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全球无障碍宣传日(GAAD)到来前夕,我们在上海见到了王家超。这位残奥会游泳冠军目前正在以全新的身份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巴黎残奥会:自2015年宣布从游泳运动中退役后,他选择加入了铁人三项运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残奥铁三第一人。
如今,距离巴黎残奥会的开幕仅剩三个月时间,王家超不敢在训练中怠慢,但也没有了他口中曾经东京残奥会前夕的那种过度的执念。东京之后,王家超意识到,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训练的方法、意识、环境、硬件条件与工具性设备都可能帮助他达到仅靠“埋头努力”所达不到的结果。在将训练的指导方针转为“练少、练精”之后,这也帮助他关注着更微小的细节与边际效应带来的进步。
王家超的个人社交媒体名是“独臂铁人王家超”,即使不了解他所从事的运动铁人三项,也很容易从他日常分享的内容中感受到一种“铁人”般的坚毅、勤奋和乐观。对于当面见到王家超的人而言,除了左臂处空荡荡的衣袖外,他几乎和其他奥运冠军没有什么差别,精瘦的身体、黝黑的皮肤、讲起话来语速平和又逻辑清晰。
王家超来自云南红河,在五岁时因为爬上村里的变压器而意外受伤,不得不进行左臂截肢手术。但幸运的是,他依然靠着一只右臂在村里的小河里学会了游泳,并在十岁被选入云南省残疾人游泳运动队。2012年伦敦奥运会,王家超在不同的游泳接力单项上分别获得了金、银、铜牌,但是这对于他来说似乎还不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在游泳里没有获得过一个单独个人的金牌,这促使着我还想要再去证明自己。”
除了想要“证明自己”,201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过后,王家超得知自己曾经的一些国外队友已经从游泳转向铁人三项,这在他心里也埋下了种子;尤其不久之后,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将残疾人铁人三项正式纳入比赛项目,王家超觉得是时候了。“到2016年里约要设立这个项目,这应该是我选择它的初心或者说动念。所以其实大概在2014年我就开始(进行铁人三项运动)了,正式开始是2015年。”
在开始真正的铁人三项训练以前,王家超就热衷于跑步和骑自行车,“我平时很喜欢骑自行车,大学期间去哪都是用自行车通勤;而在我以前觉得状态差的时候,也会去夜跑,我发现我跑步完就回状态特别好,所以从此也爱上了跑步。”王家超觉得,在很自然的情况下集齐了这三项运动,再转向专业就非常自然。
但尽管如此,在最初开始正规训练时,王家超也面临很多困难。
最直接的困难在于三项中的骑行,仅有一只手的王家超只能通过三个支撑点来控制自行车,即使是专业运动员,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地会摔车,同时比赛过程中的补给也会和健全运动员的补给不同。其次由于过去是游泳运动员,在面对铁人三项不同项目对体质的要求时,作为游泳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也并不能完全满足,“游泳运动员我们的骨骼关节这些都是比较柔软的恶,所以我经历了很多上,比如膝盖、胫骨,还会有崴脚,不同的伤,每一个项目都有新的伤。”
伤病是每个运动员所必须经历的事情,王家超对此也看得开,“有一些伤病是意味着你的某个部位肌肉薄弱,你就需要加强那个部位的训练。”他提到自己过去的胫骨骨膜炎,尽管痛苦,但每次经历后胫骨就会越来越硬,能够坚持的时间、跑得距离也会越来越长。在他看来,尽管铁人三项不能说是一个有“性价比”的运动——因为运动员要训练三种不同的运动才能参加一项比赛,而过去作为游泳运动员却可以有不同的比赛、不同的奖牌可拿,但是铁人三项的一种魅力也在于,他可以包容不同的人和运动员,“有的人是足球运动员,因为意外失去了左臂或者右臂,有的人是游泳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铁人三项都给了他们一个重新选择项目、继续运动生涯的机会。”
在 2016 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王家超以第四名的成绩无缘铁人三项奖牌,事后他与教练反思了许多方面,而以如今的视角看来,他认为最大的复盘结果在于一种训练思维。“我以前很执着,比如过去一天要四练,早上练、上午练、下午练晚上还要练,但是后来就觉得,我练那么多干嘛?练少一些、精一些,密度不用那么大,但是提高强度和质量。这也是一种成长。”
与王家超的采访发生在2024年的全球无障碍宣传日(GAAD)到来前,于他而言,大约从2020年,自己开始接触到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的设备与辅助功能,这极大地改变了他的日常生活和训练体验。“最早拿到的Apple Watch的时候我就觉得,哇,好酷。它可以语音控制、单手控制、触屏,还有手机镜像这些。虽然我不是视障人士,但是它已经考虑到了盲人群体 ,包括还有像老年人的心率、心颤这些。我觉得它就是能够帮助我,触及我所不能、听及我所不能和关注我所不能。”
通过各项辅助功能,王家超的日常训练变得更加科学和可视化,“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是参考性,而且这种参考性、这些数据的对比,能够很大提升对训练的兴趣。正是这些兴趣和可视化的进步让我们觉得训练是值得的、我的坚持是值得的。”按照王家超现场的演示,他可以仅通过握拳、点击手指、转动手腕等单手操作使手表进入训练监测状态,同时由于Apple Watch内置的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在铁人三项的项目转换时,他也无需再单独花精力来操作;到最后一项完成、训练结束,他只需要口头对话,即可完成一次训练记录。
