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冬天,普通百姓同达官显贵、包括皇帝都用什么方式取暖?

莉莉奇葩说 2022-12-02 21:51:49

寒冷的冬天里面,现在的我们取暖可说是方法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有用电的空调、小太阳及壁挂炉;用水加热便携式的暖手袋、地暖供热,以及最原始的烧木炭、煤,东北地区农村沿用已久的烧土炕等等,无一不是人们为驱赶寒冷在同大自然做着博弈。

还记得奶奶那时候的取暖神器,一种外层为竹制外壳包裹着陶土烧制的“炉膛”,这既是四川农村老人家们必备的烘笼。冬季的农村,一天三顿过后,烧柴火的炉膛内都会余下大量的“炭火”,这便是足以温暖老人们一个冬季的好物。

尤其是当下的一些企业,甚至于开发出了可自由充电,及携带锂电池或者自主蓄热的各种内外取暖衣服?

有没有网友买过?有用吗?

那么古代人们都以何种方式度过寒冷冬天的?

首先,古代人们的头脑并不输给咱们,那时候的普通中等阶级已经开始普及了现在的暖宝宝原型,一种叫做“汤婆子”的古代人取暖神器。

据史料记载,宋代就已经有了“汤婆子”,“汤婆子”指的是一种以铜或者别的金属制成类似南瓜形状,中空、顶部一个开口加拧盖与提手,里面灌入热水随走取暖,也当做冬天夜晚暖被窝帮助提高睡眠质量的工具。至于现代,有些家庭用输液瓶装着热水放被窝,这同“汤婆子”是一个道理。

而普通家庭用不起铜制“汤婆子”这奢侈物,只买得起陶土制“汤婆子”,穷人用的“汤婆子”看起来不那么高大上且易碎,虽说咱没用过两者,但凭借想象应该是陶土“汤婆子”用起来更舒适。

古代人把热水叫做汤,而婆子寓意着哄人入睡,这便是“汤婆子”的由来!

然而达官显贵则是以火墙方式用作冬季取暖的神器,史记最早的火墙自汉代就有了,并被现在的东北农村以土炕结合沿用。

所谓的火墙,指的是以炉灶作为热源,将房间的墙壁砌坐中空同炉灶相连,而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取暖效果,其烟道一般设计成非常迂回与“蔓长”。其由空心短墙、炉膛及烟囱三部分组成,墙内以中空形式的横洞、花洞或者竖洞的烟道使热能同烟的流程加长,这样子烟道里面的热能就会散发得比较缓慢,起到积蓄热能作用。

古代农村穷人哪里有钱修建砖砌房,能用得起火墙的古代人一般都非富即贵,穷人家里就烧柴火砌炕或者陶土的“汤婆子”取暖。

燎炉

错误的论据: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作燎炉的取暖器具通常出现在一些官宦家庭,但通过查阅资料燎炉用于取暖的说法是错的,应该是一种类似现代的火锅餐桌为金属制成的炉具,然而燎炉是古代用于祈祷或祭祀用具,燎炉放在皇家,那是为过世皇帝烧东西的器皿。

最后一种就比较豪横了,以清朝故宫典型的“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为例?古代的皇帝同妃子公共场所用的采暖方法为火地,也叫做暖地,这便是现在地暖的前身。

至少清朝皇帝是这样的!

记得道光皇帝曾有一首诗句,里面有两句写到,“花砖细布擅奇工,暗热松枝地底烘”;另外,乾隆也曾今写过,“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的句子。如是换成平常百姓,巴不得寒冷的冬夜早点过去,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冬天夜里所待的环境必定是温暖如三月天了。

了解一番现存沈阳的故宫便能发现,原来皇帝所处的室内地下便是一个设计精良的取暖设备,炉膛口设在窗户底下,而炉膛与穿过房间底下的中空场所相连,房间的另一侧便是烟囱了。

满人把烟囱称为“呼兰”,而沈阳故宫的大烟囱不仅是地火供热,其共十一层,最上面还磊了三块砖头;十一层加上三块砖,最初皇太极这样做的目的是统一江山的寓意,只是却歪打正着将大清之后的气数言中了。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清朝末年的溥仪,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不巧的是溥仪只在位三年便被推翻。所以,大家将皇太极在位建造的故宫烟囱十一层比喻为十一位大清皇帝,加上溥仪的三年刚好同烟囱的设计不谋而合!

皇帝采暖的建筑来不得半点马虎,其地下为一个主烟道伴着无数支烟道及炉膛口及烟囱组成。主烟道距离地表最远,即主烟道在地下最深处;而主烟道相连的支烟道是以下而上的斜坡伴着蜿蜒状态接近地表,因此也被叫做蜈蚣道,而所有的蜈蚣道最后的出烟口都会汇集到一个地方同主烟道汇合,即偌大的故宫为何只有一个烟囱原因。

炉膛专人负责烧柴火,热能穿过整间屋子为室内的地面增加温度,而古代皇家地面都是陶土烧制的“地砖”,所以地火为具备蓄热能力的“地砖”加热,为皇帝和六宫粉黛营造出即便是寒冬腊月天也能让他们身处于温暖的三月天气环境。

皇帝于妃子们白天在公共场所的地火供热,到了晚上则改为火炕取暖,即东北地区的土炕一个意思。以清宁宫为例,其五间房只有一道正大门,其房屋之间以串联内开门,起到保暖作用,被叫做口袋房,这相当于现代的商品房设计。

而卧室内的建造火炕是以南北西三面为主“匚”,被称为“万字炕”。“万字炕”南北方向的炕面积比较北面的侧炕宽大许多,南北方向的炕位才是提供起居作用;同南北炕位连接的北炕实际是一个供热通道,形式咱们现代的供暖管道,而每个房间的火炕供热通道都同地火供热通道互通。

其烟囱出在地面上最主要用意是防火患,其一,烟囱难免会出现火星飞溅情况,加上故宫为建筑木结构为主,发生火患还得了?其二,这样以供热采暖为主的烟囱不适宜在高处,烟囱在最高处会加速热能的流失,难道当初的设计者也懂得虹吸原理?

写在最后:和古代人比较,现代的我们很显然幸福太多太多,即便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也没有享受过空调带来的舒适感。除了科技产品的可充电蓄热衣服之外,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超乎我们想象的取暖神器会接二连三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