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通过对中国加征关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伤害了美国的企业。而在这场较量中,澳大利亚反而赚了不少。
自从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以来,已经过去了40天,中方说的“奉陪到底”,特朗普似乎并没有明白这个意思。

3月18日,彭博社报道说,从船舶跟踪数据来看,中国已经有40天没有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了。
而且,中国的买家已经找到新的供应商,这看起来说明他们不打算再从美国进口LNG,与此同时,这个话题上第一个冒头的是澳大利亚。

观察者网在3月18日的消息称,澳大利亚的能源公司伍德赛德和中国华润燃气签署了一份为期15年的长期供应协议,每年提供6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
这个变化真是出乎意料,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年初说的“LNG应该成为贸易谈判的筹码”听起来像个笑话,也说明全球能源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这也在提醒特朗普,不要小看中国,澳大利亚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作为美国的忠实伙伴,澳大利亚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头,但还是选择跟着美国走。

早些时候,澳大利亚因为这样的做法受了不少损失。前总理莫里森就是个例子,他坚持要跟着美国一起对付中国,结果自己吃了亏,美国却没有帮他。
而且,莫里森政府在这段时间还不断在国际上发表对中国的不当言论。
阿尔巴尼斯上任后,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才好像有了一些变化。他的政府似乎更注重实际情况,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跟随美国。

在全球能源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决定和中国签署长期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协议,这无疑是个聪明的选择。
这不仅能让澳大利亚的能源出口市场更加稳定,还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而美国如果继续和中国硬碰硬,最终只会自讨苦吃,事实验证了这个观点。
2月4日,特朗普对中国加征了10%的关税,这一天,中国也立即做出了反击,决定对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加征15%的关税,生效日期是2月10日。

此外,还对美国的能源机械产品等加征了10%到15%不等的关税。
在加税之前,特朗普非常自信,认为中国不会反击,没想到中国的反制措施来得如此迅速和强烈。到了3月4日,特朗普再次对中国加征10%的关税,这次中国又采取了加税等反制措施。

根据美国媒体之前的预测,美国对中国加征的两轮关税已经超过20%,而中国对美国的普遍关税大致也是这个水平。
这样的关税幅度美国是可以承受的,比如在能源行业,美国可以通过调整对中国的出口价格来应对,这样订单损失不会太大。

可是从加税开始到现在,中国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前瞻性。
以天然气为例,这一点恐怕是特朗普政府没有想到的。
今年1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说过,液化天然气(LNG)应该成为和中国贸易谈判的“筹码”。

现在,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国,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
美国原以为可以控制中国,却没想到中国有句古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供应网络,包括从俄罗斯的管道气、中亚的液化气和中东的现货气。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在中国的总进口中所占的比例,从2020年的15%降到了5.4%。
一开始,美国企业还抱有希望,认为中国“只会提高进口门槛”,现在他们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中国很可能会逐渐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这反映了一个他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其实是互利共赢的,双方都能从对方那里得到需要的商品,来满足自己国内的发展需求。如果美国想要挑起贸易战,甚至搞什么“脱钩断链”,结果肯定是没有赢家的。
除了天然气,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猪肉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最近,上千家美国企业突然发现,他们对中国出口猪肉的资格无法续约,而中国方面也没有回应他们的申请,这让更多的美国企业感到不安。
这意味着,他们的出口资格随时都有可能被取消。
中国庞大的市场本身就是我们反击外界压力的一张王牌。

这次只是液化天然气(LNG),将来在农产品和其他领域,中国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到时候美国要付出的代价肯定会更大。
美国现在的做法就像是在自找麻烦,想要和中国“脱钩”简直是痴心妄想。
我建议特朗普为了国家的经济和人民好好想一想,难道就只有“脱钩”这一条路可走吗?
【参考资料】
中国暂停对美进口天然气,转身将订单交给澳洲,鲁比奥的筹码作废 - 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317199484703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