始以专业研究的目光开始审视起这些我几乎没听说过的品牌们。

但我心中对这些品牌毫无轻视之心,甚至是很尊重的,我知道这些叫不上名字的小品牌,和他们背后的中小企业及加工厂,才是中国市场经济真正的基底。

这些企业养活着大多数从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的农村和乡镇外溢出来的劳动人口,也是无数草根精英和实业经营者拼搏一生的心血,或是这一群体中年轻创业者的机会和梦想。

借着电商和新媒体的一个个风口,尤其是现在的直播带货,这些本来就很拼的企业,似乎看到一种希望,他们在这股被流量裹挟的市场竞争大潮中努力生存,用比以前还要卷的经营方式,争夺着平均下来并不算多的市场份额。

尽管平台把他们当作营造促销氛围的丰富“边角料”,主播们把他们当作利用信息差忽悠老铁的“宝藏新品”,他们还是为了得到流量而拼尽一切,无限压低自己的利润空间和成本。只为抓住一切机会,把货卖出去。

这种草根商业精神令人钦佩,也让人遗憾。他们中的很多产品,随着不断卖出去的数量,不仅没有积累任何品牌资产和价值,甚至可以说卖的越多,活得越苦,死得越快。

哪怕再多一点营销上的专业考量,哪怕老板再多学习一点真正专业的营销知识,这些企业本不应该生存得这么难,被流量压的这么狠,几乎每天喘不过气来。

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形象和产品力都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先说形象,首先品牌名称就不过关,很多一看就是无脑自嗨和不懂传播的产物,还有很多像是为了注册商标被中介代办们忽悠的产物。生僻字、无意义的谐音字,这种品牌名称禁忌,大量被使用。然后是广告语和包装设计,不是抄袭模仿,就是自以为个性,其实违背人性,给推广传播增加各种障碍。

再说产品力,这些商品里的食品,先不说工艺和品质,就说好吃,让人想再吃,这种最基本的产品价值,一个都做不到。可以不夸张的说,拆开看着还像那么回事的抄袭包装,里面的很多产品,狗都不吃!甚至有人拿这些叫不上名字的电商食品,用作各种惩罚游戏的道具。

品牌形象和产品你都没做好,后面的事你再拼再卷,也注定是一场商业的噩梦。所以你牺牲那么多利润和成本,换来的流量和销量,对你毫无意义,所以你卖的越多,你活得越苦,死得越快。

而你之所以连品牌和产品力都不及格,就在市场上跟一只无头苍蝇一样盲目的乱撞,是因为你的眼里,有对金钱的渴望,有残酷的市场拼杀,有自己的血汗,却唯独没有真正做好一件事情的热爱和慷慨。

赶紧用心打磨的你的品牌和产品吧,不要继续陷在这种你自以为的拼搏奋斗里,在一场场“大促”、“秒杀”中赌上你的生意和事业。

如果你其实本来想做好,但没有条件学习营销,或被线上自媒体平台上的各路卖课大师忽悠,可以多关注这个公众号,我们将不定期为你分享真正的营销知识和成功之道,包括真正的营销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案例。

关注我,更多改变你命运的见识,都在这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