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李宗仁归国,毛主席问他想要什么职务,李宗仁:人大副委员长

历史在现 2024-10-01 20:54:45

1965年,李宗仁的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魂牵梦绕的祖国终于迎来了这位游子的回归,结束了多年的漂泊,心之所向,归途如愿。

归国后,毛泽东主席亲见李宗仁,以表重视。主席询问其愿就何职,李宗仁不假思索答:“人大副委员长”。然我党以三因婉拒之。

【一、想当人大副委员长】

李宗仁,国民党资深领袖,曾任代总统,其党内影响力仅次于蒋介石。其归国对我党而言,实为庆典之事,我党对此高度重视,热烈欢迎其归来。    

毛主席因健康逐渐隐退公众场合,然李宗仁归国,他仍破例两度设宴,彰显党对其重视。党与主席,素以仁义著称,初见李宗仁,主席一言即定其心。    

主席未提国民党过往恩怨,仅赞李宗仁将军抗日战功显赫,台儿庄战役功绩永存,令李宗仁深感动容。    

饭局间,毛主席轻询李宗仁归国后之规划,实则探其职位意向。李公早有成算,意续前国民党之职,即担任人大副委员长一职。    

毛泽东未直接回应其请求,转言此事由周恩来总理筹划。李宗仁谋求此职,地位使然,合情合理,彼时众多国民党高层已在我党身居要位。    

例如程潜与张治中将军,影响力深远。李宗仁以其威望,本应攀至更高职位。归国前夕,他深入研究我党体制,最终选定一职务,与彼时地位颇为契合。    

中央审慎考量后婉拒李宗仁之请,此重任非周总理莫属。会面之际,总理直陈中央决议,背后自有其深意。    

李宗仁先生的地位显著,他与其他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人如程潜、张治中相比,更显崇高。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他曾将蒋介石赶下野,这一英勇事迹更彰显了他的非凡地位和影响力。    

众人皆已洞悉,李宗仁岂能与众同仁等量齐观?此举恐对我党国际形象有碍。再者,以李宗仁之地位,统战一职更胜人大副委员长,实乃其专属舞台。    

李宗仁,当时大陆统战之首选,其成效远胜我党干部,影响力无人能及。虽国民党将领众多,然皆难及李宗仁之威望与成效。

李宗仁年逾花甲,鉴于人大副委员长职责繁重,恐其操劳过甚。我党拟为其安排优渥职位,旨在让其在大陆安度晚年,享清福之便。    

周总理一番解释后,李宗仁即刻领悟,表示回国只为归根,职位轻重皆不在意。他向周总理郑重承诺,若需他助,必当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二、思乡之情】

1949年,李宗仁心中镌刻不灭。那年,国民党黯然退守台湾,他虽身居总统之位,却难掩其落寞,不过一国之象征,徒留空名。

   

简而言之,他并未能如自己所愿行事,而是受到蒋介石的诸多束缚。不久后,李宗仁感到台湾难以久留,便毅然决定赴美。自然,抵达美国后,他便卸下了国民党总统的重担。

尽管他身为总统,但实则权力有限,真正决策的还是蒋介石。在美国期间,美国政府仅给予了他象征性的安抚,此后他便需自立更生。他在美国的生活并不如意,直至某个念头逐渐浮现脑海。

他愈发思念故土,昔日与老友相聚时光已成奢望,夫人之阻,使友朋渐疏,孤独日增。夜深人静,李宗仁常魂牵梦绕于大陆与故乡。

   

终下决心赴大陆,闻党惠策心愈动。惧囚笼而迟疑,周总理允自由行。中央颁“四可”策,尽显我党仁厚,李宗仁深受触动,终归心似箭。

虽面临美蒋阻挠,我党仍周密筹备,确保李宗仁平安归途。经不懈努力,李宗仁终踏上大陆,愿望达成。

【三、明智的选择】

李宗仁半生漂泊,晚年毅然归国,此举成为他生涯中最为正确的抉择,载入晚年辉煌篇章。    

周总理携贺老总、陈老总等亲临北京机场,迎接李宗仁归来。为缓解其紧张,周总理更邀民主人士同往。李宗仁深切感受到我党的诚意与尊重。

   

李宗仁半生戎马,抗战硝烟未散,解放烽火又起。老蒋退位后,他意外登临总统宝座,代价是异国漂泊数载。我党本可拒之门外,他却获接纳,此中深意,他心知肚明,而我党之宽容,未曾改变。

李宗仁对我党及主席满怀感激,大陆岁月成为他最快乐时光。他目睹了中国飞速发展,也深刻意识到国民党败局已定。其归国之举,更在国际舞台激起波澜,意义重大。    

其归国不仅触动了隔海相望的国民党将领心弦,更悄然在台湾播撒了我党政策的种子,悄然助力统战大局的稳步推进。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