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清华才女远嫁非洲,给黑人生下3儿1女,她后悔了吗?

扶苏聊历史 2024-11-16 15:31:54

王丽红

在非洲东部,横跨赤道,东邻肯尼亚,南接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西接刚果(金),北连南苏丹的地方,有个叫乌干达的城市。

这里总面积24.15万平方公里,仅仅只有中国云南的一个省大。

而当地大部分国土面积都在东非高原,国内湖泊众多,平均海拔在1000—1200米,有“高原水乡”之称,曾经还被英国首相丘吉尔亲切地称呼为“非洲明珠”。

然而就是这个地方,经济发展却十分落后,用“积贫积弱”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在当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们的教育成了问题。

直到有一天,一个来自中国的清华才女的到来,彻底地改变了这种现状,她把教育引进了这座落后的城市,成立了一所汉语学校。

而她自己也在身体力行地对外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接着,这位来自中国的女人在当地火了。

王丽红

她被英国广播公司网站BBC报道,中央电视台采访,当时身处非洲的清华才女王丽红受到了国内外很多人士的关注,真可谓是名噪一时。

然而,对于她本人,大家却是“褒贬不一”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她不顾家人反对,不顾世俗目光,毅然决然选择嫁给自己的非洲黑人男友苏玛,背井离乡在非洲这个名为乌干达的地方生活着。

乌干达与北京的直线距离为9,421千米,而这也成了王丽红距离家长最远的距离。

都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深远持久的,在古老而又落后的非洲,当地存在着很多!“陋习”。

这些对于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王丽红来说,确实非常难以接受。

如今,已经过去了26年,当初那个执意要嫁往非洲的王丽红,现在后悔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她不后悔,为了爱情,她甘之如饴,同时,现在的王丽红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现阶段的王丽红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生活得好不幸福。

而这一切“幸福”的背后,也是王丽红无声地向大家宣示着,自己当年的选择没有错,而她,也不后悔!

王丽红和苏玛

“赌博”的女人

都说远嫁是一场豪赌,这句话确实不假,古往今来,确实出现过许许多多远嫁外地的女人,最终都落下不完美的结局。

可偏偏就是有人不信邪,决定“以身犯险”。

王丽红就是其中一个,她无视家人们的反对,毅然选择嫁入非洲,而她这一行为无疑就是在“赌博”。

确实,王丽红是在“赌”,她拿上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名声”以及自己的“一生”在赌。

这些,对于女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成了王丽红远嫁的“赌注”,而她没有想过,如果自己赌输了,那她的结局是不堪设想的。

可此刻已经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王丽红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了,她只知道自己的非洲男友苏玛爱她,而她也爱苏玛。

对于王丽红来说,有这些就足够了!

非洲部落的女人们

接着,在1993年的5月,王丽红和她的非洲男友苏玛结婚了,是在中国举行的婚礼。

因为当时外界对于这段婚姻并不看好,再加上当时王丽红已经怀孕,所以在婚礼当天,王父并没有邀请任何亲朋好友来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

而在婚礼当天,王丽红的母亲哭得简直就是个泪人,因为她不喜欢自己这个黑人女婿,同样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非洲黑人。

有人说不被人祝福的婚姻是注定不会长久的,可王丽红偏偏不信,尽管婚礼非常简单,可是她却并没有感觉到任何苦,依然甘之如饴。

接着,随着混血女儿的出生,王丽红更是倍感幸福。

苏玛和女儿

可好景不长,这种“幸福”的状态在王丽红这里并没有持续太久。

1996年,随着丈夫苏玛在清华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后,也就象征着他要“回家”了,回到他那个贫穷且落后的国家。

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已经嫁给苏玛的王丽红,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非洲媳妇了,所以按道理,她也是要跟着苏玛一块离开的。

离开,这两个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

王丽红

尤其是对王丽红来说,离开北京就代表着她要离开这个生她养她二十几年的土地,还意味着她要远离自己的父母亲人,独自去往几千里开外,在她看来是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这个名为乌干达的地方,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受到英军的侵扰,随后就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直到1962年,才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宣告独立。

可独立没多久,国内又开始了权力争夺,当时的场面一度陷入混乱的局面,而正是这场混乱,让这个本就不发达的城市,在经济上更加雪上加霜。

而且当时还有很多国民逃亡到了外地,同时这场内战,在乌干达一直持续到1986年才逐渐结束。

而这,就是自己丈夫苏玛家乡的现状。

上方中间为王丽红和苏玛

面对父母的阻拦,王丽红这次还是没有选择妥协,她非常坚定,那就是带着女儿和丈夫苏玛一起回非洲。

接着,在1996年10月的一天里,苏玛一家三口就踏上了飞往非洲乌干达的飞机。

彼时的王丽红,还不知道自己将会在一天一夜的长途跋涉后,遇到怎样一件无比震惊的事情。

而这件让王丽红感觉到无比震惊的事情就是非洲的一夫多妻制。

苏玛的父亲是当地的酋长,因为在当时非洲的很多地方,实行的都不是一夫一妻制度,所以在当面对自己的14位婆婆时,王丽红破防了。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除此以外,按照乌干达的习俗,王丽红每天早上起床后,还需要到公婆面前敬茶,因为初到乌干达,王丽红认不太清楚这14位婆婆,所以还常常出现叫错人的尴尬场面。

