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连澳大利亚都要去欺负的国家><“阿富汗难民”称呼的由来是谁造成的?最终又有谁对其负责?

生来活去 2020-12-03 15:18:04

大家都知道,阿富汗是个多劫多难的国家,自从19世纪40年代以来,几乎始终是在世界数一数二大国侵略下苦苦挣扎,但是最终却都让这些肆意践踏、侵略它国的大国,折戟坠地,颜面尽失,无功而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先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阿富汗屡被入侵的历史

一、英国在1839年至1919年间的三次入侵

第一次英国入侵是1839年,而在这之前的近十年间,英国下了功夫做足了功课,先后两次组织间谍深入阿富汗腹地搜集情报信息,从而使三万英印雇佣军一开战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从南部的坎大哈顺利地打到了首都喀布尔,推翻了当时的多斯特国王,并把舒贾扶上国王位置,建立了傀儡政权。阿富汗人民对此强烈不满,在多斯特国王和他的儿子穆罕默德·阿克巴·汗的带领下,从1841年开始义军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战斗连战连捷,迫使英军与阿富汗签约撤军。1942年11月,一支一万五千人的英军在撤退过程中屡遭伏击,最后只有一个军医生还。这样,第一次英阿战争历时三年零八个月,耗费一亿五千万英镑,最后以英国的惨败告终。

第二次入侵是在30多年后的1878年11月,英国以三万五千人兵分三路入侵阿富汗,谢尔·阿里汗国王紧急求救俄国,但却在没有任何回应中而死去,把这个烂摊子留给了他的儿子雅库布汗。雅库布汗继承王位后,不仅不抵抗,还与英国签订了《甘达马克条约》,同意英国控制阿富汗的内政、外交和边境口岸以及在喀布尔驻军,这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并逐渐形成了以雅库布汗兄弟阿尤布汗为首的抗英义军,并于1887年与英军在梅王德的战斗中把英军打得落花流水,使义军一战成名,让英军闻风丧胆,最终英军不得不全部撤军,但还保留着在外交上对阿富汗的控制。

第三次是1919年5月,是因为阿曼鲁拉汗继位后,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一直谋求摆脱英国的外交控制,并向英国提出谈判。所以向阿富汗驻开伯尔山口的边防军发动进攻。但是打了一个多月后,印度发生革命运动,英国见势不妙就与阿富汗签订了停战协定,承认了阿富汗的独立地位。这样,当年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三次入侵均以失败而告终。

二、苏联在1979年的至1989年的入侵

在大英帝国三次入侵阿富汗的同时,其实俄国早已觊觎着阿富汗,到了苏联时期这种欲望愈发强烈,意在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可是阿明上台后亲美反苏的意图明显,这让苏联大为恼火,便决定除掉阿明。于是,在1979年以友好资助的姿态,对阿富汗进行了近一年的侦查和破坏活动,并于1979年底以十几万兵力和上百架战机,突然侵入阿富汗,推翻了阿明政府,扶持亲苏的卡尔迈勒上台。

苏联的入侵,致使数以百万计的阿富汗民众沦为难民,纷纷逃亡巴基斯坦和伊朗,同时也激起了阿富汗民众的顽强抵抗,并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三股抵抗力量,一是以巴基斯坦白沙瓦为基地的逊尼派武装力量;二是阿富汗伊朗边境为基地的什叶派武装力量;三是部族和区域性武装力量,在面对苏联入侵问题上,三股力量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对入侵的苏军发动了全面的游击战争,只要有苏联人的地方就是袭击目标,不论机场、使馆、住所、部队、办公地,使得十万苏军陷入了深深地战争泥沼。

苏联原以为靠着自己强大的军力和现代化武器,消灭阿富汗抵抗力量不在话下,可迅速占领控制阿富汗,然而,苏联打错了算盘。阿富汗人民持久、坚强的游击抵抗,让苏军疲于应付,致使苏军官兵身心疲惫,士气低落,到了1986年被迫改变策略,想在撤军和停火问题上与阿富汗各抵抗力量谈判,却遭到了大多数抵抗力量的拒绝。在强大的外交、舆论压力和战事耗下去对其不利的情势下,苏联加速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进程,并在1988年通过多轮谈判达成日内瓦协议,到1989年2月苏联分批从阿富汗全部撤军。历时十年的苏联入侵阿富汗,最终还是以苏联失败撤军而收场。

三、2001年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从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到2014年结束阿富汗战争,用时13年,耗资一万多亿美元,阵亡2000多美军,虽然得到了在阿富汗驻军的机会,但这场战争的成败得失尚未定论。受害者无疑是阿富汗,但战争让美国声名扫地,同时也让伊朗、俄罗斯和中国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时机,伊朗的什叶派势力得以逐渐渗透到中东和中亚,“什叶派之弧”已见雏形;俄罗斯的发展强劲,在中亚和中东的势力得以巩固;中国有了十年的高速发展,在非洲、拉美、中东及中亚的影响力不断增大。美国想要通过阿富汗战争根除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目的也没有达到。撤军不是因为打不赢战争,而是重走了当年英国、苏联的路,经不起阿富汗反抗力量长时间的死缠乱打,游击抵抗,耗不起,耗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只有撤军一条路。

那么,阿富汗究竟为啥总遭大国侵略而它又总能让这些大国颜面尽失折翼而返?

阿富汗究竟为啥总遭大国侵略

阿富汗之所以总被大国惦记,主要是因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属于中亚国家,却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是东西方陆路交通枢纽,有通往南亚大陆的“锁钥”之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从版图上看,阿富汗东北与中国相邻,北部是苏联,苏联解体后是乌兹别克、塔吉克和土库曼斯坦三国,西部是伊朗,东南部是巴基斯坦,东北部是克什米尔地区。这样看阿富汗是个极不起眼内陆小国,但它却在亚洲心脏的特殊地理位置上,这就让阿富汗难逃大国博弈之地和多灾多难的命运。

事实上三大国明明知道对阿富汗用兵有可能不会有好结果,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出兵,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阿富汗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

第二次英阿战争前,沙俄与土耳其又打了起来。英国人担心俄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会在下一步争夺世界霸权上占优,于是扩军备战。而沙俄认为,印度是英国战略防御的软肋,而且占领印度对消弱英国霸权至关重要,所以想控制印度,这让与之相邻的阿富汗成了两国必争之地。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也是怕失去阿富汗,而无法能控制印度和伊朗,更谈不上把触角伸入黑海、印度洋,也就不可以掌控中亚、南亚和西亚等国。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主要目的还是实现其重返亚太的战略。所以,美国还一度在与阿富汗相邻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了军事基地,并向上它们提供经济援助。美国的目的是,围堵俄罗斯的同时,也从陆地上对中国实施包围。失去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基地,所以,进一步强化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而且,还把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建成美军在中亚地区最大的军事基地。

阿富汗为啥总能让这些大国颜面尽失折翼而返

三大帝国在阿富汗几乎都如出一辙地走了占领容易而长期控制难,最终折戟坠地无功而返的道路,原因之一是阿富汗民族能征善战,一致对外。原因之二是当地人更适应这里的特殊地形地貌,游击战术运用娴熟,而任何外来力量在此难以施展其长和长久坚持。原因之三是作为阿富汗最基层单位的部落,就是一个小社会,居住分散,独立自主,部落对于阿富汗民众来说就是国、就是家,任何外部势力不可能征服所有部落,所以难以立足,单靠武力、屠杀无法奏效,最终只好乖乖地滚回去。如此看来,要想征服阿富汗必须同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然而事实证明再强大的外部侵略势力在阿富汗也不可能同时拥有这样的条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