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爆发,曾有人说此战是中美王牌部队的巅峰对决。后来朝鲜局势稳定下来,亲历过长津湖战役的宋时轮率领9兵团回国,当车走到鸭绿江边时,宋时轮走下车,脱帽鞠躬致敬曾倒在长津湖战场上的英雄们。
而这场战役,不光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数泪点,也让美军老兵们终身难以忘怀。
宋时轮旧照
最大的敌人是严寒要说长津湖一役中志愿军战士们最大的敌人,或许并非装备精良的美军王牌部队,而是不同于往昔任意一个冬天的严寒。1950年的朝鲜,长津湖地区的温度低至-20℃,到晚上这里就更冷了,-40多℃是常态。
笔者在另一篇文章(《抗美援朝初期,林彪为何不顾兵家大忌,坚持换掉十三兵团司令员》)中有提及,当初入朝的时候,为了保证战场优势,邓华和洪学智有建议增调部队。
宋时轮(左一)、邓华(右一)
而这支被紧急增调来,与13兵团一齐作战的部队,正是宋时轮所带领的9兵团。9兵团从亚热带紧急奔向寒带,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筹备和携带御寒的物资,身着薄薄的单层棉衣和胶底鞋,很多战士甚至只穿着单衣,就义无反顾地奔向朝鲜。
从火车上下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冻傻了眼,他们何曾经受过这么冷的天气。而极低的气温也让领兵的宋时轮内心寒凉无比,特别是他得知仅入朝的第一天,就有700人冻伤时。
宋时轮和将士们
没有足够的食物供给,没有特制的御寒物资,但战士们仍然严守军令,发誓要在规定时间内抵达指定地点。
而每天早上,活着的人也都习惯了默默对已经沉睡的战友们敬一个军礼,将他们的武器装备解下来背在自己身上,继续顶着风雪和严寒前行。
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9兵团的战斗伤亡为1.9万余人,但非战斗减员(主要为冻死冻伤减员)却高达3万余,这还只是严重冻伤/冻死人员的数量,倘若算上那些轻冻伤战士,9兵团冻伤减员至少有4.8万人。
被冻死在战场上的战士们
长津湖是悲壮的英雄冢抛开严寒不谈,志愿军的再一重要对手是美军。志愿军面对美军,最急最气的还是武器装备之于美军实在是太差了。
在长津湖战场上,战士们将美军分割包围后,就在不断尝试打开美军用坦克等装甲围成的防御圈,但是战士们累到吐血背上来的迫击炮和弹药,因为寒冷的天气几乎都废了——
炮管收缩到炮弹塞都塞不进去,战士们拿衣服焐、用滚水浇,好不容易炮弹可以塞进去了,神炮手们也瞄得准准的,可打出去的炮弹根本不炸。
长津湖战役一脚
望着一发发打出去的哑炮,战士们的眼眶里蓄满泪水,但他们不能哭,因为眼泪会冻住;同时他们也在不断祈祷下一发炮弹一定要炸,因为那是多少战友把命搭上运送来的。
火炮没办法提供火力支援,战士们只能提起枪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冲锋,在志愿军密集的攻势下,美军前行变得异常艰难。11月28日这一天,美军的全部机械化部队在大部分时间里,只能以500米/小时的速度挪动。
长津湖战场上的美军
战斗间歇时,一名随军的美国记者(名不详)询问美军陆战队士兵:
“如果上帝能够满足你的一个要求,你最需要什么?”
士兵正在用刺刀从冻硬的罐头里挖蚕豆吃,他头都没有抬起,麻木的声音响起:
“给我明天吧。”
而等到第二天到来时,美军继续面临着被志愿军层层截杀的局面,他们从未觉得22公里的道路如此遥远,仿佛怎么也望不到头。
战场上的美军士兵
12月4日,美军在付出1500多人的伤亡后,终于撤回下碣隅里,他们对柳潭里-下碣隅里那22公里路上的遭遇讳莫如深。当在5日获得“撤退到咸兴地区”的指令后,下碣隅里的美军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丁点存活下来的希望。
6日凌晨,美军正式展开大撤退行动,为了尽可能阻碍志愿军,他们烧毁了大量的食物、衣服和弹药等。此时在几公里外的山头上,已经20多天没吃过几顿饭的志愿军又馋又冷又心疼,那么多的给养啊……
大撤退途中的美军
与此同时,志愿军20军得到一个消息——水门桥第三次被修复。战士们瞬间红了眼眶,怎么会又修好了?1号炸掉美军修好,4号的时候战友们努力把桥基也一并炸毁,一队人回来的寥寥无几,才两天不到的时间……大家出生入死为了什么?这有意义吗?
无法将美军抵挡在水门桥后,志愿军只能继续追击。遗憾的是因为26军主力不熟悉地形、冻死冻伤减员特别严重,始终没能投入战斗,从而给了美军喘息和逃离的机会。
被修复的水门桥
美军老兵的回忆12月24日,美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这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让每一个亲历的美军心有戚戚。他们不会忘记在某处志愿军阵地上看到的,枪口朝向他们,依旧保持着战斗姿势,手中牢牢握住钢枪,被成建制冻成冰雕的中国军人。
一名美军上前尝试着想将“冰雕”手中的钢枪拿下来,但因为被握得太紧,最后钢枪连着三根手指一起被掰了下来……美军指挥官沉默了很久,最后怀着敬畏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美军指挥官致敬“冰雕连”
2010年,距离朝鲜战争爆发已经过去了60年,一名叫汤姆·比蒂的美国记者采访了一名叫罗兰德·马鲍的美军老兵,这名老兵成亲历过长津湖战役,汤姆希望能从他那里,了解更多有关朝鲜战争的事情。马鲍在回忆那段冰血岁月时,没忍住哽咽道: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与中国士兵的肉搏战。他们的脚都冻烂了,却一个劲儿地往前冲,一波接一波,他们只是孩子,我们却别无选择。”
美军老兵罗兰德·马鲍接受采访
多年以来,马鲍其实一直对朝鲜战争耿耿于怀,他认为那是一场惨烈的、不正义的战役。
无数次,他都会在梦里惊醒,睡梦中“中国孩子们”身着单薄的衣服,甩着冻烂的双脚高喊着冲锋,甚至有人四肢被冻掉,还在匍匐蠕动着向前冲的场景,让他痛苦不堪。马鲍说:
“战争背后的政治是大人物们考虑的事情,对我来说,那群中国孩子深深地震撼着我。”
长津湖战士们在冲锋
宋时轮曾在向毛主席汇报“冰雕连”时说:
“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42团5连(除名战士掉队、一名通信员不知所踪)的战士一齐沉睡在了异国他乡。
冰雕连是永远的丰碑
如今在我们享受幸福而和平的生活的同时,偶尔不妨翻开书、打开手机阅读,看看先烈们的故事,英雄不应该被埋没在72年前的那片雪原上。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