而习俗对于王丽红来说,还不是最难克制的,让她最想不到的就是丈夫苏玛家的经济状况,尽管来之前,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幼时的王丽红

但是当看到苏玛家用泥巴糊的房子时,王丽红还是表现出非常震惊。

此后的生活,王丽红更是过得一塌糊涂,因为语言不通,别说是沟通了,王丽红就是跟当地人交流起来都是问题。

而在饮食方面,王丽红也表现出严重的“水土不服”。

因为乌干达人的主食品是一种称之为“马托基”(粮食香蕉)的传统饭,无论是当地人家还是饭店都少不了这种饭。

其制法很简单,就是将“马托基”香蕉的皮去后,包在“马托基”叶里,经过蒸或煮,搅拌成香蕉泥,然后按个人口味浇以各种调料,食之鲜美可口。

王丽红和苏玛

而这些在当地人看作是美食的东西,对于王丽红来说却难以下咽。

同时在看到当地人用餐时通常习惯用手抓饭时,王丽红又大吃了一惊,初来乍到的她对于这些差异,一时间表现出非常地难以接受。

这时,这位一心想跟丈夫在一起,甚至拿出自己的全部去“赌”的女人,开始有了丝丝动摇。

她对自己执意离开父母亲人,背井离乡来到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产生了怀疑。

面对未来,王丽红开始揣揣不安,她很疑惑,不知道自己当初坚持的“一意孤行”,是对还是错?

王丽红

“奇怪”的情侣

当然有很多不明情况的人会感觉到奇怪,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大妞,一个是偏远国家的非洲小伙,两个明明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为什么会认识并且结婚了呢?

而这一切的开始都源自于一所大学—清华大学。

1968年出生在北京的王丽红,家里除了她就只有一个姐姐,因为是最小的一个孩子,所以从小到大,被父母宠成“小公主”的王丽红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王丽红的父母都是从事文化领域的职工,家庭条件也算得上殷实,家住北京二环内,而且她家祖祖辈辈都是北京人。

在那个“一户难求”的年代里,王丽红一出生就拥有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户口。

怀着富养女儿的心态,在吃穿住用这些方面,王丽红的父母可以说是从来没有亏待过这个小女儿。

因此,从小到大的王丽红都是吃穿无忧的。

中间为王丽红和苏玛

当然,因为自己本身做的就是文化领域的工作,所以王丽红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十分重视。

而事实证明,王丽红姐妹俩也并没有让父母失望,从小学开始,姐妹俩的成绩在班级里都是名列前茅。

尤其是王丽红,成绩优异的她,在小升初时考入的就是当地的实验班,中考时更是以优秀的成绩进入北京四中。

1986年,18岁的王丽红参加了高考,在至关重要的一场考试中,她正常发挥,如愿地进入了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

自己家孩子考入清华大学,当父母的肯定非常开心,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王丽红并没有因为自己考入清华大学而固步自封,止步不前,她反而是更加努力了。

在完成清华大学本科的学业后,她又继续在本校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生女如此,父母何求啊!

然而,事情的一切却在这时开始慢慢地改变了轨道。

左为苏玛

一心求学的王丽红在清华大学认识了一个叫苏玛的乌干达黑人,是一名清华大学留学读研生。

正是这次相遇,彻底地改变了王丽红人生的轨迹,让她此后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苏玛的再次相遇是在一场社团活动中,性格大大咧咧的王丽红对这个风趣幽默的黑人男孩产生了兴趣,因为他和自己以往见识过的男孩都不同。

苏玛像是有一股特殊的魔力般一样,一直吸引着王丽红,但彼时的王丽红对于苏玛更多的是好奇,并没有过多关于男女生之间的感情。

接着,王丽红对这个来自非洲的小伙子就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随后,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苏玛开始喜欢上了这个中国女孩。

王丽红和苏玛

刚开始,苏玛只是暗恋,但后来,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压抑情绪的苏玛还是选择了告白,因为他想让王丽红知道自己的心意。

面对苏玛的告白,起初的王丽红还是非常理智地选择了拒绝,因为她知道两个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个“鸿沟”包括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以及相差甚远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理念。

而且“世俗”的目光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找一个非洲人当丈夫,在当地还是非常受人争议的。

王丽红和苏玛

可苏玛这个老实憨厚的非洲小伙子对王丽红却表现出异常地执着,他总是变着法地靠近王丽红,然后凭借着自己的幽默气质,感染着王丽红。

就这样,嘴硬心软的王丽红到底还是被苏玛给打动了,看到对自己如此认真的苏玛,王丽红这次选择了接受。

随后,两人就谈起了恋爱。

接着,春日里,在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清华园中,常常会出现了一黑一白,一高一矮的一对身影,这是苏玛和王丽红。

可太过“特殊”的爱情,注定是不会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左为王丽红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关于王丽红和苏玛的爱情遭到了清华学生们的非议,认为他们俩是一对“奇怪”的情侣。

在王丽红后来的回忆时就曾说过这件事,她说:“当时,他们认为我是一个随便的女孩,和一个黑人男孩约会,但我知道他很诚实,并且有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去帮助别人。”

就这样,这对在外人看来是一对“奇怪”的情侣,最终还是无畏世俗,毅然地选择了在一起。

这些,对于相爱的两人来说,不过就是不顾世俗,遵从内心罢了!

