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溥仪即将继承皇位,光绪皇帝说出两句话,道尽了现实的无奈

夏夜流萤迟归 2025-01-15 12:31:16

【前言】

1871年9月,年仅4岁的小男孩爱新觉罗·载湉迈进了紫禁城。一个多月后,他承接了龙袍与玉玺,当上了大清帝国的第十一位皇帝,也就是光绪帝。可是呢,这个如同天子般的位子,对这个尚还懵懂的孩子而言,无疑是权势和牢笼的双重束缚。

“让一个才四岁的娃娃当皇帝?这简直太离谱了!”这一轻声话语在朝堂上蔓延开来时,好些大臣都在心里暗暗摇头。他们瞧见,醇亲王得知自己儿子被立为储君这个消息后,两行热泪悄然滑落。这似乎意味着,这个孩子必定会度过毫无自由的一生。

【一 选帝篡位,权臣把持朝政】

载湉的父亲是醇亲王奕譞,他是慈安太后的弟弟,而慈安太后是先帝同治帝的生母。1861年,年仅5岁的同治帝坐上皇位,慈安太后作为他的监国,由此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之路。为了让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她把同治帝的顾命大臣给清除掉了,并且在政事方面和醇亲王构建起紧密的联系,时常叫他进宫一起商讨军国大事。

1874 年,年仅 19 岁的同治帝早早离世,且未留下子嗣。慈安太后开始到处寻觅傀儡皇帝,她期望找到一个既能够任她操控,又和她血缘关系较近的孩子。最后,她将目光锁定在了醇亲王的次子载湉身上。

“太后娘娘哟,这……这对那可怜的娃儿来说,着实太为难了。”宫里的一个老太监谨小慎微地劝说着,“那孩子才四岁呀,终归是需要爹娘在身边陪着、护着才行呐。”

“老太监,你瞎操心啥!”慈安太后怒喝道,“朕来做主,这孩子肯定会享尽荣华富贵,有啥可怜的!”

老太监满心无奈地退了下去,可心里头那是忧虑得很呐。果不其然,这一决定啊,就注定了这孩子这辈子的悲惨命运。这孩子被迫和自己的爹妈分开,过起了那种表面上被万人敬仰,实则孤立无援的日子。每天面对的,是那一波接一波的跪拜,还有那奢华无比的龙袍,再就是那个永远趾高气昂的权力代言人——慈安太后。

几乎每天,太后都会召见年幼的光绪帝。光绪帝只得跪在殿前,向太后禀报像“一日三餐吃得怎样,睡得如何”这类极其简单的生活状况。而太后呢,高高在上,用审视的眼神打量着这位如同傀儡般的皇帝。光绪帝就连想换一碗美味的点心,都得请求太后批准。这使得心气颇高的他异常难受,却又毫无办法。

【二 甲午求和,変法维新思想萌芽】

1894 年 7 月,甲午中日战争拉开了帷幕。在此之前,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引得日本插手,双方在朝鲜主权问题上产生了冲突。那时,刚刚亲政的光绪帝压根没瞧得上日本,他派遣军队赶赴朝鲜,打算借此小展身手,重振国家的威望。

“朝鲜那可是咱国家的藩属国,日本不过是个小小的岛国,它怎能跟咱这大天朝相较量呢!”这是那时朝廷上下官员们的共同看法。在他们心里,清朝依旧是“各国都来朝拜”的中心王朝,而日本仅仅是东洋的一个小国家罢了。就算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军事力量有些许提升,那也没啥可担忧的。

然而,谁也没料到战争会惨败至此。金州、牛庄等地方接连吃了败仗,北洋水师更是彻底覆灭。“这……这咋能这样呢?”眼瞅着日军一步步逼近京城,光绪和满朝的官员们又惊又怕。最后,迫于慈禧的施压,李鸿章跟日本签了《马关条约》,把台湾、辽东割让了出去,还得赔给人家白银2亿两。

“外国怎能入侵我疆土呢!”光绪恼怒地说道。他心里清楚,此次的失败正是洋务运动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导致的。要是不展开根本性的变革,清朝必定会走向末路。在维新人士的提议下,光绪帝着手进行改革,期盼着能让国家变得强盛起来。

