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她住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里,那里的房子都有个小院子。她特别喜欢在家里摆弄些花花草草,让家里充满生机。可是呢,每次去花市买花,不是价格太贵,就是那些娇贵的花不好养活。她就想啊,要是能找到一些既便宜又好养的花就好了。其实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烦恼,在城市里的小角落,或者是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想种点花,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社区花坛捡漏的事儿。社区花坛那可是个宝藏地方,里面有好多野花,这些野花说不定就能成为咱们家中的小确幸。
先说说那些适合家用的野花吧。有一种叫狗尾巴草的,在很多社区花坛都能看到。它长得毛茸茸的,就像小狗的尾巴一样,特别可爱。这种狗尾巴草生命力超级顽强,在咱们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生长。它不需要太多的照顾,就那么随便一插在土里,给点水,过个三五天就能活过来。而且它很适合种在阳台的小花盆里,看着那一抹绿色,心情都会变好。
还有马唐,这名字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它在南方的社区花坛比较常见,尤其是在那种有点潮湿的地形上。马唐的叶子细细长长的,有点像韭菜叶。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温度比较高的地方,比如广东那一带,一个月左右就能长得很茂盛。要是把它移栽到家里的小院子里,只要土壤不是特别贫瘠,它就能茁壮成长。
再讲讲看麦娘,这种野花在北方的社区花坛能看到不少。它开的花小小的,是那种淡淡的黄色,特别淡雅。看麦娘比较耐寒,在东北那种寒冷的地方,冬天过去之后,只要气温回升个几天,它就能开始生长。如果把它移栽到办公室的窗台上,每天看着它一点点长大,也是一种乐趣。
和狗尾巴草比起来,狗尾巴草更偏向于那种野趣的感觉,而看麦娘就显得比较精致一些。马唐呢,它的叶子形状比较独特,在一群野花里面很容易被认出来。
还有一种叫藜的野花,它在很多地方的社区花坛都有。藜的茎直直的,叶子有点像三角形。这种野花耐旱性很好,在西北那种干旱的地区,只要有少量的雨水,它就能存活。如果把它移栽到咖啡厅的室外小花园里,不需要太多的人工浇水,它就能活得很好。
藜和狗尾巴草相比,藜的茎更挺拔一些,狗尾巴草则是那种比较柔软的感觉。藜在干旱地区的适应能力很强,而狗尾巴草在一般的南方潮湿地区就生长得很好。
那怎么提高这些野花移栽的存活率呢?这里面也是有技巧的。在移栽的时候要小心,尽量保持野花根部的完整。就像我们对待一个小婴儿一样,根就是它的生命源泉。比如说看麦娘,它的根比较细,在移栽的时候要用小铲子轻轻地把它周围的土挖起来,然后快速地移到新的花盆或者地里。
移栽后的浇水也很重要。不能一下子浇太多水,也不能让它太干。像狗尾巴草,刚移栽的时候,土壤稍微湿润就可以了,过个三天左右再浇一点水,让它慢慢适应新环境。如果是马唐,因为它比较喜欢潮湿一点的环境,所以在移栽后的七天左右,可以适当多浇一点水,但也不能积水。
还有就是光照的问题。不同的野花对光照的要求不一样。藜比较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果把它放在一个阴暗的角落,它就会长得不好。而狗尾巴草在稍微有点遮阴的地方也能生长。
在社区花坛里捡漏野花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事情。有些野花可能是受到保护的,不能随便挖走。比如说一些珍稀品种,我们要爱护它们,让它们在自己的原生环境里生长。
我有个网友分享过她的经历。她住在成都的一个老小区里,小区的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野花。她特别喜欢其中的一种蓝色小花,后来她了解到这种小花叫鸭跖草。鸭跖草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在成都这种比较温和的气候下生长得特别好。她小心翼翼地把鸭跖草移栽到自己家的阳台上,按照上面说的那些技巧去照顾它。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担心会养不活,但是过了一个月左右,鸭跖草就长得很好了,蓝色的小花在阳台上特别显眼。
还有在北方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大叔特别喜欢摆弄花花草草。他在社区花坛里发现了藜这种野花,觉得很有意思,就把它移栽到了自家的小菜园子里。因为小菜园子阳光充足,藜在那里长得特别茂盛,还吸引了不少小昆虫呢。
这些野花虽然不起眼,但是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我们不需要花很多钱去买那些名贵的花卉,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社区花坛里就有我们想要的美丽。
那大家有没有在自己身边发现过特别适合移栽到家里的野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