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间谍论持续升级!官媒点名狠批:胡锡进提醒违反劳动法

田园牧歌者 2025-04-25 16:16:09

前言:

董明珠“间谍论”引发热议,被官媒点名狠批:搞对立情绪,乱扣帽子!

资深记者胡锡进锐评,董明珠违反了劳动法,应该向所有海归群体道歉!

本该是董明珠连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大喜日子,却闹得这般沸沸扬扬,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董明珠连任董事长,公开讲话“内涵”小米

4月22日下午,格力集团召开了2025年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71岁的董明珠女士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以100%的投票率继续连任董事长。

董女士对公司的贡献有目共睹,格力集团在她的带领下发展迅猛,早已成功上市,全票通过也表明了大家对她的工作高度认可。

本该是个普天同庆的好日子,董女士也是兴高采烈地来了段演讲。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老太太几句话颇具争议的话,直接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此次讲话中,董明珠第一个引起高度关注的事情,就是“内涵”小米汽车。

上个月小米汽车烧死人的事情,都知道吧?再看我们格力生产的电车,在北京跑了十几年一起火灾都没发生,这才叫实力,这才是技术!

众所周知,小米SU7车祸事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最后却没给个说法,此事一直都是小米官方的一块心病。

然而董明珠却在格力股东大会上公开提这件事,突出他们汽车质量好是次要,主要还是想看雷军的笑话。

要知道,董明珠和小米老总雷军之间,可是有着不小的过节。

2013年,小米手机刚“火”起来,小米集团步入正轨没多久,总体实力肯定是不如董明珠和她的格力集团。

后来两人有幸共同参加一档企业家节目,雷军就半开玩笑跟董明珠打赌,说在5年内让小米的营业额赶超格力。

当时雷军下赌注1块钱,说白了就是想让小米和格力互相督促、友好竞争一下,毕竟这么小的赌注就算输了也不会损失什么。

但没想到董女士那次却较真了,直接大手一挥,放出豪言:“要赌就赌10个亿!”

虽说这场赌约最后没有生效,但两个人却因此有了“小过节”,两家公司多年来也一直在隐隐较劲。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如果以5年之期来看,董明珠确实赢了。

但如今的小米手机销量稳居国内市场前几,刚搞出新能源汽车,群众就排队下单。再反观格力,扬言造手机喊了几年,至今没卖出50万台,汽车的销量也很惨淡。

所以把时间线拉长,雷军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董大姐心里肯定不爽,最后才在股东大会上公开“拉踩”小米。

“我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人才观念遭质疑

在这次股东大会中,董明珠还谈到了对人才任用和管理的看法,同样是语出惊人,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首先董女士说,在格力的用人标准中,绝不会搞论资排辈那一套,如果你有真本事,就算90岁也能得到重用。

当然,董明珠也不是只喜欢任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年轻人她照样来者不拒。

她向股东大会报告,要推进管理层年轻化,这样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但不能过分重视年龄、资历,能否创新、是否负责、敢于拼搏,也是重要的衡量量标准。

董明珠这些观点得到了好评,网友们都觉得她说的没错,不能让学历和年龄“卡脖子”,这样会埋没很多优秀人才,有真才实干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还没等网友们夸上几句,董明珠接下来的话却犹如重磅炸弹,直接将全网都炸开了锅。

“我绝不会用海归派,因为海归派里有间谍!”按照董明珠的说法,她不知道谁是间谍谁不是,最后只能全都不用。

其实董明珠关于“间谍论”的观点,在很早之前就能印证,她以前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格力集团里没有一个海归派,她相信中国高校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她在采访中还说过:“不是海归不好,是我们更倾向于自己培养”。根据格力官网显示,他们旗下的1.8万名研发人员,确实是清一色中国人才。

结合这两次发言分析,我们其实不难看出,董明珠的立场是支持中国高校,为我们本土人才的发展保驾护航。

董女士也是一片好心,可是错就错在她的言论太过偏激,之前就对海归人才有偏见,这次更是上升到了“间谍论”的程度。

所以董明珠这种“一棒子打死”所有海归人才的观点,也迅速引起了舆论争议。

许多网友认为她的人才观过于片面、极端,身为一个集团掌舵人,却无故给所有海归派都扣了个大帽子。

不仅可能会影响留学学子的就业情况,还会伤害他们对中国企业的情感,甚至对格力自身的形象也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最后连官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公开点名狠批董明珠,记者胡锡进更是称董明珠已经违反了劳动法!

官媒点名狠批董明珠,胡锡进给出提醒

4月23日,新京报评论发文,就董明珠“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可能有间谍”等言论,发表了评论。

董明珠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才任用观,却被官媒两个大字贬得一文不值:落后。

文章中写道,用人单位即便不招聘海归人才,也没必要在这方面挑起对立情绪、扣帽子,这明显是对“海归”群体的极大冒犯。

另外,董明珠的“间谍言论”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无疑会加深社会对相关群体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

不单是新京报一家,就连人民日报也站出来,用直观、准确的数字,指出了“海归间谍”言论的不靠谱。

人民日报指出,在全国科技创新公司中,有将近3分之1的海归人才,有“国货之光”之称的华为,其5G团队中30%的成员也有海外背景。

这些鲜明的数据告诉我们,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下,“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科技公司加强对外信息、技术交流非常重要。

而对于董明珠的“间谍言论”,《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资深记者胡锡进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不管董明珠和格力用不用海归人士,她的话都违背了劳动法的内容,她应该对所有海归群体作出道歉。

劳动法第三条规定,所有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那么董明珠针对海归人才的“一概不用”是不是就有点越界了呢?

回看我国历史,早在百年前就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而建国后的钱学森、杨振宁等伟大科学家,也曾在国外留学深造。

如果连这些尖端人才都不重用,对于国家来说,也算巨大损失。再者目前国家也在提倡海外高精尖人才引进,说白了就是在鼓励海归回国。

当然,我们不能胡锡进的观点一定就是对的,董明珠女士的言论一定就是没道理的。

对于胡锡进,想必很多读者都有一定了解,他是国内最早一批反对抓间谍的“先进思想者”。

他本人曾在23年发微博,公开反对“抓间谍”,只是国家后来对抓间谍越发重视,胡锡进后来才删除了自己的不当发言。

这一次董明珠因“间谍言论”走上风口浪尖,胡锡进又跳出来说三道四,谁敢保证他到底安的什么心呢?

尾声:

从官媒对董明珠的点名批评,可以看出董女士这一次确实惹了不小的麻烦,最起码她的“间谍言论”的确不可取,我们不能给所有海归人士都打上“间谍”标签。

当然,我们也要从董明珠的话中汲取经验教训,毕竟“间谍”可能隐藏在人群中的每个角落,保持严防死打的意识,是绝对不会错的。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2025年4月23日——“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强势人才理论再惹争议

信息来源:新京报评论 2025年4月23日——“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