首先得说废除科举这事,国内也新建了不少新学堂,还安排留学生去日本、欧美那些地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在组建新军的过程中,又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大力兴修水利,积极发展实业。光绪那可是学富五车,一心想让清朝来个大变样。

1898 年的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大刀阔斧地推动着各项变革,一时间,维新思想的风潮汹涌澎湃。对此,慈禧太后和保守派大臣满心忧虑,暗中谋划着要收回给予光绪的权力。

【三 软禁瀛台,权倾朝野】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毫无征兆地发动了政变。那天,光绪正在批阅奏折,冷不防一群兵卫猛然闯入,把他捆了个结实。“你们干啥呢!”光绪又惊又怒,没一会儿就被押解到瀛台,遭到软禁。就从这一天起,年仅36岁的他,开启了长达10年的被囚岁月。

“呜呜……”宫廷里传出了悲切的哭声。这是新入宫的宫女和太监们在为光绪的命运而哀伤。他们当中有曾经伺候过光绪的人,一边回想着光绪刚登基时那讨人喜欢的样子,一边为他的一生遭遇感叹不已。

“皇上啊,那可真是个苦命人,满心想着国家,却落得个被囚禁在这儿的下场!”一位老太监感慨道。

被困在瀛台的光绪,每日对着那锈迹斑斑的铁窗,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那扇窗外,来来去去的就只有那些护卫。到了晚上,这些护卫竟还把他捆得严严实实的,就怕他夜里逃走。光绪的身体越来越差,疾病缠身,可甭管他病得重不重,慈禧都丝毫不在意。

“要是皇上他在这儿突然没了命可咋整?”一名宫女满脸忧虑地说道。

“谁能去揣测太后的心思呢!”老太监大声喝止,“咱们能做的,就是祈求皇上龙体安康啊!”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再次把大权握在了手中,她下令将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康有为等人全部处死,京城的土地被鲜血浸染。死者的家属唯有含着泪收拾亲人的遗骸,不敢多言一句。然而,在人们的心底,却正悄然点燃着一簇革命的火苗。

【四 传位扶持,势单力孤】

1908 年 11 月 14 日,慈禧太后骤然宣称光绪帝病重难愈,让三岁的溥仪登上皇位。卧病在床的光绪知晓这事后,说了两句:“找个年纪大些的不是更好吗?太后的旨意哪有人敢违背啊!”这话里满是哀戚与悲凉,将他此刻的绝望与无助展露无遗。

“皇上,您可别太难过啦!”在瀛台里,一个老宫女抹着眼泪说道,“咱会陪着您走到最后呢!”

光绪帝虚弱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慢慢地把头点了点,眼神里流露出感激之意。

光绪对溥仪没啥不好的看法,不过他认为让一个才3岁的娃娃当皇帝,那这孩子肯定会成为又一个被权臣摆弄的傀儡。那个时候的光绪,早就把权谋之事看透了,心里清楚慈禧太后就是想要一个自己能够掌控的孩子来继承皇位,这样她在死后还能凭借摄政的名义继续把控权力。

“这么点儿大的孩子,咋能任由太后摆布呢!”宫廷里有人这般在私底下说道。

“你竟敢公然对太后提出质疑?”一个宦官扯着嗓子喊道,“依我看,你这是打算步康有为他们的后尘呐!”

就这样,再也没人敢公然对太后的决定提出异议了。没过几天,光绪在被囚禁的状态下病故,年仅三十七岁。而溥仪登基没多久,清朝就走向了灭亡。

光绪这辈子遭遇了太多的不公平和凄惨事儿,他本是个怀揣理想的君主,却一直被困在权力的樊笼里苦苦挣扎。虽说他的变法维新以失败告终,然而启蒙的思想已然深深印在百姓心中,迟早会催生出革命的狂风暴雨。透过历史的视角,我们所见到的,不单单是这末代君王的无可奈何,更是整个时代的压抑以及变革的真实写照。

【结语】

历史当中从不缺乏英雄,然而真正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常常是那些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苦苦挣扎的改革者。光绪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风雨如晦的时代,他大胆地进行革新,可终究难以摆脱那个时代的悲凉命运。虽说他的变法未能取得成功,不过启蒙的火苗已然被点燃,最终化作了革命的烈焰,把这陈旧的封建王朝彻底化为灰烬。每当到了国殇之日,人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不该忘却像光绪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所谱写的历史哀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