王丽红和苏玛

“终成”的爱情

可即使王丽红和苏玛成功地摆脱掉了学校中同学们的异样目光,但挡在他们面前的还有非常难过的一关,那就是“父母关”。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虽说开放了不少,但是对于“跨越种族”的婚姻,大多数的父母都是非常不愿意的。

毕竟婚姻不是儿戏,往小了说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往大了说就是二个家庭的关系。

而且非洲大部分地区都是非常贫瘠的,在那个温饱都是问题的地区里,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呢!

所以,当听到自己最爱的小女儿说自己正在和一个非洲男孩恋爱时,王丽红的父母想不没想就让女儿与其分手。

但奈何,此刻的王丽红已经铁了心,她得知父母不支持自己时,她当即表示,自己并不会和苏玛分手。

王丽红和苏玛

见女儿如此“冥顽不宁”,王父便偷偷地把王丽红送往了日本,她姐姐定居的地方。

而王父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能够让小女儿“冷静冷静”,而且有很多爱情往往都是在距离方面出的问题。

在王父看来,两人的距离一旦远了,感情肯定也就没有那么炙热了。

可事实证明,王父这个举动,终究还是错误的。

因为苏玛太执着了,也因为苏玛太爱王丽红了。

在得知王丽红去往日本后的苏玛,第一时间前往日本去寻找她,在见到王父时,他立马举起手向王父发誓,他表示自己会对王丽红好,会给她一辈子幸福的。

坚持是个好东西,就是因为坚持,苏玛打动了王父,同时也通过了最难过的“父母关”。

最后,王丽红的父母还是咬牙同意了这门婚事。

王丽红

接着,在1993年的一天里,王丽红和苏玛结婚了,这段“终成”的爱情,也终于花上了完美的句号。

“伟大”的事业

可是和苏玛在一起的王丽红在来到非洲之后,一直都是靠爱来支撑着的,可“爱”这个词终究是虚无的,在种族,信仰,文化不同的大环境下,王丽红到底还是受不了了。

但她却一直逼着自己坚持。

因为吃不惯当地的食物,王丽红就开始选择自己做饭自己吃,因为在中国时父母并没有让她做过家务,所以,对于做饭,王丽红还是表现出非常生疏。

因此,在初开始学做饭时,王丽红都是打电话给自己的母亲“寻求外援”。

王丽红和苏玛

而这还不是最辛苦的,为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王丽红还不得不和当地其他的妇女一样戴着自己不习惯的头巾生活着。

不过,虽然日子很苦,可好在王丽红并没有太多抱怨,因为她知道,这条路是她自己选择的,所以即使跪着,她也要走完。

而在到达非洲不久后,王丽红又怀孕了,随后生下了她和苏玛的第一个儿子。

儿子的出生又一步强化了王丽红在非洲生活下去的勇气,随后,王丽红又生下了她和苏玛的第三个孩子。

2008年,这一年40岁的王丽红以高龄产妇的头衔,生下了自己和苏玛的第四个孩子法黑帝,是个男孩。

到此时,清华才女王丽红已经给自己的非洲老公生下了三男一女,而她本人也开始逐渐习惯了非洲的生活。

王丽红

可正当生活出现好转之际,苦难也在悄悄来临。

王丽红的小儿子法黑帝在出生后的不久,就不幸感染了疟疾,最后身亡了。

儿子的去世,像是一道光点醒了王丽红,她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区,经济落后,观念封闭,受教育水平低。

接着,这个丧子的母亲就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办学校。

当她和丈夫苏玛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立马就获得了丈夫的支持和同意。

在得知当地有一所私立学校因为经营不善正在面临倒闭的困境后,王丽红二话没说,立马就把学校买了过来。

王丽红和苏玛

她将学校改名为鲁子扬学校,用行动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王丽红对外保证,在这所学校里不会出现一个学生出现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退学的现象。

后来,学校的名声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听说了这件事,他们纷纷开始对鲁子扬学校进行了资助。

现阶段,也有很多大学优秀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主动去往乌干达,在鲁子扬学校担任中文教师。

同时,在我国和乌干达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距王丽红嫁给苏玛已有26年之久,现在的王丽红还是鲁子扬学校的校长,每天做的也就是教当地的学生学习,读书。

顺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日子虽然简单,但好在最爱的人一直在身边,最爱的事业一直在践行,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她,时常感觉自己幸福无比!

0 阅读:0

扶苏聊历史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