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些无知的人,只知道羡慕欧洲国家的富裕和福利,却不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

就说法国吧,其富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非洲的长期剥削。打从殖民时代起,法国就在非洲大肆掠夺,尤其是西非那片。凭借货币发行权与采矿权的掌控,紧紧拿捏15个非洲国家。

这些国家需上缴50%的外汇储备给法国,且法国商品在当地倾销时竟免缴关税,其每年从非洲获取的利润高达约5000亿美元。
像尼日尔,铀矿储量丰富,却被法国毫无顾忌地开采,留给当地的只有放射性残留物。尼日尔民众生活艰难,平均月薪才300元人民币,物价却高得不像话。

尼日尔
在法国国内,长期殖民带来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严重。2022年12月,一个法国白人老头拿着枪,闯进巴黎第十区库尔德人聚集区疯狂扫射。这事儿背后,是法国长期以来因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导致种族矛盾激化。
这些移民来到法国,和法国殖民历史脱不了干系,从西非黑人到北非阿拉伯人,大批人涌入法国,在就业、福利这些方面,和法国本土居民冲突不断。这种复杂的殖民历史背景,给尼日尔如今针对中国企业的不当举动,在社会和思维层面埋下了隐患。

法国殖民

这不,非洲国家尼日尔最近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上次尼日尔赶走了法国人,这次尼日尔当局却把矛头对准了中国人,这苗头可有点危险。
据报道,尼日尔当局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负责原油开采)、西非石油管道公司(承担石油出口管道事务)、津德尔炼油厂这三家涉事企业的3名中国高管48小时内离境。同时,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也被吊销了。

中国公司在尼日尔开采和出口石油
尼日尔在驱逐中国高管这事上,没直接说为啥。但一个月前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的一席话,已然透露出个中缘由。
他指责外国人平均工资为尼日尔人的6倍,并且称津德尔炼油厂采用的是中国管理方式。有个支持尼日尔当局的活动家还嚷嚷,被驱逐的中国高管没让尼日尔人真正从国家财富里得到好处。
至于吊销中资酒店营业执照,尼日尔当局给出的理由是,这家酒店存在“歧视性做法和滥用禁令”“禁止其他国籍人员进入”,还“有税务造假嫌疑”。

消息称尼日尔下令三名中国石油高管离开该国
在尼日尔当局的说法里,当地人成了“弱势”一方,中国人被描述成“不讲道理”、“高高在上”的模样。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有人发现,尼日尔当局这一系列动作,可能和向中企借的一笔钱有关。
将时光回溯至去年年初,那时尼日尔刚刚驱逐法国人,整个国家旋即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为了保证原油出口,新上台的尼日尔当局向中石油借了4亿美元预付款贷款,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可一年过去了,到该还钱的时候,尼日尔当局却耍赖了,这才有了开头那些针对中企的事儿。说白了,这就是勒索,抛出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为了操控国内舆论,想借此让民众认可尼日尔当局这种行为,甚至认可整个政权的合法性。

在政变后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尼日尔将军蒂亚尼
要知道,现在的尼日尔政府是前年通过政变上台的。虽说赶走法国人赢得了部分民众认可,但不是所有尼日尔人都承认这个政权。眼下尼日尔境内还有反政府武装活动。或许在尼日尔当局看来,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煽动国内情绪,中企就得吃哑巴亏。
但他们可打错了如意算盘。若为正常的纠纷或法律问题,尚可通过谈判、走程序解决。可尼日尔当局妄图使用勒索手段,迫使中企受损,这是绝不可行的。

在赶走法国人时,尼日尔人的民族情绪高涨
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影响可太恶劣了。到时候,别说尼日尔,其他国家可能也会动这种歪脑筋。
要是真发展成那样,对中企出海,甚至对中国的对外合作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尼日尔当局之前和中企白纸黑字签了协议,就该老老实实地履行。以中企的专业程度,对于尼日尔可能还不上钱的情况,协议里多半有考虑。
尼日尔当局得明白,中企在尼日尔投资是双赢,可不是中国在掠夺他们资源。
中企与尼日尔的合作已历时多年。2011年11月,中石油投资构建上下游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推动尼日尔成为产油国。2023年11月建成投产的中石油二期项目,又一次推动尼日尔成为原油出口国。中企给尼日尔带来的积极变化,尼日尔人都看在眼里。

中国向尼日尔提供援助
尼日尔以前是法国殖民地,国内一直有亲西方势力。中企进入尼日尔,本来就面临不少阻力。可即便这样,中企还是站稳了脚跟,这就足以证明中国给尼日尔带来的积极意义。正因为如此,尼日尔当局现在对中企的勒索行为,才显得格外恶劣。
站在咱们的角度,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中国坚持“双赢”、“南南合作”这条路没错,但也得留个心眼。
某些国家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止,法治也尚不完备。在这些国家,虽有市场空白能让中国企业迅速进驻,但企业也需承担相应风险。能不能建立科学的风控体系,制定全面的预案,这关系到出海中企的切身利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至于尼日尔这次事件会怎么发展,就看中国这边怎么回应了。
资料来源:卢克文工作室
长点记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