“还有比如说我做平板支撑训练的时候,我会直接说 Siri 倒计时一分钟。它就会开始计时,非常灵敏。包括时事在监控的血氧,如果血氧太低我就会发现状态太差,说明身体可能出了什么状况。”王家超举例了很多在没有设备辅助时需要他人帮助完成的工作,而如今这都可以由他自己通过辅助功能完成,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强了他在进行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时的自信心。
上个月,王家超带着两位残疾人朋友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健全人的铁人三项比赛,其中一位仅有一条健全的胳膊和健全的腿,另一位则是上肢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二人虽然没有取得比赛的名次,但是却在赛后和王家超说到,自己爱上了这个项目。而对于王家超来说,比起自己在比赛中获得的名次,有这两位朋友的参与才是更让他高兴的事情。“我觉得残(疾人)健(全人)融合一定是一种风景,我们中国的铁三协会一直在倡导让人人称为铁人。残疾人也是人的一份子,所以如果残疾人也能参加,那就更好地体现人人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社会向好、社会进步的最好体现。”
在年幼时失去手臂之后,王家超的父母就一直鼓励他,认为他和别的孩子也没有什么不同。如今深度参与各项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社会公益活动的王家超也在践行着这样的思路,“每一个想要参与以及具备能力的残疾朋友来参与(健全人的铁人三项比赛),参与的目的并不是真的为了能够参加全国竞技、一定要拿奖,而是为了体现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残疾人也依然能够表现出生命力。”
王家超十分热心于青年人的公益活动。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自己回到家乡红河,为全州13个县市64余所学校开展的关注乡村留守儿童青少年的工作,也会格外在意当下中国年轻一代残疾人铁人三项运动的发展。在比赛和生活中,他都是青年人的最好案例,“我觉得体育最好的地方就在这,最好的案例也就在这里,可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观看,他们会说,你看人家带着假肢都能跑。所以我真的希望未来有更大无论是青少年还是老年,都能够加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它是对我们的青年人的最好的一种教育,或者说,是身心最好的一种雕琢。”
N:这些年时间里,有没有想要放弃过?尤其是发现2016年里约残奥会没有你所在的级别、2020年东京残奥会又面临诸多波折的时候。
王家超:我想放弃的时候太多了,每一次经历失败、某个阶段到达瓶颈期,都会有想放弃的念头,想着我要不要选择一个其他的路去走。但是这一切过后,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自己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放弃?如果放弃的话那做什么?运动员其实总有一天是要回归正常生活的,所以我现在会觉得,只要我在训练、在坚持这个运动,哪怕是有成绩的退步,只要不放弃,它依然是一种前进。
N:除了伤病之外,你觉得现在对于你提高成绩来说还会有哪些困难?
王家超:其实一直有的困难就是如何在长距离骑车的过程中去补给,以及是否能够调整我现在一直手臂支撑的状态,比如增加一个支撑的假肢。因为一只手的话,长时间长距离的比赛,比如90公里要超过两个小时,还有180公里的,单靠一只手平衡身体还是有困难,脊柱也会更容易受伤。
N:在过去的比赛生涯中,你觉得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比赛是哪一次?
王家超:还是东京,因为差“一点点”的感觉的感觉好难受,这种失败的感觉太强了,不过失败又是人生重要的一个。我对失败的定义是这样的,如果我的目标是能够参加奥运就好,那我拿一个第八名也无所谓,我是开心的;但是我的目标、期望值是第二、第三名,那第四名就会有很强的不甘,特别是当时是被一个我一直超越的对手突然超掉了。当然失败也能让人思考更深,去撕开自我,看看真实的自己的另一面。
N:你日常的工作中,有哪些是关于促进铁人三项运动发展的?
王家超:对我本身就把自己视为一个推动中国残疾人铁人三项的大使,当然我也很幸运被选入到亚洲残疾人铁人三项运动委员会,成为一名委员。毕竟这个项目在国内还是在缓慢的发展过程中,我觉得我走过了世界各地可以带来我了解到的各种信息,也可以作为一种桥梁。这项运动最重要的是,体现我们作为人的生命力。你想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独腿的小狗、一些独腿的猫在努力生活,那种真的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就是人都会被动物感动,更不要说残疾人,所以我觉得每一个残疾人,虽然我们身上是有劣势的,但是这也是我们的优势。
N:不考虑现实的科技水平的话,你最希望智能设备能够推出的新的辅助功能是什么?
王家超:血糖!因为我最近一直在研究血糖,因为血糖高了,人会觉得困,然后觉得乏味,会觉得手心脚心冒汗,会有觉得湿气重;血糖低了会觉得手心脚心发凉,然后会觉得低血糖会发抖。血糖很难控制,但是它又很重要,所以我会觉得如果某一天Apple Watch可以监控这个了,那真的是太厉害了。
采访、撰文:Kristin Zhang
编辑:唐卓人
新媒体编辑:Ciaran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