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偶剧:不结婚,毋宁死?

坊间聊剧 2025-01-14 11:26:07

最近闲得蛋疼,扫了几眼国产古装偶像剧,发现一个奇观:这年头,不结个三五回婚,都不好意思出来见观众。

远的不说,《长乐曲》开篇嫁一次,结尾又嫁一次,活像赶着完成KPI;《度华年》更狠,直接来了个“婚礼三连”,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婚庆公司赞助的。

我就纳闷了,这古偶剧,怎么就跟“婚礼”杠上了?难道是编剧们集体失恋,想在剧里找安慰?

这事儿,要搁以前,还能扯上点“人生大事”、“礼仪之邦”的虎皮。但现在这些剧里的婚礼,与其说是还原传统文化,不如说是复制粘贴的流水线产品。

大红喜服一套套地换,凤冠霞帔一顶顶地戴,背景音乐永远是那几首喜庆的口水歌。就差在屏幕上打出“婚纱摄影,就选××”的广告了。

你说这“替嫁乌龙”吧,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但绝对是小概率事件。毕竟古代人结婚,讲究个“八字合不合”,比现在年轻人看星座还认真。哪能随随便便就换个人嫁?这要搁现在,不得被婆家告个欺诈?

还有那“接亲闯关”,更是现代婚礼的舶来品。古代人讲究含蓄内敛,哪像现在这么闹腾?真要这么搞,估计新郎官还没进门,就被岳父大人一顿板子轰出去了。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否定古偶剧里婚礼的意义。毕竟,华丽的服饰、精美的场景,确实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例如,《九重紫》虽背景架空,但其婚礼场景,从凤冠霞帔到乌纱帽、披红,再到红帐高堂,处处可见明代婚礼的影子,花轿迎亲、铜钱大雁等细节也颇具仪式感。

《柳舟记》则更侧重展现唐代婚礼的华丽风采,主角的描金织锦婚服、珍珠凤冠等细节,与《大唐开元礼》中对盛唐婚服的记载颇为吻合。

《墨雨云间》便在唐制汉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新郎的乌纱帽、簪花和红色圆领袍,新娘的青色齐胸襦裙,都力图还原唐代婚礼“红男绿女”的特色。

《度华年》虽是架空背景,其婚服却参考了魏晋风格,如东晋的金饰花冠、北齐的彩绘石雕等元素,展现了古代服饰的精美和中式婚礼的庄重。

这些力图还原古代婚礼的样貌,多少还能让人感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魅力。但问题是,现在很多剧,只学到了皮毛,没学到精髓。凤冠霞帔是有了,但背后的文化内涵却丢得一干二净。就像一个人穿了身名牌,却满口粗话,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古偶剧,把婚礼当成了推动剧情的工具。一会儿是“先婚后爱”,一会儿是“和亲联姻”,一会儿又是“冲喜”。反正只要剧情卡壳了,就安排一场婚礼,准能制造点矛盾冲突。

就像《永夜星河》里那场充满悬念的婚礼,表面上是喜庆,实际上是为后面的逃婚情节做铺垫。这种把婚礼当“万金油”的做法,不仅显得剧情俗套,也浪费了婚礼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说白了,现在的古偶剧,就是把“婚礼”当成了一门生意。他们知道观众喜欢看热闹,喜欢看俊男美女穿华服,就拼命地往剧里塞婚礼。

至于婚礼背后的文化内涵,他们根本不在乎。就像那些无良商家,只想着怎么赚钱,哪管你买的东西是不是假冒伪劣?

所以,与其说古偶剧“热爱”婚礼,不如说它们“热爱”婚礼背后的商业价值。红盖头一掀,全是生意。这才是古偶剧“婚礼”泛滥的真相。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